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共享单车,又一场资本跑马圈地的游戏
共享单车领域开启烧钱模式,似乎有点走网约车老路的意思。
10月底,共享单车领域第三位大玩家——小鸣单车宣布,正式登陆上海和广州,用户缴纳199元的押金后即可使用。并且从11月起,以每天数千辆的速度予以投放,并预计在年底完成全国40万辆的投放量,明年投放400万台共享单车的计划。与此同时,摩拜单车也宣布进军广州,目前投入2万辆单车,预计年底前再增投5万辆。
随着一轮又一轮的融资高潮,共享单车之战愈发疯狂,这不经让人想到了网约车刚刚诞生时的那场烧钱大战。那么,共享单车领域是否会重演网约车的“悲剧”?
“疯狂”的共享单车依然有无法绕过的运营难点
9月,滴滴数千万美元投资ofo;10月,摩拜单车完成1亿美元的C轮融资;同期,小鸣单车相继宣布获得1亿元A轮融资和融资额尚未公布的B轮融资。资本跑马圈地角逐共享单车市场的同时,也试图短时间内将对手扼杀。重压之下,摩拜单车投资人李伦甚至说出如果年内ofo超过摩拜,他便绕国贸裸骑ofo单车一圈,这样一个看起来极其幼稚的言论。
共享单车市场的资本游戏暂且放在一边,但从共享单车实际运营方面的难点,此前镁客君就撰写《共享单车火爆的背后思考:是不是真的解决了“最后一米”?》一文。文中就写道:
“公共出行早就是政府层面在推进的工作,现如今却因为共享单车的出现而火爆起来,两者都是为了解决市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所以难免会形成一定的重叠。”
在《虽获滴滴投资,但我们依旧不看好ofo的未来》一文中,镁客君也曾说过:
“ofo和城市公共自行车相比,毫无价格优势。失去价格优势的ofo,又怎能撼动城市现有公共自行车的市场地位?”
此外,还有一大客观因素是共享单车们无法回避的:季节性的影响。镁客君所在的南京,夏天是出了名的火炉之一,而冬季也寒风刺骨。要是让镁客君在冬夏两季骑车外出,那么镁客君选择狗带,而且和镁客君感受一样的其他用户也一定不在少数。由此看来,冬夏两季肯定是共享单车运营的淡季,每天的订单数肯定无法和春秋两季保持一致,成为共享单车市场淡季。
也就是说,当骑车出行不再是一个舒适选择的前提下,目前共享单车布局的北上广三地的用户肯定会选择体系健全的公交和地铁等出行方式。
“疯狂”的资本游戏,或将助推共享单车走向没落
一轮接着一轮高额融资,更多的投资人挤破脑袋都想加入,不得不说现在的共享单车领域看起来,和当初疯狂烧钱的滴滴、Uber并没有区别。先烧钱后赚钱的模式,也符合目前国内互联网公司靠烧钱抢占市场份额的老套路。
除了拼资本,这些同行的互联网公司还在拼气势、拼舆论制高点。就像背靠金主的ofo、摩拜单车和小鸣单车,有关公司的融资报道可谓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而融资成功之后,ofo还放狠话,将要在90天内结束“单车大战”,摩拜单车也不示弱的表示,要是输掉大战就裸骑。不难看出,一个个都是雄心壮志,可是这拼的是企业,是产品吗?
作为用户,如果市场上有两种相同的产品可供选择,那么必然会做一番比较,选择更适合自己的产品。对于共享单车,ofo、摩拜还有小鸣都无法躲避城市原有的公共自行车系统,从性价比、骑行舒适度、便利性等角度来说,共享单车不见得有太大的优势。
而共享单车背后的金主们,真的是想靠先烧钱再赚钱吗?这样一种近乎“病态”的资本游戏,或许会让共享单车和现在的网约车一样,面临生存的难题。到了那时,早期投资的金主们,或许早已撤出,准备“祸害”下一个领域的市场。
单车出行始终是低频需求,不应沦为资本游戏的玩物
此前有机构预测到2020年,共享单车的市场规模仅63亿美元,那么这样一个小额市场规模下,共享单车很容易就会达到市场的“天花板”,到时超出市场规模的部分可就是十足的泡沫了。
致力于出行市场的滴滴们,面对如此快速发展的共享单车市场,或许最后只能选择投资或者收购,这样一来被收购的企业就是成功的。对于这些企业的投资人来说也是成功,因为可以快速退出,拿钱走人,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现在的投资人踏破门槛都要投资共享单车领域。
所以说,共享单车市场的火爆,或许只是资本游戏在玩腻网约车市场之后,打开一局新游戏而已。
最后,镁客君再啰嗦一句,如此资本游戏玩到最后,其中一家企业或许会像滴滴在网约车市场一家独大。届时如果遇到政府部门的干涉,恐怕也难逃和如今网约车一样的尴尬境地。到那时,共享单车市场的出路又将在何方?
最后,记得关注微信公众号:镁客网(im2maker),更多干货在等你!
硬科技产业媒体
关注技术驱动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