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圈子”事件就是个套路,一切都是为了芝麻信用
支付宝的圈子说白了就是一种网红经济,而这背后还有一系列超乎寻常的套路。
11月27日,经过多家媒体的报道,全国上下都知道了在支付宝的“校园日记”和“白领日记”等圈子当中,出现大量大尺度照片。
支付宝随后回应到,圈子功能尚处于灰度测试状态,只是在社群上的一种尝试。
直到央视对此进行报道,并痛批不要学习百度、要有底线意识之后,支付宝正式就“圈子”事件道歉:
“自己做错的事,永远不要怪别人!感恩所有刺耳戳心的声音。爱之深责之切。”
“阿里巴巴珍贵的是改正错误的勇气。支付宝,继续努力。阿里人,学习反思和自查。”
态度之诚恳,扼杀之心切,犹如当年马云挥泪斩“卫哲”一般,再次给公众留下知错就改的好印象,可以说是一次完美的公关。
只不过,这一切都是套路!
套路解析:一切都是为了芝麻信用
不知道各位看官是否还记得中秋节之前,阿里巴巴在内部搞了一个中秋抢月饼的活动,不过安全部门的4名员工却写了个脚本自动抢月饼,不动声色地刷了124盒月饼。不过,这几个年轻人在当天下午就被开除,要求立马走人。处理速度之快,让人瞠目结舌。
而这次的“圈子”事件,从27日开始众人皆知,到28日白天新华社报道《支付宝靠“大尺度”照片进军社交,网友:营销需要底线!》、晚上央视新闻在其微信公众号点名批评“互联网创新要有底线意识,别学百度”,最后30日支付宝正式道歉,总共历时4天之久。与之前处理“月饼门”事件时快刀斩乱麻相比,有着天壤之别。
回顾整个过程,其实不难发现其实就是一场对“芝麻信用”的营销推广。
在“校园日记”、“白领日记”之前,芝麻信用一直不温不火,也很少有人关注。而为了推广芝麻信用,支付宝也曾做过一些尝试,但是效果都很一般。而通过圈子,强制要求只有芝麻信用750以上的女大学生和白领,才可以畅玩。如此一来,芝麻信用被设置为一种准入门槛,无数看热闹的群众开始想方设法拉高自己的信用分。
再回头看支付宝的反应速度,早在圈子一上线的时候,难道就没有发现当中的猫腻吗?肯定早就心知肚明,镁客君甚至觉得早在圈子上线之前,相关的运营团队就想到会出现这种情况。而支付宝知道央视和新华社等媒体批评之后再发表声明道歉,说白了就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当宣传的效果和关注度达到一定效果的时候,支付宝也让人们关注到芝麻信用的内涵和价值,也改变了一些人认为支付宝只能作为交易工具的印象。人们为了提升自己信用,以后就会更加注意和利用芝麻信用。
套路完美……
热衷于社交,是因为社交对金融的影响超乎想象
在人们的潜意识里,阿里是做电商的,而腾讯是做社交的。直到2014年除夕夜,微信与春晚合作推出摇红包活动之后,无数人惊呼微信一夜之间干了支付宝8年的活。阿里从此开始不断为进军社交而努力。
15年,阿里旗下支付宝成为进军社交的入口。同年8月,支付宝9.9版本中加入朋友和口碑功能。而16年的除夕夜,支付宝更是砸下2.6亿巨资与春晚合作,让广大网民体会了一把被“敬业福”支配的恐惧。只不过,这一切努力,都收效甚微,人们依旧把支付宝当做一个类似于“钱包”的工具使用。
支付宝是做支付起家,而支付则是金融的基础。这一点,微信支付却一点也不落后,市场份额甚至可以说将要迎头赶上。尤其是在线下支付方面,一般能够使用支付宝支付的地方,微信支付也同样支持。而可以使用微信支付的地方,却不一定可以使用支付宝支付。而且在一些小商贩的摊位上,使用微信支付的人远远多于支付宝。
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人们出于对社交的需求,都会安装有微信,使用微信支付只是顺手一点而已,而支付宝还需要单独下载。此外,红包功能的出现,让人们在社交的同时,还可以实现人情、交易,远比切换到支付宝要方便的多。
由此可见,社交之于金融的影响力,是难以想象的。
用户想要的支付宝,只是一个用于支付的宝贝
就在蚂蚁金服CEO彭蕾道歉之后,网友纷纷在支付宝官微下回复,当中的观点总结起来基本如下:
支付宝就好好的做支付,不要捆绑社交;
如果阿里想做社交,还请拿出做支付宝的热情,从0开始。
很显然,用户想要的支付宝,只是一个可以完成支付的工具就好,但是如此一来,支付宝很可能离“死亡”不远了。阿里想要涉足社交的战略思路是对的,只是具体该怎么做,怎么做好,还需要阿里的管理层多些思考,再下手。
镁客君觉得凭借阿里集团的实力以及影响力,它们的社交产品还是值得期待的。
最后,记得关注微信公众号:镁客网(im2maker),更多干货在等你!
硬科技产业媒体
关注技术驱动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