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把AR产业链大卸128块,然后发现消费级AR还很远

巫盼 7年前 (2017-02-17)

一文了解AR产业地区分布、融投资情况、行业发展重心。

我们把AR产业链大卸128块,然后发现消费级AR还很远

AR(增强现实)一直被认为是未来市场想象力远超VR技术的科技方向,最近苹果CEO Tim Cook的表态、扎克伯格在F8开发者大会上的发言、以及微软契而不舍对HoloLens的推进都能看到这一点,但AR产业链到底如何构成,深埋了哪些潜力股公司,又有哪些细分方向是投资、创业的风口所在,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今天就要拆解AR产业链地图,告诉你这几个问题的答案。

The VR Fund(The Venture Reality Fund)发布的VR产业链概貌图一直备受行业认可。2016年年底,除了VR产业链概貌图外,The VR Fund还同时推出了2016年Q4 AR产业链概貌图,从硬件设备、工具或平台、应用软件三大类别罗列了全球AR产业链上的优秀公司,帮助大众了解AR行业的发展现状,也帮助AR企业了解可供合作的对象和竞争对手。

智东西基于该产业链地图对其中出现的所有AR公司进行了盘点与分析,共涉及三大类别,17小类,95间公司,128条信息(类似微软、MagicLeap等公司在不同类别中有重复出现)。从对这些信息的分析中可以得出关于AR产业地区分布、融投资情况、行业发展重心等结论,后文将一一讲述。

一、玩家亮相

1、硬件设备

1.1、头显(MR/VR)

我们把AR产业链大卸128块,然后发现消费级AR还很远

1.2、零部件及技术支持(显示/3D摄像机/输入/计算机视觉)

我们把AR产业链大卸128块,然后发现消费级AR还很远

2、工具/平台

2.1、分发平台

该类别下的公司包括:微软、MagicLeap、Google、Meta、castAR,前文都有提及,故此不作重复介绍。

2.2、SDK开发者工具包

我们把AR产业链大卸128块,然后发现消费级AR还很远

2.3、3D工具(引擎/音频)

我们把AR产业链大卸128块,然后发现消费级AR还很远

2.4、3D捕捉(3D建模/光场与Volumography)

我们把AR产业链大卸128块,然后发现消费级AR还很远

3、应用软件

3.1、游戏/消费者应用/企业应用/健康医疗/教育

我们把AR产业链大卸128块,然后发现消费级AR还很远

我们把AR产业链大卸128块,然后发现消费级AR还很远

以上为简版资料,在智东西后台回复“AR地图”,可获得95家公司详细资料。以下为The VR Fund原图:

我们把AR产业链大卸128块,然后发现消费级AR还很远

二、分析与结论

1、入榜公司

首先,仅从入榜公司来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微软在17个小类中一共出现了13次,可谓全产业链布局;其次为MagicLeap和Google,两间公司分别出现了5次;最后为Meta和Occipital,分别出现了4次。苹果和索尼虽然暂时没有AR硬件产品推出,但也拥有众多相关专利与技术而上榜。

2)头显类公司达到了19家,是所有类别里最多的。

3)与VR产业链比起来,AR产业链上的公司整体偏少。工具/平台模块中:AR公司中多了3D建模/光场这一分类(并且光场类公司融资数量很大)。应用模块中AR公司只有5类,而且普遍集中在企业级应用上;VR产业链中则有:地理位置/体育/社交/游戏/娱乐/企业级/健康医疗/教育/新闻/社交媒体/体育训练/旅游 一共12类,应用方面发展较AR更为成熟。

以下为The VR Fund同时发布的2016年VR产业链概貌:

我们把AR产业链大卸128块,然后发现消费级AR还很远

2、成立年份

其次,统计分析AR创业企业的公司成立年份分布(仅包括2000年以后),可以得到以下数据:

我们把AR产业链大卸128块,然后发现消费级AR还很远

可以明显看出,在2010年以前AR公司数量较少,2010年则有明显的井喷式增长。有趣的是,通过2016年1月7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北京中心通信部AR技术专利态势分析中可以看到,世界范围内的AR技术专利申请数量也有着相似的模式。(以下是对CNABS 数据库、WPI数据库中进行全球AR技术专利申请的检索与分析的结果)并且,2014—2015年有大量的申请未被公开,预计真实申请量将大于统计数据。

我们把AR产业链大卸128块,然后发现消费级AR还很远

3、地区分布

我们把AR产业链大卸128块,然后发现消费级AR还很远

虽然The VR Fund作为一家硅谷企业,在评选时难免会更加集中在美国公司上;但不可否认,AR技术方面现在仍是美国巨头统领的天下。VR中尚有HTC Vive、Oculus、PSVR、Gear VR,中、美、日、韩大混战的场面出现,但AR方面,从微软到Google,以及MagicLeap,几大行业巨头都在美国阵营里——更别谈尚未入场的苹果公司了——照此看来,美国统领AR的格局短期内恐怕是不会改变的。

4、融资金额

我们把AR产业链大卸128块,然后发现消费级AR还很远

我们把AR产业链大卸128块,然后发现消费级AR还很远

从各企业总融资额的分布可以看出,融资总额在500万美元以下的企业占比较多,基本集中在3000万美元以下。本次统计的总融资额约为24亿美元,其中MagicLeap的13.9亿美元占了一半有多,可谓是当之无愧的独角兽。不过本次统计只包含了官方披露确切数据的融资额,并且没有将类似ODG的转型老牌企业融资纳入统计,故此确切的总融资金额将会上浮。

从融资总额度前10的公司分布可以看出,在“工具——3D捕捉——光场”分类下的三家创企分别以2.1亿美元、1.01亿美元、4166万美元全部入榜,围绕神秘的AR独角兽Magic Leap的技术争议也主要在光场显示技术小型化上,可见光场技术对AR发展起到的举足轻重作用。

三、全球融资前10的AR创企

1)Magic Leap(13.9亿美元)

分类:硬件——头显、显示配件、计算机视觉;平台——分发平台;应用——游戏

关于这家神秘的AR独角兽无时无刻不处在风口浪尖之上,相信大家已经十分熟悉了。公司于2014年2月完成私募资金的5000万美元A轮融资。2014年10月,获得由谷歌领投的5.42亿美元B轮融资,谷歌CEO Sundar Pinchai出任该公司董事。2016年2月,获得7.935亿美元C轮投资,阿里巴巴、谷歌都参与本轮融资。更多详细信息可以在智东西之前深挖Magic Leap的文章中找到。(Magic Leap的五大真相:既非巨人,亦非小丑)

我们把AR产业链大卸128块,然后发现消费级AR还很远

2)Lytro(2.1亿美元)

分类:工具——3D捕捉——光场

Lytro是一家位于硅谷的科技公司,由斯坦福大学博士吴义仁(Ren Ng)等人在2006年创立。它的核心业务是销售一种能进行“光场摄影”的独特相机,不仅包括颜色、光强等信息,同时还够完整地记录光场信息,拍照后可以任意地调整照片焦点,实现“先拍照后对焦”的效果。

就在今天,Lytro刚刚宣布完成6000万美元融资,由Blue Pool Capital领投,EDBI、富士康、华谊兄弟和Sternlicht参投。本次融资的资金将用以继续开发和部署Lytro电影级的相机系统。此前的2015年2月,Lytro层获得了5000万美元的消费者版相机的产品融资(也有说此轮为D轮融资),但是这款消费者版设备并不成功,而他们针对专业摄影师的Illum相机也反应平平。两款设备在技术上都实现了创新,但价格高昂,而且用例存在问题。在此之前分别于2008、2011、2013、2014年分别获得25万美元、5000万美元、4000万美元、1050万美元的A、B、C轮融资,加上今天的6000万美元,共计约2.1亿美元。

之前,Lytro曾发布过一款3D 360度光场相机的概念机Immerge,但一直没有大规模生产。这次他们似乎终于下定决心深切此项技术了,Lytro把Immerge拍摄系统进行重新设置,把原来的球面透镜设置改造成平面设置,并且把目光放在数字电影生产世界。Lytro宣布,著名的VR和电影先驱Chris Milk已经在影片制作中对Immerge进行了第一次实景测试,这台(像成人一样大体积的)相机旨在取代绿幕设置。

我们把AR产业链大卸128块,然后发现消费级AR还很远

3)Otoy(1.01亿美元)

分类:工具——3D捕捉——光场

Otoy是一家成立于2010年的美国企业,专注于光场数据渲染与压缩。其开发的基于GPU的渲染器比传统渲染器快10到40倍,有助于实时渲染场景和环境,可借助亚马逊网络服务(AWS)等云端服务器实现远程渲染,仅仅需要1.5Mb/s的速度就可以对单个演员的光场信息进行传输,就连智能手机也完全能胜任。奥斯卡获奖影片《返老还童》就用到了Otoy的技术,美国HBO与Discovery都对Otoy进行了投资。总融资额约为1.01亿美元,估值3亿美元。

我们把AR产业链大卸128块,然后发现消费级AR还很远

4)BlippAR(9900万美元)

分类:工具——SDK

BlippAR创立于2011年的伦敦,后来通过与一些著名大品牌合作来推广电影、吉尼斯等而被外界熟知。用户下载BlippAR应用并打开后,将手机摄像头对准产品,就可以获取有关这个产品的更多内容并能与之互动。公司分别于2015年和2016年获得4500万美元与5400万美元的融资。

5)Meta(7300万美元)

分类:硬件——头显、输入、计算机视觉;平台——分发平台

Meta公司在2012年诞生于纽约,如今公司位于硅谷。在成功的Kickstarter活动之后,Meta被YC13选中为种子基金。 Meta的AR头显被称为“HoloLens竞品”,允许配戴者直观地移动和操纵3D内容,使用自然的手势交互。Meta 2的开发者套件已经在2016年12月份开始发货,用户可以选择个人版和企业版。Meta 2使人们能够用手来与全息图交互,抓取、创建、共享数字内容。

2015年初,Meta完成2300万美元的A轮融资,领投方为李嘉诚旗下的维港投资(Horizons Venture)跟投的还有国内的公司京东方旗下的BOEO,以及另一家国内创业板上市公司GQY视讯。2016年6月,Meta完成了一轮5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其中联想、腾讯等均有参投。

我们把AR产业链大卸128块,然后发现消费级AR还很远

6)AUGMEDIX(6300万美元)

分类:应用软件——医疗健康

AUGMEDIX是一家成立于2012年的美国企业,他们开发出了一个名为AUGMEDIX的软件,早先提供是以谷歌眼镜为硬件平台的服务,它能够帮助医生在与病人进行对话的时候用语音控制来调取患者的电子病历,例如胆固醇指标和血压等,展示在医生眼前的显示屏中。公司在2016年4月和12月分别获得1700万美元和2300万美元的风投,此前还曾获700万美元、1600万美元的种子轮和A轮融资。

7)Matterport(6100万美元)

分类:工具——3D捕捉——3D建模

美国公司Matterport成立于2010年10月,是一家计算机视觉与 3D 扫描公司,其技术可以让人们更简单快速地创建各类实体物品的3D模型,比如一个家居室内3D复制品,只要花费一个小时,就能完成一切计算和扫描建模。从2012年到2015年间曾获共计6100万美元的从种子到C轮的融资,其中C轮3500万美元领投方为高通资本,2016年8月曾获一笔未透露金额的风投。

8)Lumus(5700万美元)

分类:硬件——零配件——显示

以色列Lumus公司成立于2000年,主要技术之一是波导光学元件,也就是将画面投射到特殊透明屏幕上的技术,可用于智能眼镜等各种头显。2017 CES上,Lumus展示了新款AR眼镜Maximus的原型,视场角达到55度。2016年6月份,Lumus完成1500万美元B轮融资,投资方来自盛大和水晶光电。2016年12月获得3000万美元融资,2017年1月则获得来自阿里巴巴的600万美元C轮融资。此前曾于2005年获得600万美元的B轮融资。总计5700万美元。

我们把AR产业链大卸128块,然后发现消费级AR还很远

9)Leap Motion(4275万美元)

分类:硬件——零配件——输入

美国公司Leap Motion成立于2010年,专注于手部动作追踪技术,最初产品针对于电脑交互,后期转向虚拟现实领域。2013年1月完成3000万美元B轮融资,此前曾获1275万美元A轮。有媒体报道2016年6月时公司开始进行C轮融资。

虽然没有在与Leap Motion相似的还有国内刚刚完成了C轮融资的诺亦腾(Noitom)公司。诺亦腾于2012年12月成立,研究领域包括传感器、模态识别、运动科学等。此前曾于2015年底获得超过2千万美元的B轮融资,A轮融资为百万美元。但诺亦腾的产品基本集中在VR领域,暂时没有AR方面的动向。

10)8i(4166万美元)

分类:工具——3D捕捉——光场

8i成立于2014年5月,来自新西兰首都惠灵顿市。通过光场技术(light field),8i采用特殊的环形相机捕捉对象在三维空间的位置以及画面。就在几天前刚刚完成了2700万美元的B轮融资,本次投资领投方为时代华纳,百度风投参投。2015年10月获得1350万美元A轮投资,2014年获得116万美元的种子轮。(情报 | 百度风投处女投 全息影像公司8i获1.85亿融资)

我们把AR产业链大卸128块,然后发现消费级AR还很远

8i宣布,本次筹集的2700万美元将会开发公司新产品,其中包括新的智能手机全息图程序——Holo。8i表示,Holo是:“一个允许用户向他们的真实世界环境中添加全息图像(如名人、品牌、角色)的手机App,并能够拍摄视频和照片,通过社交渠道和消息应用与朋友分享。”

四、特色AR创企

除了融资总数前十的AR创企,还有不少有特色的AR企业值得介绍,比如现象级AR游戏《Pokemon Go》的开发商Niantic Labs、《星球大战》导演卢卡斯旗下+与MagicLeap合作的ILMxLAB、Valve前员工创立+索尼/谷歌高管加盟的castAR、微软Holoportation前研究员2016年创立的perceptiveIO、梦工厂动画投建+宋城演艺参投的SPACES、阿里巴巴领投1800万美元的Infinity AR、以及专注于手柄与体感交互技术的中国企业Ximmerse、和研发3D传感芯片及技术的中国企业奥比中光ORBBEC。

1)Niantic Labs(现象级AR游戏《Pokemon Go》的开发商)

分类:应用软件——游戏

Niantic Labs原本是成立于谷歌内的一间实验室,成立于2010年。2015年10月从谷歌脱离,成为一家独立游戏公司。创始人John Hanke为地图测绘公司Keyhole的创始人,2004年,Keyhole被谷歌收购。

2015年9月份,公司与任天堂共同发布了游戏《Pokemon GO》,一时风靡全球,成为现象级AR游戏,也让很多吃瓜群众第一次认识到了AR这项技术的存在。从2015年10月到2016年2月间,Niantic获得了来自任天堂(Nintendo)、口袋妖怪公司(Pokemon Company)公司的共计2500万美元的A轮融资。

我们把AR产业链大卸128块,然后发现消费级AR还很远

2)ILMxLAB(《星球大战》导演卢卡斯旗下子公司+与MagicLeap合作)

分类:应用软件——游戏

《星球大战》导演乔治·卢卡斯在1975年成立了光影魔幻工业(ILM)特效公司,而2015年6月他们再次创建了全新的旧金山实验室ILMxLAB,团队成员来自ILM,天行者音效和卢卡斯影业的编剧团队,专注于VR/AR领域。

2016年6月,Magic Leap宣布公司已经和卢卡斯影业以及ILM(工业光魔)联合在旧金山建立一个实验室,为Magic Leap的开发者和电影制作者提供混合现实技术体验,新的实验室将基于ILMxLAB。双方共同发布了一则短片,片中是大家熟悉的《星球大战》机器人R2-D2和C-3PO的虚拟影像在现实世界中的展现。

我们把AR产业链大卸128块,然后发现消费级AR还很远

3)castAR(Valve前员工创立+索尼/谷歌高管加盟)

分类:硬件——头显;平台——分发平台;应用软件——游戏。

castAR公司在2013年11月通过Kickstarter筹集了100万美元资金,由两位Valve前员工Jeri Ellsworth以及Rick Johnson创立,曾在Kickstarter上推出一款兼具AR和VR的眼镜castAR,它可以在眼前投射出全息式3D影像,不过这款产品至今没有进行量产。目前公司位于硅谷,曾在2015年获得1500万美元A轮融资。

2016年10月,castAR宣布三名前索尼/谷歌的高管加盟——Peter Dille是索尼电脑娱乐公司中负责市场销售和游戏网络方面的高级VP;Mel M. Heydari是谷歌公司主要负责技术运营招聘的领导;Arnie Sen是Activision负责硬件方面的高级总监。他们会协助castAR,这款被称为“回归反射”的反射片上显示图像的透视眼镜的开发。

4)perceptiveIO(微软Holoportation前研究员2016年创立)

分类:硬件——零部件——计算机视觉

2016年6月,微软Surface Hub主管Jeff Han和一批在微软研究了Holoportation、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项目的研究员离开微软,成立了创始公司perceptiveIO。perceptiveIO 并没有透露他们具体在做的产品,不过 perceptiveIO 系统将“实时感知和交互世界”、有“与众不同的硬件和软件”,尝试改变用户与计算机的交互方式,结合了计算机视觉、应用机器学习、屏幕技术、感知技术和人机交互。

5)SPACES(梦工厂动画投建+宋城演艺参投)

分类:应用软件——企业应用

SPACES为DreamWorks Animation(梦工厂动画公司)于2016年1月成立的VR和MR技术公司,研发领域包括电影,电视,视频游戏,视觉效果,主题公园和动画等。总部位于洛杉矶。SPACES于2017年1月完成了650万美元的融资,领投方为中国宋城演艺,美国传媒巨头Comcast参与了此次融资以及种子轮的300万美元。上述两个投资方曾宣布投资3000万美元打造首个使用VR技术的SPACES-宋城主题乐园。

6)Infinity AR(阿里巴巴领投1800万美元)

分类:硬件——头显

以色列Infinity AR成立于2006年,使用的是解决AR技术核心的SLAM算法,通过其自主研发的SW引擎,Infinity AR可以使用2D双摄像头IMU重建3D环境,投射出来的增强现实影像,公司在2014年获得250万美元A轮,2015年获得500万美元的B轮,以及在2016年11月获得由阿里巴巴领投的1800万美元C轮融资。(其中1500万美元为阿里巴巴投资)

7)Ximmerse(专注于手柄与体感交互技术的中国企业)

分类:硬件——零部件——输入

2015年成立于中国深圳的Ximmerse公司曾推出移动VR空间定位的光学解决方案,通过头显上的摄像头与手柄上的光球定位点来实现定位,同时配备了惯性动作捕捉设备。已有的产品包括无线手柄控制器X-Cobra、动捕/立体视觉一体设备X-Hawk等。据闻,英特尔的Alloy MR头盔参考样机用的就是Ximmerse的手柄。

公司在2015年初获1000万人民币融资,2016年4获得高通A轮投资,金额未透露。

我们把AR产业链大卸128块,然后发现消费级AR还很远

8)奥比中光ORBBEC(研发3D传感芯片及技术的中国企业)

分类:硬件——零部件——3D摄像头

深圳奥比中光成立于2013年,2014年9月,奥比中光的3d传感、自然人机交互团队凭借先进的技术入选深圳市“孔雀团队”,获得了财政支持。公司商业化量产3D计算芯片及3D传感器,可以实现体感电视、网络3d试衣、3d监控视频和以图搜图等功能,而除了体感应用、3d摄像头外,奥比中光还有意进军机器人视觉、汽车自动驾驶和工业医疗,在智能客厅、AR/VR、智能安防、辅助驾驶等不同领域都有应用。

结语:消费级AR眼镜还很遥远

除了文中提到的融资前十企业与一些特色创企外,表格中95间公司不乏其他的AR行业佼佼者。总的来说这份2016年Q4 AR产业链概貌图还是比较全面的,能够帮助我们迅速了解AR行业的发展现状,也帮助AR企业了解可供合作的对象和竞争对手。

纵观整个产业链版图可以看出,目前AR产业还集中在前期研发投入阶段,主要指的是光场技术与3D扫描、3D建模技术。而从Magic Leap、Lytro等公司看来,虽然手握过亿、甚至过十亿美元的融资,这些公司却迟迟没能交出一款满意的答卷,始终在在小型化、价格平民化、高性能这三大参数的平衡上纠结。

不过,在号称“资本寒冬”的当下,全息技术公司8i与光场相机公司Lytro在同一周内分别获得2700万美元及6000万美元的融资,可见市场对AR相关技术的看好。但从另一方面看,这两家公司融资后的产品方向分别为全息娱乐App Holo和影视级光场相机,爆火的Pokemon Go游戏也是基于手机开发的App,比起现在尚显沉重且售价高昂的AR眼镜,手机则更像是下一个AR的爆发端。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智东西;作者:Linda

最后,记得关注微信公众号:镁客网(im2maker),更多干货在等你!

镁客网


科技 | 人文 | 行业

微信ID:im2maker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硬科技产业媒体

关注技术驱动创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