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过高峰堵车绝望吗?亮出大招的滴滴也许能帮你走街串巷

Joker 7年前 (2017-04-28)

滴滴的智慧交通业务或将成为公司盈利的主要来源。

马上又要迎来五一假期,一年几度的节假日高速堵车盛宴又将开始,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恐怕离不开如下几个数据,根据公安部交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3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首次突破3亿辆,其中汽车达2亿辆;全国49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超过百万辆,19个城市超过200万辆,6个城市超过300万辆。

如此大的汽车保有量也就延伸出城市交通压力剧增的问题,全国一二线城市早晚高峰的交通拥堵,以及每逢节假日的高速拥堵就成为人们出行时绕不过去的一道坎。在互联网日益发达的今天,科学的大数据分析、调控,或许可以成为解决拥堵的方案。

经历过高峰堵车绝望吗?亮出大招的滴滴也许能帮你走街串巷躲开

而曾经的网约车霸主——滴滴,最近宣布对各地交通管理部门开放“滴滴交通信息平台”,这一举动,可以说不亚于之前百度开源自动驾驶技术的威力。

作为曾经的网约车霸主,滴滴智慧交通的“智商”很关键

滴滴,这个曾经的网约车霸主,就在人们以为将会受到新政的影响逐步淡出人们视线的时候,悄然的亮出了大招:新成立了智慧交通FT团队,并先后与深圳、南京、沈阳、贵阳、成都等11个城市的政府交通部门展开了战略合作,与当地政府重点是通过提升联通信号灯的使用效率,来提高车辆通行效率。

经历过高峰堵车绝望吗?亮出大招的滴滴也许能帮你走街串巷躲开

治堵一直以来都是很多一二线城市多年一来最头痛的问题,而能够打动这些城市的交通主管部门,足以见得滴滴智慧交通的“智商”一定够高。而这一切,离不开滴滴多年苦心收集的大数据。

滴滴现在在全国建设了8个数据中心,而他们拥有的服务器和数据量在国内很可能仅次于BAT。当然,这一切离不开他们有超过2000万日峰值订单量、每日70TB定位轨迹数据和2000TB处理数据。

经历过高峰堵车绝望吗?亮出大招的滴滴也许能帮你走街串巷躲开

而这些数据能做什么?滴滴现在能做的就是通过分析这些数据,为公众提供实时路况的同时,再利用人工智能合理分配道路资源、改变道路交通信号灯时间,进而实现多维度、精准的路况预测以及路径规划。

网约车对于滴滴来说,很可能成为附属业务

可以说,网约车新政的出台,规范了整个网约车市场的同时,也给了滴滴当头一棒。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新政把滴滴从网约车市场上的“王座”上,硬生生的拽了下来。迟迟未拿到网约车平台资质的滴滴,现阶段也在做着自我调整,那些不符合规定的滴滴司机们,自然也就成为了调整的“牺牲品”。而调整之后的滴滴,必然不会再拥有往日的辉煌。

经历过高峰堵车绝望吗?亮出大招的滴滴也许能帮你走街串巷躲开

不过,在这段调整的时间内,滴滴似乎找对了发展方向,与城市交通部门战略合作,让自己最有价值的大数据可以做到物尽其用。当滴滴的智慧交通系统接入城市的交通管理系统中,那么滴滴将不再只是一个出行平台,而是成为一个出行工具,还是人人都需要的那种。

未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释放出大数据潜能的滴滴智慧交通,除了可以智慧管理交通信号灯和交通诱导屏之外,还能够在分析代驾热点地区之后为交警提供预防和检查酒驾的重点区域,在分析公共出行数据之后改变公共交通工具的调度………

经历过高峰堵车绝望吗?亮出大招的滴滴也许能帮你走街串巷躲开

上述的这些,极有可能会成为滴滴未来的核心业务,所以规范化之后的网约车业务自然有可能成为一个附属业务,在收集到足够数据之后为智慧交通这个核心业务服务。

智慧交通是大势所趋,也是滴滴完成转型的关键

智慧交通,就是在交通领域中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移动互联网等现代电子信息技术面向交通运输的服务系统。而且智慧交通是智慧城市的重要构成,是解决交通问题的最佳方法。众所周知,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动脉,所以说智慧交通的发展是大势所趋。更何况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智慧交通的市场规模将在千亿元级别,如果算上其他上下游产业链,整个市场规模将高达万亿元级别。

经历过高峰堵车绝望吗?亮出大招的滴滴也许能帮你走街串巷躲开

对于滴滴而言,在解决了年初与高德地图之间的“阿里系内斗”、成功接入ofo共享单车、与全国多个城市签署智慧交通合作协议之后,总算是找准了未来公司的核心方向。而且,大量的出行数据作为滴滴的核心资产,使得其在智慧交通领域拥有足够的话语权,进而带来可观的盈利预期。或许,这也就是滴滴能够在网约车行业受到“挤压”之后,仍然能够传出新一轮融资高达数十亿美元的根本原因。

所以说,转型之后的滴滴,已然不再是单一的出行平台,而是真正转变成一家科技公司,或者更准确来说是一家“讨喜的”人工智能公司。

最后,记得关注微信公众号:镁客网(im2maker),更多干货在等你!

镁客网


科技 | 人文 | 行业

微信ID:im2maker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硬科技产业媒体

关注技术驱动创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