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经历史上最大危机的乐视,这两天都被“黑”成了什么样?
乐视这样一个商业帝国的形象,似乎随着欠款门事件,一瞬间就崩塌了。那么在这期间,各方媒体都流露出那些观点?
此次乐视危机的爆发点是11月2日,就在乐视正式发布乐视金融、宣称乐视生态的七大板块布局完成的同一天,网上传出消息称乐视资金链紧张,拖欠供应商100多亿元款项,乐视网股价突然暴跌,当日下跌7.49%。次日,乐视网发布声明回应,称并不存在拖欠巨额款项的情况,因拖欠供应商巨额货款,导致股价下跌的传闻,属于不负责任的抹黑造谣。
与此同时,坊间又接连爆出供应商员工在乐视大厦前拉横幅闹事、乐Pro3延迟发货等消息。11月6日,贾跃亭在内部信中侧面承认了手机、汽车业务的资金出现问题,需要“告别烧钱扩张,聚焦现有生态”。之后,乐视控股的酷派手机在港交所暴跌 19%。
雪上加霜的是,11月6日晚,乐视掌门人贾跃亭的一封公开信,承认“乐Pro3供货出现问题”。贾跃亭表示,公司旗下硬件产品销量节节攀高的同事,后台服务却无法提供充分支撑,近几个月以来,供应链压力骤增,再加上一贯伴随LeEco发展的资金问题,导致供应紧张,对手机业务持续发展造成极大影响。
当然,乐视一系列危机事件还包括:与北京国安足球队疑似因赞助费未到位而分手;旗下美国汽车工厂项目因欠款面临停工;乐视体育旗下一个官方微博,发了一条有明显错误的微博等等。
各家媒体对乐视事件的看法:
钛媒体:《乐视会像当年德隆一样大崩盘吗?》
生态内钱生钱的金融模式,才是乐视生态的核心商业模式,这样形成的循环,直到它的每一个生态子业务都能实现正向的现金流循环,不再需要上市公司举债输血,各自独立盈利,那么乐视生态模式就做成了。
所以,这就是一场生态子公司何时实现正向现金流各自盈利,与A股上市公司何时结束高增长、或A 股上市公司的核心业务何时出现现金流崩盘之间的赛跑。
可以说钛媒体的观点客观、严谨,全文经过了非常翔实的数据搜集,逻辑严密的论证分析,这样一来或许真的戳到了乐视痛点。乐视于11月8日晚间发布了一份澄清公告,公告中也多次点名并且引用了钛媒体的文章,使用了“造谣生事”、“故意抹黑”等评价。
镁客君表示,作为吃瓜群众,此前乐视有关资金链问题的回应就与贾跃亭的内部信相矛盾,那这次钛媒体估计是真的戳到了乐视的痛处。
好奇心日报:《乐视到了生死关头,这会是一系列泡沫破灭的开始吗?》
公开承认资金不足,大概是已经想不出其它玩法,来弥补乐视的资金短缺了。
像乐视这样在财务上创新的公司,在中国可能真的找不出第二个。但是像乐视一样大笔亏钱的互联网公司,在中国的互联网行业还有的是。
如果乐视撑不下去,讲故事技能还不如贾跃亭的科技公司创始人们,想说服市场相信继续烧钱能烧出一个未来,可能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贾跃亭的PPT融资能力,有目共睹,此次一系列危机事件的爆发,或将彻底戳破乐视生态的泡沫。一旦发展到那时,或许对整个国内互联网创业热潮来说是一件好事,至少不会再有人给一份PPT投资了。
澎湃新闻:《乐视拉响资金警报背后:手机代工厂集中要款,汽车已烧百亿》
市场是否还会等候贾跃亭兑现承诺,眼下仍是未知之数。
一位不具名的业内人士向澎湃新闻表示,乐视目前正面临一场赌局,但投注的人不是乐视自己,相反筹码在投资者手中。
“因为乐视过去之所以能赢得投资者信任,是因为它善于‘讲故事’,可以说服一票拥趸去赌它的未来。但现在乐视的故事讲不下去了,拼业绩的时候投资者还愿不愿意相信它,其实投票权在每个股东手里。”上述人士说。
对于乐视的资金链问题,镁客君所能了解到的是业内早就开始关注,并且有一部分提前得知消息的机构已经撤离,规避风险。而乐视股价的一再受挫,也从侧面证实市场已经不再买账乐视的疯狂烧钱模式。
知乎大神:起个啥名儿好呢《乐视控股是一个庞氏骗局吗?》
乐视不盈利、不赚钱,而且未来也很难看到赚钱的迹象。我们发现乐视在主要业务亏损的情况下还能有盈利,是由于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入等非常规业务导致,这种收益是不能持续的。
乐视的管理层和审计师对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中可弥补亏损的处理是不恰当的。在以往三年子公司亏损持续扩大的情况下,依然认为亏损可以由未来的盈利弥补,这样的会计处理有虚增资产甚至粉饰报表的嫌疑。
乐视网2015年财报有被管理层粉饰的嫌疑,审计师发表意见的合理性值得怀疑。这样的公司能够如跳梁小丑一般将所谓的“互联网”概念持续性自编自导自演,同时使得证监会、中介机构和各路媒体默不作声甚至捧其臭脚,是中国资本市场的悲哀。
知乎大神通过一系列有理有据的分析,得出其相对应的结论,镁客君不得不说,给跪了。
Don't be sorry,maybe the NB just a NB.
最后,镁客君想说,如今乐视遇到如此严重的品牌危机,难道说是因为当初举报快播而导致的因果报应?不过,客观来说,做生意和做人是一样的,讲究的都是真诚。与其夸大事实虚假宣传,不如踏踏实实做好产品,不要一味追求性价比而忽视产品品控。如此赔本赚吆喝的做法,只能加速企业灭亡的步伐。
且行且珍惜,留给乐视的时间不多了。
最后,记得关注微信公众号:镁客网(im2maker),更多干货在等你!
硬科技产业媒体
关注技术驱动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