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造”将“消灭淘宝”,马云慌吗?
被“专家”们预言,不消十年,即可消灭淘宝的,正是这次达沃斯论坛的主题“掌控第四次工业革命”。
上个月,一年一度的“世界经济论坛”在瑞士达沃斯小镇顺利闭幕,每年此时都是全球的政商大佬们汇聚一堂,总结过往,展望未来,商讨全球经济发展大势。在过去的一年,全球经济都想对低迷疲软,已然步入了一个下行通道,想必与会的大佬们都应该比较焦虑吧,不过其中出现的一个小插曲却不禁让人莞尔。
事情是这样的,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于当地时间1月21日晚上在达沃斯举办了一个私人晚宴,亮点是来参加晚宴的嘉宾,有英国首相卡梅伦,爱尔兰乐队U2主唱波诺,《纸牌屋》的主演凯文·史派西,思科执行董事长钱伯斯,美国商务部长潘妮,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加拿大总理贾斯汀·特鲁多,UPS的CEO艾博尼,可口可乐董事长穆泰康,哈佛大学校长福斯特,摩根大通CEO杰米·戴蒙,以及正在不遗余力“冲奥”的“小李子”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政界、商界、娱乐圈的大腕儿们聚在一起玩起了混搭,也真只有极具个人风格与魅力的马云能办到了。
被“专家”们预言,不消十年,即可消灭淘宝的,正是这次达沃斯论坛的主题“掌控第四次工业革命”,然而很显然,马云和与会的诸位大佬在当晚还是玩的相当放松愉悦的。
主题“第四次工业革命”
2016达沃斯论坛的主题是“掌控第四次工业革命”,将聚焦全球增长“新常态”、中国经济转型、科技进步和第四次工业革命、全球安全和环境问题等四大热点问题。
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Klaus Schwab)1月13日在位于日内瓦附近科洛尼(Cologny)的论坛总部表示,本届年会的主题是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的这个世界所面对的多种挑战。“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速度、规模和系统性足以颠覆全球各个产业。”
施瓦布表示,在全球诸多挑战中,我认为如何塑造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世界正面临的最强有力的挑战。之前的工业革命依次通过新动能的产生、规模化的生产和信息处理方式的转变推动了人类进步。随着无处不在的移动网络,体积更小、价格更低、功能更强大的传感技术,以及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出现,第四次革命无论在发生速度、涉及规模还是冲击力度上,都将远超前三次技术革命。
何为“第四次工业革命”
18世纪中叶以来,人类历史上先后发生了三次工业革命,发源于西方国家及衍生国家,并由他们所创新所主导。第一次工业革命所开创的“蒸汽时代”(1760-1840年),标志着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第二次工业革命进入了“电气时代”(1840-1950年),使得电力、钢铁、铁路、化工、汽车等重工业兴起,石油成为新能源,并促使交通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的交流更为频繁,并逐渐形成一个全球化的国际政治、经济体系;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开始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更是开创了“信息时代”(1950-),全球信息和资源交流变得更为迅速,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被卷入到全球化进程之中,世界政治经济格局进一步确立,人类文明的发达程度也达到空前的高度。
第三次信息革命方兴未艾,还在全球扩散和传播,正给人类文明创造着空前的繁荣,而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跃然纸上,进入到全球的视野之中,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征是各项技术的融合,以移动互联网、云技术、大数据、新能源、机器人及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并将日益消除物理世界、数字世界和生物世界之间的界限。
德、美、中三国博弈
“第四次工业革命”也被称为“工业4.0”,是德国在2013年汉诺威工博会上率先提出来的,之后美国、中国等信息技术或者制造业大国都相继提出了自己的革命名称,美国叫“工业互联网”,中国叫“中国制造2025”,叫法不同,目的相同,不过实现的路线也有所差异。
德国强于工业制造,“德国制造”几乎就是品质的代名词,全球高端的制造业企业中,一半以上都是德国血统,德国人科学严谨的行事风格,赋予了制造业品质的保证,所以德国的“工业4.0”,最佳的方式就是从制造业切入,融合信息技术,达到工业的智能化的全面升级,故而可以说德国的工业革命是从“硬”到“软”。
美国是全球信息技术的先驱者,从第一台大型电子晶体管计算机诞生起,美国就开始引领全球信息技术革命,也就是所谓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美国互联网企业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是全球领先,而且高校资源丰富,研究机构众多,美国最希望的方式是用互联网激活传统工业,保持制造业的长期竞争力,故而可以说美国的工业革命是从“软”到“硬”。
中国自三十年前改革开放以来,利用其庞大的劳动人口优势,承接全球的低中端制造业,逐渐发展成排名第一的制造业大国,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又抓住了互联网发展的大潮,慢慢的也诞生了为数不少能跻身全球前列的信息技术科技公司。中国的现状是,制造业大而不强,互联网紧跟美国,所以互联网的发展是优于制造业的,于是中国就有了“互联网+”,即“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用互联网来改造传统行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传统制造业,故而中国走的是偏向于美国的“软”改“硬”模式。
危机=危险+机遇
用互联网来升级改造传统制造业,的确是个美好的想法,不过,互联网毕竟不是万能膏药,能够贴哪治哪。中国制造享誉全球,但它的核心竞争力,仍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特征的体现,即规模化和低成本。中国的高铁甚至都已经要卖到欧洲去了,而又有多少人知道,诺大的一个中国,居然没有一家企业,能够制造出小小的圆珠笔头上的圆珠。
这是李克强总理在年初的一次关于化解过剩产能的座谈会上谈到的,总理说:去年,我们在钢铁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仍然进口了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我们还不具备生产模具钢的能力,包括圆珠笔头上的“圆珠”,目前仍然需要进口,这都需要调整结构。
一边是产能过剩,一边是依赖进口,“圆珠笔之问”就如“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样悬在中国制造业的头上,缺少核心技术,工艺水平粗糙,劣质假冒泛滥,等等问题,都在拷问着中国的当政者以及中国制造业的当家者们,“中国制造2025”,到底应该如何突围?
中国的工业化升级之路,势必会比德美等国都要走的更加艰难,因为中国需要先夯实工业2.0到3.0的改造之路,谋求在高端制造业技术上的突破,需要淘汰落后过剩的产能,全面进行结构性改革,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由低成本竞争优势向质量效益竞争优势转变,由资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多的粗放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客观来说,中国的工业基础已经相当雄厚,如今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环境下,“互联网+”的创业创新一片火热,一些具有创新基因的企业已经开始大步快跑,无论是传统制造企业主动去加互联网(典型企业如海尔),还是由互联网企业下沉去升级传统制造,最终目的是都是要实现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的融合创新,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突破。
危局之下,机会无处不在,十年之期,风轻云涌,抓住这一次浪潮,才可谓之大国崛起。
最后,记得关注微信公众号:镁客网(im2maker),更多干货在等你!
硬科技产业媒体
关注技术驱动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