柔性屏不行了?600亿估值独角兽「柔宇科技」陷欠薪迷雾,员工曝「连保安、保洁钱都发不出来」
对于柔宇科技来说,这个冬天有点冷。
估值曾高达近600亿元的柔宇科技,陷入大麻烦了。
继年初科创板上市受阻并饱受外界质疑后,这家明星企业近日又因疑似“大规模欠薪”而再次陷入舆论风暴。
如此高估值的独角兽企业,何以连保洁、保安等员工的工资都发不出来?究竟是企业经营问题,还是柔性屏本身的市场空间过于乐观?对其背后的投资人来说,难道真的已经走到“暴雷”的前夜了吗?
明星独角兽陷入欠薪迷雾,危机近年来早有征兆
昨天,一份人民网上的求助留言,掀开了柔宇欠薪的冰山一角。
记者注意到,12月8日,有自称“在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单位从事人力方向管理工作”的网友在人民网上向领导留言,称柔宇科技“已经拖欠近千人工资,从保洁、保安、管理人员薪资,拖欠时间长达近半年不发工资”,该留言迅速引起了众多媒体和行业人士关注。
据财新等媒体报道,有多位柔宇员工表示:欠薪情况的确存在,而且目前10月份的工资仍未按承诺补发。为此,公司CEO刘自鸿还罕见的召开了全员大会,来沟通企业目前的资金状况。但在会上刘自鸿也表示,后续的薪资发放仍有不确定性。
而就在去年,柔宇科技还曾以60亿美元的估值跻身于《2020中国新经济独角兽200强榜单》前12名,并成为《中国企业家》2020年度”中国科创企业百强榜”的榜首。
头戴独角兽光环、估值高达600亿元的柔宇科技何至于此?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无论是从业绩还是产品方面,外界对柔宇科技的质疑从未停止。尤其在今年年初,柔宇科技冲刺科创板失败后,质疑声也达到了一个顶峰。
根据公开的招股书来看,截至去年年中,柔宇科技远未实现盈利。从2017年到2020年6月份,柔宇科技营收仅为5亿多元,而亏损则达到32亿元之多。
并且,柔宇科技希望能募资144亿元——这让其成为继芯片赛道独角兽中芯国际之后,科创板上拟募资金额第二高的企业。而在此之前,柔宇科技已经融资10轮,其中不乏深创投、松禾资本、IDG、中信资本等近40家明星机构。
但何时盈利、以何种方式盈利、产能利用率过低如何解决和毛利率较低等问题,始终缠绕着柔宇科技,并成为了其挥之不去的一片阴霾。
颇具戏剧性的是,公司的独立董事刘姝威,这位曾揭露过“蓝田事件”的现任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研究员,目前也是万科、格力电器和中光学的独立董事,在十几天前,才刚刚为柔宇科技和其此前的“撤回科创板上市申请”进行了长文辩解。
那么,柔宇科技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押注折叠屏?还是为时过早
抛去自身产品和运营上的失误,押注“柔性屏幕”的柔宇科技其实更像是整个行业的缩影——在手机巨头们大肆宣传多年之后,折叠屏手机市场依然不温不火。
从购物网站的评论中我们基本总结出折叠屏手机的三个痛点:
首先,柔性屏幕容易损坏;
其次,应用适配差,体验感不足;
最关键的一点,价格依然太贵。
于是,即便市面上的折叠屏手机形态前卫、黑科技满满,但在现实问题面前,折叠屏手机的亮点基本上被掩盖。
就目前的柔性屏幕而言,除了柔宇科技以外,几乎所有厂家选择了低温多晶硅技术(LTPS)方案,并且绝大多数都采用三星旗下的柔性OLED屏幕模组。这项技术已经打磨超过20年,生产工艺成熟且产能爬坡稳定,但偏偏在良品率上存在问题。
因此手机厂家只能希望通过工艺结构上的创新来弥补屏幕质量上的问题。
例如华为Mate X2就在铰链部分做文章,希望减少对于屏幕的磨损。但从测评和消费者反馈来看,质量耗损问题依然不能避免,且维修价格昂贵。
柔宇科技则是选择了不含硅材料的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ULT-NSSP),虽然这项技术提高了良品率,但由于技术过于超前,没有任何一家主流手机厂商愿意采用。
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柔宇科技在新技术推广上过于保守。有研究机构认为,柔宇在商业模式上过于面向B端市场,忽视了在C端市场的推广,直到手机巨头们纷纷推出自家折叠屏手机,先入局的柔宇科技反倒在折叠屏手机市场失去了话语权,从而让新技术的推广“雪上加霜”。
除了屏幕质量以外,在应用适配性上,当前的折叠屏手机会存在显示不全、显示比例错误等问题。这些问题在平板电脑这一硬件上就被诟病多年。时至今日,有关安卓平板电脑适配差的问题依然没得到软件厂商的重视。
那么,在被称“缩小版平板电脑”的折叠屏手机上,这种问题可能很长时间都难以解决。
最终,这些问题都反映在折叠手机的价格上,动辄上万的价格只让消费者们“捂紧钱包”。
据统计,在某东手机商城,包括柔宇在内目前共有8款折叠屏手机在售,其中价格最低的摩托罗拉折叠屏手机优惠后接近7000元,价格最贵的三星W22甚至高达17000元。在这个价格区间里,顶配版iPhone13 Pro Max反而显得“性价比十足”。
另外,维修手机同样价格不菲,根据售后零部件价格来看,三星Galaxy Z Fold3更换整块屏幕达到5380元,这样的价格,都可能在“双11”等节日里下单一部崭新的iPhone了。
而同样是旗舰手机的三星S21 Ultra只要不到2000元,差价足足两倍之多。
结语
根据市调机构DSCC的最新出货报告,今年第三季度折叠屏手机出货量达到了260万台,相比之下,全球第三季度智能手机总销量高达3.4亿部,折叠手机的销量简直“惨不忍睹”。
而在这260万台手机中,三星和华为更是包揽下99%的市场份额。
总的来说,柔性屏产业依然是未来的大趋势,但就目前而言尚处萌芽期,市场依然小众,距离快速发展至少还需要3~5年时间,而距离产业生态成熟则至少还有8~10年的过程。
对于三星、华为来说,折叠屏手机更像是展示新技术的手段,他们有足够的实力承担折叠屏手机发展过程中的成本,但对于柔宇科技来说,押注柔性屏的风险的确太大了。
最后,记得关注微信公众号:镁客网(im2maker),更多干货在等你!
硬科技产业媒体
关注技术驱动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