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时代,不了解这些你就OUT了
未来几年内,哪些黑科技能真正进入我们的生活,我们还要拭目以待。
这一年我们有个切身的感受,各种高科技扑面而来,从CES到慕尼黑电子展,从CIROS到MWC大会,乃至宅男盛宴China Joy,各种产品应接不暇。现在是一个Big Bang(技术大爆炸)的时代,一切皆有可能发生。未来的5-10年又有什么新技术的出现,将会给我们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变化,我想谁也不能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但是正如余凯博士的推测,未来万物将全部连接为智能化的形式存在。万物互联、万物智联,这是一个真正智能时代的到来。我们就来看看下面的新技术哪些能真正的翻开我们未来的新篇章。
VR(虚拟现实)
VR(虚拟现实)一直被看作“下一代计算平台”,近几年国内外兴起一股虚拟现实热。从显示设备、输入设备、内容制作工具、应用开发、游戏开发、影视制作等,国内外创业者正在打造日益完整的虚拟现实创业生态。而比较热门的应该还是游戏和电影领域,微软的HoloLens、Facebook的Oculus和索尼的“梦神”Morpheus这些设备在游戏领域已经展露头角,而从之前的用户体验来说,也是受到了游戏玩家的肯定。而有些“贴心”的公司已经着手开发虚拟现实版本的成人电影,配合模拟触觉手套和气味发生器,天了噜,这绝对是众多宅男的福利啊。
相较之国内VR厂商一窝蜂的扎堆游戏娱乐领域,国外已经扩展到建筑、医疗及机器人远程控制等多元领域,如Microsoft微软的与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凯斯西储大学)合作开发HoloLens在远程诊断及医疗教育上的应用,又和NASA(美国航天航空局)拟合作开发将AR(增强现实)技术帮助宇航员完成较为复杂的太空作业。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科学家利用Oculus和Kinect(3D体感器)已实现对机器人的远程控制。AR常常和VR相提并论,代表作是昔日的明星Google Glass,被寄予厚望的Glass并未在大众消费领域取得成功,反而越来越趋向于专业级市场应用,Google很有可能转而开发EE版Glass(企业版)。
现在的无人机绝对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无人机的运用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而提到无人机也绝对不能不提大疆(DJI),它的最新款的精灵3增加了室内定位系统,使得室内平稳飞行得到实现。这股无人机风潮,催生了很多有着鲜明特色的公司,如亿航的Ghost(可以佩戴眼罩,无人机观察到的视野将同步传输到眼罩里面的显示屏上);如Nixie(可以变身为可穿戴手表,并在启动后自主跟随拍摄);还有Lily的水上操作体验和3DRobotics的Follow Me设计等等。但是相应的无人机现在惹的麻烦也不少,很多国家也在出台相应政策规范无人机的飞行,谁能想到小小的一台无人机,竟能掀起这么大的波澜?
超级计算机
得益于互联网的推广,大数据的概念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这个时候,拥有一台性能优异的计算机将会拥有明显的优势。在最近发布的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上,广州超级计算机中心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再次夺冠,这已经是连续三次蝉联排行榜第一名之后第四次夺冠。这是一个国家科研实力的体现,它对国家安全,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去年,马云带领着阿里帝国在美国纳斯达克敲钟,似乎也开启了互联在中国发展的全新时代,它将进一步融入到我们的社会、行业和生活。Libelium勾画了一幅画面,未来我们将生活在一个更为智能的城市里面,资源能够得到最大效率的利用。到了2020年,5G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将促使这个领域有新的突破。
而最近在美国最受欢迎的智力竞猜节目《危险边缘》中,击败了该节目历史上两位最成功的选手的明星选手——超级计算机“沃森”也是备受关注。“沃森”由IBM公司和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历时四年联合打造。它是一台单机计算机没有联网,它的Deep QA(深度开放域问答系统工程)技术使它轻松读取以兆计算的数据,利用深度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产生候选答案,并根据交叉验证评估。沃森搭载的上百套算法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解析问题进行检索,再筛选还原最终以人类的语言形式输出。
沃森的优势是给出准确与可靠的答案,因此IBM正在积极布局沃森进入医疗领域,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在不远的未来,沃森将被运用在17个国家的75个行业当中。未来例如沃森医师、沃森精算师、沃森主厨等等都会慢慢进入我们的生活,这样看来我们以后不会失业吧?
IOT(物联网)
IOT(物联网)这个概念可能对我们还不是特别熟悉,但其实这个行业的逻辑非常简单:我们找到一个物体,给它加上芯片/传感器,让它变得智能/可连接,然后再把多个这样的个体通过局域网络链接起来。它就像是手机将我们不同的人通过4G网络连接起来一样,IOT也是如此,只不过我们比物体有了更多的自主智能。
而IOT在物流供应链领域已经有了很好的表现,借助于AGV(无人搬运车)的帮助,给人类提供了极大的助力。联网意味着数据的产生,而数据意味着商机,可能现在很多数据公司尚还不晓得掌握这些数据究竟有何卵用,但当这些数据被有效挖掘并得以分析应用,很有可能改变现有公司的面貌。这么看来,未来的公司都是数据公司,就看谁能真正运用好这些数据。
新能源技术
在现在资源越来越匮乏的时代,新能源的探索依然是当务之急。我们看到马斯克扩增大容量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建厂计划,万向收购了A123,摩拳擦掌备战这一领域。更多的企业增大了对超级电容器的投入,均胜电子入股南车开发超级电容器,并在年内应用在宁波的电车交通上。创业公司博磊达甚至和斯坦福大学的精英们签订了铝离子电池计划,这种技术理论上可以在一分钟充满一块手机电池,而幽灵粒子(Weyl费米子)的发现更是号称未来手机一年仅需要充一次电,极大的满足了新版的马斯洛需求理论。
而不得不提的是深圳的又一家明星企业,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不论是它的临近空间技术、还是钢铁侠套装马丁飞行器喷射包,都打开了一个新的领域。同样在临近空间领域,Google和Facebook也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去研究,你造飞艇我造太阳能飞机,抢占偏远区域的通讯市场,而这反过来又推动了太阳能光伏电池的进步。
无人驾驶
无人驾驶领域也是这几年炒得比较火热的领域,巨头们也纷纷加入这一领域的研究开发。之前在消费类电子展上,奔驰展示了旗下的概念汽车F015,车内就像是个开放的空间,即没有驾驶盘也没有显示仪表。同样奥迪也已经完成了3400英里的无人驾驶测试。而Google自公布进入无人驾驶领域,遭受了几十次大大小小的车祸后(Google声称这基本都是被追尾),被认为和奔驰、特斯拉并列拥有领先的无人驾驶汽车技术。然并卵,当这些无人驾驶汽车真正上路,开在中国特色的马路上,能HOLD住么?我想我还是会自己手动操作吧。
工业智能化
现在定制化服务产品越来越得人心,确实我们毕竟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希望能享受到适合自己的产品。这也催生了很多企业开始从大规模生产逐渐演变为大规模的定制。而今年夏天海尔的定制化空调受到了很多人的青睐,这也得益于海尔今年公布的建成智能互联的“黑灯工厂”。它运用了大量的工业机器人的元素,根据它在这个行业积累的丰富经验,将流程优化设计并应用在实体制造。因此一台空调的生产从设计到最终成型到户,中间几乎不会涉及到人工,而客户可以在海尔的下单系统里面选择更为适合自己的设计。
机器人(特指工业机器人)比普工拥有太多的优势:不需要费心研究班组管理等等,7*24小时的工作让产能始终保持稳定的水平。它的应用使得标准化的运作得到极佳的实现,可以使批量产品的品质维持在一个波动极小的范围内,即做到每天生产出同样的产品,只是大部分机器人的重复定位精度尚未能够轻松Hold住诸如3C等高精密制造领域。不久前大众机器人伤人事故更是加深了这一层阴影,但也使“人机协作型”机器人得到世人的认可,Universal Robots的UR、Rethink Robotics的Baxter及Sawyer、ABB的Yumi应运而生,成为人类工作的好伙伴。据IFR(国际机器人联盟)的数据显示,中国已经是机器人消费第一大国,但密度(每万名工人所拥有机器人台数)很低,仅有30(不到国际平均水平的一半),而与我们相邻的韩国却足足有437,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
而按照德国工业4.0的分类,人类的工业革命会经历以下四个历程:机械化(工业1.0)—电气化(工业2.0)—自动化(工业3.0)—智能化(工业4.0),海尔也最多是在工业3.0的时代。据VDMA(德国制造协会)的人介绍,未来工业4.0的发展更多的是一种跨公司地域的系统化高效合作,这个地域不排除国外,因为届时整个制造机器系统内外部之间都是用同一种机器语言在沟通。这么看来,标准化就会成为工业4.0的头等大事。作为工业4.0的推动者,西门子公司在这一年吸引了众多目光,Amberg(安贝格)工厂一度成为了制造业的麦加圣城。但是很多国内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对接西门子的软件时,都会感到一个无奈,那就是必须要使用他们的系统和平台,西门子的系统更像是一个苹果的IOS系统,是完全封闭的,而对国内企业来讲,在早先的投入基础下,一个开放的Android系统将更为受欢迎。
在这个张口闭口都是智能的时代,真正的智能到底是什么?我想应该不是你想加油的时候能搜到几个加油站,而是能提醒你几家在这个时间点在营业。智能不是贴身而是贴心。说到贴心就不得不提可爱的大眼萌—Buddy,它是由法国Blue Frog设计生产的智能家庭型机器人,它更像是家庭的一份子。它不光可以在你回家后提前帮你热好洗澡水、调整灯光亮度、代接电话等基础功能,它还会在你外出的时候护卫你的家,你还能通过APP实时监控家庭内的情况。而同样之前推出的情感型机器人Pepper,首批1000台上线不到一分钟就被售空。Pepper的售价约合1万元人民币,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成本的不断降低,当1台智能机器人可以做到和1台IPhone的价格差不多时,相信很多人都会做出选择,更何况在老龄化愈演愈烈的今天(到2030年,16%的中国人在65岁以上,总数超过2亿)。
当然现在的智能机器人还是处于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相当于人类小孩5-6岁的智力水平,但是通过Deep Learning(深度学习)的发展和自我经验的积累,相信在可预期的未来,智能机器人将会更好的服务于人类,而你们梦想的暖男大白,也将步入生活,成为你不可缺少的信赖伙伴。据预测2040年机器人数量将超越人类,达到100亿个。虽然不知道这个预测是否可靠,但是未来人类和机器人共存应该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Precision Medicine(精准医疗/医学)
所有新科技最终都是为人类更好的服务,那医疗服务绝对是人类得以更好生存的重点。似乎互联网医疗才出现不久,老美就说了个更潮的词儿—Precision Medicine。在他们看来,精准医疗/医学是未来的趋势,疾病隐患可以通过NGS基因测序来断定,尤其是在癌症、糖尿病等慢性病方面。基因测序在IVD(体外诊断)里面属于高端检测项目,被认为是Precision Medicine的入口。而有院士直接断定所谓Precision Medicine不过就是个体化医疗/医学或者顶多再加个大数据。
而这个领域的佼佼者非王俊博士莫属,他日前被《Nature》评为中国最著名的科学家之一。他率领的华大基因在这个行业的萌芽阶段就大手笔购入上百台Illumina的HiSeq 2000测序仪,成为全球测序通量最大的基因组中心,并先后参与了人类基因组、大熊猫基因组等计划。基因测序在未来可能会变为免费模式,这样有助于基因数据的积累,而该行业未来的盈利点将会落在对测序结果的解读上面,或许正因如此,王俊把目光投向了AI(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新的跨界可能。
眼球追踪
其实很多新技术的产生,都是由于人类的懒。而我们也可以预测一下未来技术的路线图:电脑—手持移动端—可穿戴设备—免持。免持绝对是人类懒到最高境界也是最舒服的境界。以VR眼镜为例,谁也不愿意带着一个厚重的大眼镜来享受视觉感官体验。但是这总感觉不太现实,而科技就是会给人惊喜,现在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科学家研究出一种意念控制的形式来操控机器人的技术;而以色列的Umoove甚至开发出来一种眼球追踪技术,通过眼球的转换即可以操控游戏/翻页,若拓展应用在汽车驾驶、医疗领域,可以在主动安全、脑类疾病(如脑震荡)的评估预测上面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而在不久前,Umoove也开放了SDK,我们可以在App Store里的Flying Experience体验Umoove的技术。
说到眼球追踪,就不得不提到另一项技术——虹膜识别。在生物识别领域,虹膜识别目前是被认为最为精准的一种识别方式。而且人的虹膜在出生半年后就已成型且终生不会发生变化,非常的稳定。而富士通也发布了全球首款虹膜识别手机F-04G,安全性秒杀苹果。而虹膜技术的应用未来也将更加的广泛,比如电子移动支付、身份采集和识别、安防乃至云服务认证等。
其实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新技术的发现都是源于一个实验室或者团队的简单构想,就在今年7月,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生导师鲍捷在《自然》杂志发表论文《基于胶体量子点纳米材料的光谱仪》,描述了一种基于胶体量子点纳米材料制作微型光谱仪的新方法。作为一种光谱仪微型化方法的新突破,这种方法为制作高性能、低造价、体积小于智能手机摄像头的微型光谱仪铺平了道路。其未来应用包括太空探索、个性化医疗、微流控芯片实验室诊断平台等。并且可能以低廉的造价进入消费者电子产品,比如用于无损的红酒品质鉴定等将来,我们可能会看到微小的、高分辨率的量子点光谱仪在家居智能传感器和物联网中被应用。
当然类似的新科技还有很多,我们也不可能一一归类,但是这也正好说明了现在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新科技时代。只要你有新的创意新的产品可能就会迎来一个新的时代。这也许就是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怀揣着对科技应用的美好憧憬,义无反顾的踏上前途未卜的创业征程,他们也许会成为下一个乔布斯,也许更多的人会失败,但是只要曾经努力过,who care!
最后,记得关注微信公众号:镁客网(im2maker),更多干货在等你!
硬科技产业媒体
关注技术驱动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