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不看好、用户狂吐槽,智能可穿戴设备需要一颗“九转大还丹”

韩璐 7年前 (2017-05-08)

虽然整体市场还在不断增加,但其中的“水分”却令人无法直视。

日前,苹果发布了2017年第二季度的财报,虽然依旧没公布具体的销售数量,但据库克表示,智能手表Apple Watch的销售额比之第一季出现上涨。不过,在销售额上涨的同时,我们也看见了另一则消息,据外媒报道,包括亚马逊、eBay、谷歌地图和Target等多个大牌应用在内,将不再提供Apple Watch应用。其中,谷歌地图的Apple Watch版本已于数周前从软件商店下架。

事实上,此次应用下架事件并没有引起大范围的关注,一方面说明,这些应用在Apple Watch上的使用率并不高,而从另外一方面,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说这是一种衰落的表现?这其中的猜测,一种原因是消费者对于应用的使用并不依赖Apple Watch,还有一种原因是新鲜感过后,人们对于Apple Watch本身的忽略。在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Apple Watch还是相当具有代表意义的,如此一来,通过其在市场的表现,可穿戴设备的现状又是怎样一番场景?

资本不看好、用户狂吐槽,智能可穿戴设备需要一颗“九转大还丹”

分析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市场数据,我们得出了这几点

2012年,谷歌推出智能眼镜“Google Project Glass”,自此打开了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大门。到了2014年,大量适用于普通消费者的智能可穿戴设备问世,2015年更是达到了一个大的爆发点。然而,紧接着在2016年,却逐渐遭到了消费者和投资者的质疑,在CES 2017上,智能可穿戴设备的专属展区更是被撤销。从这些事件来看,虽然外形设计、内部功能等变得更为多样,但“鸡肋”一词也成为了这类产品经久不衰的“代名词”。

据知名数据咨询公司IDC统计,整个2016年,智能可穿戴设备全年的全球出货量达到了1.024亿部,这一数值在2015年还只有7810万部。通过数据的变化,我们看到了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整体上的增长。然而,对两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我们也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

资本不看好、用户狂吐槽,智能可穿戴设备需要一颗“九转大还丹”

智能手环/智能手表依然是主角

根据IDC的统计,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最高的前五名分别是Fitbit、小米、苹果、Garmin和三星。众所周知,这几家公司的智能可穿戴设备主打产品都是智能手环/智能手表。

通过这个排名来看,智能手环/智能手表在智能可穿戴设备领域的地位还是足够稳当的。但是,从增长幅度来看,苹果Apple Watch的全年销量下降了7.9%,其与四家都有所增长,以小米和三星的增长最为明显。不过,依据2016年的情况来看,小米的销量和份额增长应该归功于添加了一块显示屏的小米手环2,至于三星,除开手环这一设备,VR头显Gear VR应该为其市场助力不少

其他智能可穿戴设备新力量正迎头赶上

根据数据统计,我们可以看到,在2015年,前5名厂家占据了66.6%的市场份额,到了2016年,该份额已经下降至了58%,这一差距还是相当令人注意的;另外,经过计算,前五名厂家加起来的销量比之2015年增长了4.8(百万)部,在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整体销量上,2016年新增了20.5(百万)部。诚然,others中也有不少智能手环/智能手表厂商,其销量也可能有所增长。不过,以国内市场为例:

资本不看好、用户狂吐槽,智能可穿戴设备需要一颗“九转大还丹”

除开小米和苹果之外,在国内市场上,其他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的增长幅度并不大,因而,在整体的增长中,智能手环/智能手表可能并没有占据绝对的地位。

根据市场份额的变化,我们从中能够获知两点信息:

一个是智能手环/智能手表虽然相比往年有所起色,但是整体优势正在逐渐呈现衰弱;

另一个是包括VR头显、智能服装等在内的其他智能可穿戴设备正在崛起,其中,据市场调研公司Super Data联合开发平台Unity发布的数据报告,2016年VR头显设备的全球出货量为630万台。

资本不看好、用户狂吐槽,智能可穿戴设备需要一颗“九转大还丹”

对于智能可穿戴设备,消费者有话要说

时至今日,除了已经在人们视野中出没多次的智能手环和智能手表、智能服装、智能跑鞋等可穿戴设备也是常常见诸网页报道中。另外,由于VR/AR的发展,相关可穿戴设备也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勾起了人们的购买欲望。

从上面的数据来看,整体上,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市场情况还是相当不错的,呈现一个上升趋势。与此同时,价格太贵、续航能力差、功能不实用、对测量数据准确性的质疑……在消费者的使用中,关于智能可穿戴设备的一系列问题也开始出现。

据国际研究暨顾问机构Gartner的调查显示,智能手表的弃用率(abandonment rate)为29%,其中的主要原因就包括消费者认为不实用、用腻了等等。Gartner研究总监Angela McIntyre表示:“用户对设备的弃而不用,对产业来说是很严重的问题。相对于穿戴式设备的使用率,其弃用率显得相当之高。”

资本不看好、用户狂吐槽,智能可穿戴设备需要一颗“九转大还丹”

另外,基于对2017年第一季度的市场调查,全球领先的独立市场研究咨询公司Mintel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最受欢迎的智能可穿戴设备是智能手环,有52%的中国市民拥有智能手环。而在销量、普及率之外,Mintel的报告也显示,有32%的中国城市网民仅仅把智能可穿戴设备当成一种时尚

虽然上面的两项数据仅仅只是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的相关数据,但一直以来,该类产品就是智能可穿戴设备的一个“缩影”。在智能手环/智能手表,因为实用性太差等因素,消费者对其了解和购买的欲望正在渐渐消减,而放到整个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大环境中,这又何尝不是一个“通病”?

资本不看好、用户狂吐槽,智能可穿戴设备需要一颗“九转大还丹”

基于市场和消费者,智能可穿戴设备应当吸取哪些教训?

以国内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为例,据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的市场规模为125.8亿元人民币,发展至2018年,这一数据将接近于400亿元人民币。对于这些数据,虽然到时结果未必准确,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从这两年的市场情况来看,即使智能可穿戴设备在功能等方面都有着“硬伤”,也不妨碍其市场的增长。比如让智能可穿戴设备饱受“诟病”的2016年,在消费者、媒体等一致唱衰的时候,其销售数量的增加幅度还是相当可观的。

事实上,虽然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市场都有所增长,但当谈及“落地”之时,纵然是已经实现商业化的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硬件设备,它们也没有实现该目标。

随着在市场中的沉浮,对于智能可穿戴设备而言,在实现“落地”之前,它们需要新吸收几点教训:

资本不看好、用户狂吐槽,智能可穿戴设备需要一颗“九转大还丹”

智能可穿戴设备应与物联网相结合,将“智能性”落实到位

纵观整个市场,除了VR头显等设备,智能可穿戴设备的主流功能还是生理数据的的监测、通话等。单从期望实现的目的来看,这些功能还是相当不错的,但当我们将之投放到市场,问题就会一一出现。

在4月底由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主办的“芯动力”人才发展计划国际名家讲堂系列活动上,镁客网受邀采访了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副教授David Atienza博士,对于智能可穿戴设备,他表示,在过去几年中,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发展方向有所跑偏。以智能手环为例,大多数的产品是缺乏临床验证的,这使得很多用户对手环系统给出的数据持质疑态度。(更多观点详见:David Atienza博士专访:适用性是可穿戴设备商业化关键所在

目前,不仅仅是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服装、智能跑鞋等设备的首要宣传点就是生理数据的实时监测,但这也是最为受到消费者诟病的地方。首先是数据的准确性无人能够保证,其实是数据的反馈效果并没有起到实际的效用,从而让消费者对这类设备逐渐丧失兴趣,直至弃用。

由此,在功能开发之际,如何与物联网相结合,让所收集的数据能够起到实际作用,真正实现“智能性”是智能可穿戴设备所需要考虑的事。

资本不看好、用户狂吐槽,智能可穿戴设备需要一颗“九转大还丹”

智能可穿戴设备要能够从本质上脱离于智能手机,独立存在

全球领先的独立市场研究咨询公司英敏特资深科技分析师徐天韵表示,“年轻消费者对于这类产品的接受度一定是更高的,不过纵观整体,由于缺乏突破性产品,以及高普及率的智能手机能够提供与可穿戴产品类似的功能,可穿戴设备市场面临可持续增长的挑战,尤其是智能手环和智能手表。可穿戴设备要想实现可持续增长,突破性产品和较低的入门价格是关键。”从这句话中,我们了解到,当前智能可穿戴设备有些过于依赖智能手机,且在功能上也出现了过多的重复,从而在使用中显得不够便捷和多余。

不管是徐天韵,还是David教授或是McIntyre都曾表示,智能可穿戴设备在功能上要能够脱离于手机的依赖,并与一般智能手机功能做出区隔。由此一来,智能可穿戴设备才能体现出本身的独特性,从而一步步的渗透消费者生活,改变消费者习惯,最后在市场站稳脚跟。

其中,所谓的能够独立不仅仅是通过插入SIM卡实现通话的独立,更是能够将第三方APP或相关功能与设备进行完美融合,让消费者能够在使用某些APP时享受到不下于手机端的体验。

资本不看好、用户狂吐槽,智能可穿戴设备需要一颗“九转大还丹”

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定位要更为精准细化,而不是一揽子全包

前面也提到,当前,通话、数据监测等都是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功能,除了前面所说的,这些功能与智能手机的重复率过高之外,定位模糊也是一个问题所在。

外骨骼机器人、智能运动手表、智能医疗手环……这些都是针对某一细分领域而打造的产品。从当前的产品推出情况来看,越来越多的运动智能手表新品被推向市场,而一些手环为了能够很好的显示数据,功能变得更为灵活,显示屏也成为了基础配置之一。

另外,从资本看好的情况来看,根据镁客网每周所做的投融资汇总统计,自年初至今,在300多起投融资事件中,关乎智能可穿戴设备公司的一共发生5起融资和1起收购:1家是从事外骨骼机器人研发的尖叫科技,3家是主攻医疗可穿戴设备的ReThink Medical、Verily和橙意家人,1家是专注打造运动可穿戴设备以及数据分析共享平台的TuringSense;至于被收购的则是被Fitbit纳于麾下的智能手表公司Vector。

从这种种情况来看,不管是投资者还是厂家,他们已经渐渐意识到了“定位不够清晰”这个问题。从长远角度来讲,在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相对于一开始一股脑的将所有功能加注在产品上,从某一细分领域为切入口,然后慢慢扩展,不失为一个好的迂回政策。

资本不看好、用户狂吐槽,智能可穿戴设备需要一颗“九转大还丹”

总结

从整体市场来看,智能可穿戴设备还是蒸蒸日上的。不过,在这背后,我们也看到了其中的“伪市场”,或者说“市场伪需求”。当前,智能可穿戴设备厂商正在进行一轮洗牌中,Pebble、微软等或被收购,或主动退出市场。等到这一轮洗牌的结束,相信该市场“野蛮式的增长”行为将放缓,一些“硬伤”也将得到改善,从而带动整个市场的良性发展。

总结一下,对于智能可穿戴设备,其所需记住的教训主要就三点:从消费者需求出发,将智能功效从表面功夫落实到实处;在消费者和市场需求之外,多做出一些创新,而不是成为智能手机的附庸甚至是复制品,基于消费者的需求打造出更多的独特性;术业有专攻,明确自身的定位,先将自身的根基打牢。

事实上,从本质来讲,这三点教训可以归纳成一句话,那就是基于消费者和市场的需求,不可盲目为产品加载功能,而是在功能落实的同时又具备相当的独特性。这其中涉及到的是一个用户粘性的关键,功能真实有效,在具备独特性的同时且切中要害,如此才能够抓住消费者的心。

最后,记得关注微信公众号:镁客网(im2maker),更多干货在等你!

镁客网


科技 | 人文 | 行业

微信ID:im2maker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硬科技产业媒体

关注技术驱动创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