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越来越“硬”背后的商业逻辑
不仅微软,纵观当今IT界,包括谷歌、乐视等国内外巨头在内,都纷纷推出智能硬件产品。这些软件公司越来越“硬”背后的商业逻辑到底是什么?
北京时间10月6日晚上10点,微软在纽约莫尼汉车站举行了一场智能硬件新品发布会,这次展出的智能硬件产品包括:Win10 Mobile旗舰手机Lumia950、Lumia950 XL;Win10全功能平板电脑Surface Pro 4、Surface Book;新一代微软智能手环和HoloLens虚拟现实设备等。加上早已推出Xbox、各种输入设备等产品,微软的硬件产品线越来越丰富。
不仅微软,纵观当今IT界,包括谷歌、乐视等国内外巨头在内,都纷纷推出自己的智能硬件产品。那么,这些软件公司越来越“硬”背后的商业逻辑到底是什么?
反摩尔定律与硬件复兴
从IBM推出第一台个人电脑开始,硬件就成了IT产业发展的里程表。曾经垄断打印机产业的HP、提出摩尔定律的Intel、手机巨头诺基亚,一个又一个伟大的硬件公司,像点缀的珍珠,使IT产业发展的历史长河显得格外的璀璨。可以说,没有这些硬件公司,就没有后来互联网发展的土壤。
但在那些成为历史丰碑的硬件产品背后的,却是硬件厂商的无奈。摩尔定律让硬件的运算能力疯狂增长的同时,也无情地为硬件厂商设下了无法逃离的收入陷阱——反摩尔定律:一个IT公司如果今天和18个月前卖掉同样多的、同样的产品,它的营业额就要降一半。
为了赶上摩尔定律预测的发展速度,光靠量变是不够的。每一种技术,过不了多少年,量变的潜力就会被挖掘光,这时就必须要有革命性的创造发明诞生。因此,硬件厂商必须周期性的不断升级型号和产品来抗拒简单数量增长带来的收入衰退,一旦产品更新有所闪失就难免湮没于历史长河中。相比软件和互联网公司的强劲增长显得更落寞,不少硬件公司已经消失于人们的视野外。
然而,乔布斯执掌的苹果改变了这一规则。横空出世的iPod、iMac、iPhone,开启了互联网与硬件融合的大幕。功能型硬件与运营型网络服务的组合创新出了硬件行业的新模式。尤其是在今天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当计算芯片可以装入各种工具,安卓操作系统在各种设备中蔓延,网络接入无处不在,云计算能力不断提升时,硬件的复兴真正地开启了!
这是一场智能硬件的复兴,传统功能型硬件的生产销售模式将被基于智能硬件的在线服务模式所取代。一个将我们身边所有设备、机器智能化、网络化的浪潮将席卷而来,它们都将具有操作系统,都将成为移动互联网上的结点,都将通过云服务实现智能化的操作。
智能硬件催生的新商业模式
说到智能硬件,就不能不提起智能手环的鼻祖——Fitbit。IPO时,对于硬件厂商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指标:税前净利(EBITA)和硬件销售量(Device sold)。但Fitbit的招股说明书里加入了第三个指标:活跃用户(Active Users)。活跃用户就是一般互联网公司才会有的数据。这说明了Fitbit自视为一个互联网公司(招股书里的定义是健康管理服务公司),不是卖手环而已,所以,拥有的用户数就是重要的指标。
目前Fitbit总注册用户跟产品销售数量差不多,约2000万。除了注册用户之外,Fitbit开始开发活跃用户(橘线),这些用户接近所谓活跃付费用户(APU:active paid user)。为此Fitbit在2011年开始进行整合App的开发上架,提供数据整合分析。同时,开放APIs给所有第三方,他们可以基于Fitbit的软硬件来开发各式的新应用。从下图可见,打造生态链可以吸引更多使用者。2012年Fitbit累积了55万的活跃用户,到2015年3月在全球已经拥有了950万活跃用户。
这近千万的活跃用户对营收的直接贡献是多少并没有公布,但以年费约49.99美元来看,未来可能的贡献会超过4.7亿美元。跟去年营收7.4亿美元比,服务为主的收入可以进一步提升毛利!
这也说明了跟传统硬件厂商的最大差异是:使用者会持续购买公司的服务。
因为硬件之外,Fitbit提供的健康管理数据服务是有价值的。以前惠普卖完电脑后,收得到用户的额外费用?HTC卖完手机后有多少额外服务收入?从最近公布的数据看, 卖手机只有苹果在赚钱。从这样的收入组合来看,很难去界定Fitbit是一家互联网公司还是硬件公司,但这就是新兴的智能硬件公司:消费者购买你的硬件,也购买你提供的服务。智能硬件公司卖产品也经营服务。这也是资本市场对Fitbit的期待与高市值来源:下一代商业模式的典范。国内相类似的有小米和乐视,他们同样得到了资本市场的追捧。
智能硬件成互联网新入口
1994年微软把IE4.0浏览器和Win95第一次绑定,打响了入口争夺的第一枪。后来国内玩家意识到互联网入口争夺的必要性,抢夺默认主页,抢夺浏览器默认的标签栏、搜索栏,甚至增加广告拦截的机制把别人的广告拦在外面。后来对于入口的争夺不止是浏览器的领域,大家发现桌面更直观,像各种输入法、安全软件都是这个时代的产物。
这个时代在两大巨头的撕逼中进入了最高潮。2010年9月27日,360发布了其新开发的“隐私保护器”,专门搜集QQ软件是否侵犯用户隐私。随后,QQ立即指出360浏览器涉嫌借黄色网站推广。2012年11月3日,腾讯宣布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用户必须卸载360软件才可登录QQ,强迫用户“二选一”。双方为了各自的利益,从2010年到2014年,两家公司上演了一系列互联网之战,并走上了诉讼之路。这时候对于入口的争夺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不惜牺牲用户的利益来争鱼死网破,你死我活。
后面随着PC时代的格局渐渐落定,战场又转移到了电视机上,不止是视频厂商在这里进行了广大的激烈的争夺,连电商也希望把电视做成第二入口。但是智能电视的争夺到后来慢慢凉下来了,大家发现做智能电视还是那几家传统的厂商。做电视铺的摊子太大,做屏幕、音响、操作界面,有很多的创业公司甚至是巨头都没有能力来做这件事。
顺理成章的,既然大的做不了,那么低成本、投入少的智能硬件就成了各大互联网公司新的入口争夺对象。2012年智能电视盒子的出现,再到2013年,智能家居和物联网的概念又再度来袭,大家发现做机顶盒只能做电视市场,做智能路由器可以占领一个家庭的互联网的入口。所以现在很多的创业公司,甚至小米、谷歌,纷纷布局智能路由器,希望争得一席之地。其他类似像智能插座、智能电灯也大多基于的这个逻辑。
大家为什么来争夺这个入口?因为谁先抢占了这个入口,谁就可以将自己基于云端、大数据和真正的智能的服务推送到用户的手中。
硬件复兴时代的智能硬件之争,本质其实是商业模式之争、入口之争,这也是谷歌、微软、苹果等巨头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拼的你死我活的原因。在之前一个阶段,软件大踏步的走在改变世界的路上,硬件暂时的落寞了,但现在智能硬件身上重新焕发出了改变世界的潜力。一直相信,数字世界飞速的发展,人们的需求不是软件所能满足的,而硬件能满足人类在物理世界的需求。
最后,记得关注微信公众号:镁客网(im2maker),更多干货在等你!
硬科技产业媒体
关注技术驱动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