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过了移动端的intel,能否在虚拟现实上扳回一局?

镁客 8年前 (2015-12-30)

被誉为下一个风口的虚拟现实市场,又一位大玩家要发力了。

被誉为下一个风口的虚拟现实市场,又一位大玩家要发力了。

12月30日,intel推出全球首款搭载Nibiru VR ROM与intel“芯”的VR一体机,该一体机也是全球首个支持android 和windows10双系统切换的VR设备。

对于这家PC巨头而言,一度超过80%的PC处理器市场占有率让其在早年的IT市场占尽优势。然而随着移动市场的崛起,精简指令集架构的ARM成为了移动处理器的主流,intel逐渐日薄西山。

作为全球科技界公认的下一波技术革新的爆点和万亿级大市场,虚拟现实技术正在成为业内竞争的焦点。在镁客网看来,intel进军虚拟现实领域,正是挥别在移动市场折戟沉沙阴影,焕发新生机的一个最好机会。

错过了移动端的intel,能否在虚拟现实上扳回一局?1

PC时代王者intel,在移动市场步履蹒跚

在PC时代,得益于与Windows的亲密合作,intel无疑是个人电脑领域的王者,win-tel联盟,几乎已经成为了一个专用的词汇。远的不谈,从几乎每一个学计算机的大学生必学的8086开始,intel开启了他在通用CPU领域的青铜时代,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比辉煌的白银时代,那耳熟能详的奔腾处理器,陪伴了无数人的日日夜夜,直至黄金时代的到来,酷睿发布,宣布了处理器多核时代的来临。然而,再多的辉煌,却依然掩盖不了英特尔如今的失落与颓废,昔日的王者,在移动互联时代,却让人看到深深的孤独与无助,无论是面对高通、MTK、ARM,还是面对苹果、三星,intel总是差了那么点意思。

其实intel并不是没有看到移动互联网的大势,也并非没有布局,而intel要进军移动领域,首先要解决X86和安卓兼容性的问题。当英特尔花了两年多时间来兼容了大部分的安卓应用时,竞争对手ARM已经远远的跑在了前面,intel终于也尝到了从一个引领者成为追随者的苦痛。

其次一个问题是基带问题,这方面,intel还真只能是作为一个追随者,因为对于移动应用来说,基带处理器才是核心,这是在PC时代不曾遇到的挑战,为此,英特尔选择了收购相应的通讯芯片技术公司,但通讯芯片的融合难度还是远远超出了intel的想象,缓慢的步伐再次制约了intel在移动领域进一步扩张。

不过,再怎么说,intel凭借其在通用芯片领域多年积累的经验、强大的设计能力以及顶尖的制造工艺,又何至于落得如此的毫无存在感,其实更多的还是一个选择问题,就像当年固守功能机的安逸而一朝变颠覆的诺基亚一样,在转型的过程中排斥了主流的安卓系统而拥抱了WP系统,最终落得个无可奈何花落去,其实就是一种选择,未必关乎对错。是应该坚持X86指令,还是屈服于形势使用ARM指令,这正是这个行将没落的王者心中无比纠结的痛,作困兽之斗,行破局之道,答案也许就在intel的心中。

错过了移动端的intel,能否在虚拟现实上扳回一局?2

虚拟现实崛起,intel迎来新的机会

以Facebook收购Oculus为分水岭,VR走过了一条冰与火之路:之前默默无闻无人问津,之后红红火火各家争夺。不管是扎克伯格引燃了VR爆发的导火索,还是VR本就到爆发的时候,不争的是2015年成了公认的VR元年。

根据风险投资市场研究公司CB Insights的统计,去年,全球虚拟现实公司的风险融资额高达7.75亿美元,比前一年增长了一倍多。而在2015年上半年,虚拟现实公司融资额已经高达2.48亿美元。此外,越来越多的知名风险投资公司,已经将虚拟现实板块列为投资热点。

在具体的产品方面,Facebook旗下的Oculus、日本索尼和HTC三家公司,都将在明年初推出消费者版虚拟现实头盔。近日,一份来自IHS的报告预测2016年PlayStation VR将卖出150万台、Oculus Rift将卖出56万台、HTC Vive将卖出44万台。其中索尼的PlayStation VR销量超过Oculus Rift和HTC Vive的总量,三大头显累计将卖出250万台。

VR头显表面繁荣的背后则是芯片巨头们的暗战。马上到来的2016 CES展上,英飞凌将与pmd共同展出REAL3产品家族最新推出的3D图象传感器芯片,将最大限度助力智能手机实现虚拟现实。移动芯片巨头高通则在最新的骁龙820处理器中加入了Adreno 530图像处理技术,这款全新的GPU能够为VR和AR技术提供核心支持。另一直有传闻NVIDIA极有可能发布一款虚拟现实头戴显示器,将搭载众多NVIDIA的独家技术,如Tegra处理器、NVIDIA G-Sync等,以实现独特的使用体验。

如今,苦苦探求新增长领域的intel自然也迫不及待的加入了战局。相比起不管是终端还是芯片都一片血海的移动市场来说,远未普及的VR市场看上去更像是一块尚未开垦的处女地。市场研究机构BIIntelligence在最新报告中预测,虚拟现实硬件市场的规模将在未来几年迅猛增长,未来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将高达99%。到2020年的时候,虚拟现实硬件市场的营收规模将达到28亿美元;相比之下,这个市场今年的营收规模约为3700万美元。在这个全新的市场里,各个芯片厂家,无论你是PC的王者,还是移动的巨头,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错过了移动端的intel,能否在虚拟现实上扳回一局?3

VR领域,intel的优势和劣势

具体到虚拟现实这块全新的市场上,相比Oculus、HTC等其他玩家,先进的制程工艺和良好的财务状况将成为intel最大的优势,而体制僵硬和x86架构指令集未必适合便携式设备市场将成为最大的掣肘。

先进的制程工艺

intel在工艺技术方面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可以说超过整个行业一年,并且自身具备大规模制造能力,全球第一个实现了14纳米工艺批量生产。放到VR领域来说,依靠过去的技术积累,intel完全有能力将芯片的集成度做的更高,从而降低功耗、体积,使基于intel核心的VR一体机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而且intel还有自建的晶圆厂,VR虽然是一个新兴的市场,但谁也不知道它哪天会突然爆发,万一在需求特别强劲的情况下,intel相比其他Fabless模式的芯片厂商来说,更能够及时和持续性的提供源源不断的“芯片弹药”给前线打仗的设备厂商。

良好的财务状况

2015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intel营业收入145亿美元,同比与去年三季度基本持平,环比与二季度相比上升10个百分点,扣除各项费用净收入31亿美元,预计第四季度营业收入148亿美元,上下浮动5亿美元。由此可见,庞大的巨无霸intel现在还不至于为现金流担忧,财大气粗的intel完全可以在VR市场持续大手笔投入,而其他一些芯片厂商能不能跟上这种“烧钱”的节奏存有疑问。

体制僵硬

互联网时代奉行的战术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但历经了几十年发展的intel偏偏在这点上无法跟上时代,大公司病在intel的身上开始逐步显现,体制僵硬、步伐缓慢,与ARM等模式轻盈的“年轻”公司相比,显得愈发吃力了。

x86指令集未必适合便携式设备市场

intel历经几十年发展的x86指令集架构相比其他精简指令集架构,有着高性能、高速度、高兼容性的优点,然而其有一个最致命的缺陷:高功耗。也正是因为这个最大的弱点导致其在移动市场上面对ARM的竞争毫无招架之力。VR头显作为穿戴设备,对续航时间有一定的要求,而这一点正命中了intel x86指令集架构的要害。

错过了移动端的intel,能否在虚拟现实上扳回一局?4

intel如何破局?

1、利用财务优势,布局可连接上下游的中间厂商

目前在VR领域,上下游资源相对分散,无论是上游的芯片设计,还是下游的设备产出,多数是一些小厂家在玩,这里的原因首先是因为VR尚且处于起步阶段,介入的资源较少,但也已有不少巨头的目光在开始聚焦了,intel可以利用其财务优势,积极布局那些可以连接上下游有资源的中间厂商,提前做好动作,进可攻退可守,方可立于不败之地。

2、发挥工艺优势,折中功耗与性能,扬长避短,打造真正性价比高的VR应用级芯片

intel之所以在移动时代落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性能与功耗上无法做到平衡,其实intel的芯片制程工艺以及处理性能是完全领先于竞争对手的,可叹的是移动设备对于功耗的要求及其苛刻,而如今的电池技术又没有很大的突破,无奈造成了采用复杂指令集的intel在移动端的尴尬局面。幸运的是VR设备对待功耗的要求是介于移动设备与桌面设备之间的,这就给了intel翻身的大好机会。intel应充分发挥其在制程工艺与处理性能上的优势,扬长避短,打造真正性价比高的VR应用级芯片。

3、win-tel联盟再次雄起,微软本身在Xbox领域的成功,打造与VR的结合

win-tel联盟的力量依然不容小觑,如今VR领域言必谈内容,却缺少实质性好的IP,这已经在相当程度上制约着整个VR产业的发展了。目前公认的VR可以变现的最好两个方向是游戏与电影,而如今长期霸占家庭游戏机领域的,正是intel的绝对战略盟友微软的Xbox。如果intel能借助于微软本身在Xbox方面的成功经验,深度挖掘与扩展到VR方面的应用,也许win-tel联盟的再次雄起,也是可以期待的。

错过了移动端的intel,能否在虚拟现实上扳回一局?5

就目前来看,虚拟现实领域正在经历战国时代,群雄并起,野心勃勃,却缺乏一个强有力的领军者。各大巨头都在自己擅长的方向精心布局,磨刀霍霍,等待的便是那风起的一刻。正如镁客网在开头所述,intel进军虚拟现实领域,正是挥别在移动市场折戟沉沙阴影,焕发新生机的一个最好机会。

最后,记得关注微信公众号:镁客网(im2maker),更多干货在等你!

镁客网


科技 | 人文 | 行业

微信ID:im2maker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硬科技产业媒体

关注技术驱动创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