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天气还热的无人超市,是真有料还是在玩模式?
我们组织了一场线上虚拟圆桌会,邀请了业内8位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CEO,一起来对此进行深入探讨。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无人超市”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席卷整个互联网和投资圈,甚至都引发了无数吃瓜群众的围观。
无人超市会是一个新的风口吗?它对新零售业带来了哪些影响?它的未来在哪里?带着这些疑问,我们组织了一场线上虚拟圆桌会,邀请了业内8位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CEO,一起来对此进行深入探讨。
在开始思维碰撞之前,让我们先来看一组事件和数据:
2016年12月份,深兰科技创始人陈海波用时24天完成天使轮融资;
2017年2月,便利蜂完成3亿美元首轮融资;
2017年3月,24爱购是完成了100万元的天使轮融资;
2017年3月,F5未来商店完成1200万元A轮融资,投资方为创大资本和TCL创投,紧接着在6月完成创新工场提供的3000万元的A+ 轮融资;
2017年6月,无人便利店缤果盒子宣布完成A轮融资;
2017年7月,小麦公社旗下“小麦便利店”获得1.25亿元人民币首轮融资;
…………
清华大学邓志东、蚂蚁金服曾晓东:无人超市的技术支撑是否足够?
相较于传统的零售行业,从运营方式上来看,无人超市在很多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甚至是全新的改变。但归根结底,它在本质上让然属于零售的范畴,只是需要加个“新”字,也就是“新零售”;此外,它目前所依赖的大数据、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身份认证、移动支付等AI技术,也都是相对初级的水平。
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邓志东认为,当前的人工智能还是属于弱人工智能的阶段。
“我们为什么把现在的人工智能阶段称之为弱人工智能呢?因为它只能解决一个点的问题,或者只能在一个垂直细分领域应用,才能获得人类水平。目前人工智能的最大缺陷之一就是能力单一,不能进行多任务的学习。”邓志东教授说道。
现在的弱人工智能甚至还不能用同一个模型做两件事情,而要想让它具有多任务的学习能力,即把一个垂直的细分领域变宽,这已经是下一阶段、更高级的通用人工智能阶段才能解决的。
不过即便如此,目前的技术似乎也足以支撑起无人超市的发展架构了。
无人超市里一个很重要的技术,就是计算机视觉识别技术与语音识别技术。从计算能力上来讲,二者都是不存在问题的,问题主要还是在于算法的选择上。
邓志东教授表示,“它(无人超市)现在采用的是身份认证,认证你的身份之后,你买了什么商品,都给你记录下来,然后进行移动支付。而移动支付是没有问题的,早就商业落地了。
“关于最核心的身份认证,目前最可靠的是多模态的生物特征识别。不光是人脸识别,还有其他特征比如指纹、虹膜、行为、掌脉、声纹等联合起来,同时进行身份绑定与跟踪,包括从进店到离店的整个过程。”
另据蚂蚁金服技术实验室高级技术专家曾晓东表示:“无人超市背后的技术,就是想提高超市的效率,降低超市的成本,让超市变得更智能、更善解人意。”
总体来看,支撑无人超市的关键技术(认证、识别、跟踪、RFID与支付等)是没有大问题的,问题只是在于开店方的资源整合能力和商业模式问题。
微软加速器驻企CEO罗斌:无人超市是一种有潜力的新业态吗?
业内知名权威、微软加速器驻企CEO罗斌先生,对无人超市抱有很高的期望,也一直比较看好这种新业态。
“无疑,无人超市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但是从现在的社会的状况、使用习惯,以及部署策略来看,无人超市完全走入现实还有相当的距离和挑战,这主要表现在其关键技术壁垒和商务模式上的限制”,罗斌说。
整体架构的安全性,支付的方式,以及结算的手段,还有在整个无人商店里面能够更好地提供用户体验更好的利用空间利用等等,这些领域是目前继续取得突破的方向,也是实现真正实用化的基础。
无人超市的兴起与发展,给所有创业型的公司特别是云计算、安全性、用户体验、供应链管理相关的初创型公司提供了莫大的发展空间。
另外,少数能够在垂直供应链实现整合或者集成能力的初创公司,他们也是帮助无人超市尽快走向市场的关键力量之所在。
无人超市和新零售都有哪些纠葛?
据商务部市场运行负责人介绍,2017年1至6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7.2万亿元,同比增长10.4%,较一季度和上年同期分别加快0.4个和0.1个百分点。6月当月同比增长11%,为18个月以来最高增速。
显而易见的是,在无人超市的宣传中,多数厂商都把“新零售”作为自己的一个宣传点。但是,这些所谓的无人超市真的将“新零售”体现出来了吗?
关于新零售,官方是这样定义的:新零售,即企业以互联网为依托,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对商品的生产、流通与销售过程进行升级改造,进而重塑业态结构与生态圈,并对线上服务、线下体验以及现代物流进行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做一个总结,新零售=线上服务+线下服务+现在物流,再具体一点,就是大数据、线下体验店与智能物流的一个融合。
相对于传统零售店,无人超市这一零售新模式最大的不同已经在称谓中体现——无人。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顾客只需通过相关生物特征或者条码的扫描即可进入店内,然后基于具体的运营模式进行支付即可。而在这期间,计算机视觉等等人工智能技术给予了一定的安防保障。
• 无人超市支付方式的分类
纵观市面上所出现的多种无人超市,虽然产品种类有多有少,但基本上做的都是百货类型。它们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支付方式的不同,以此划分,可以分为三大类型:
RFID:在商品上粘贴RFID,通过无线电讯号对其识别并读取相关数据,从而进行结算。方式上较为老套,且极易受到手机、金属物质等物体的干扰。
计算机视觉:这一类的典型代表就是Amazone Go了。通过对人体踪迹、动作的追踪识别从,以获取相关购物信息,最后进行结算,从而达到一种“随拿随走”的效果。
条码扫描:这一方式主要基于手机来操作。通过特定APP来扫描商品上的条形码,继而进行结算。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一类操作过程还是有些繁琐的。
• 光珀智能白云峰、ZMT众盟广宇昊:无人超市和新零售都瞄准了线下大数据
近日,刘强东曾发文称第一次零售革命是百货商店,第二次是连锁商店,第三次则是超级市场,而人工智能+零售正在促使第四次零售革命的发生。在他看来,零售的本质是不变的,无论它怎么发展,一定还是会紧紧围绕“成本、效率、体验”。那么,最终目的是搜集用户数据的“新零售”的场景究竟是怎样的?
光珀智能CEO白云峰认为,无人超市的命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为了降低人工成本,提升超市的运营效率而进行的零售革命。白云峰说:“其实,无人超市最主要的目的是打通线上、线下的用户数据。只有大数据支撑的零售才是真正的零售革命!众所周知,一名顾客的行为偏好、购物数据在线上是十分容易被收集和分析的,然而到了线下实体店,这些行为数据的收集会变得十分困难。因此,线下消费行为分析则变得至关重要。
在ZMT众盟CEO广宇昊看来,新零售业态下,没有传统企业也没有纯电商,线下线上的界限逐渐消失,任何商业行为都必须围绕人而展开。随着消费升级,用户对个性化服务和场景体验的需求越来越大,商家必须抓住消费者的心,挖掘时刻变化的需求,才能把握市场占据优势。线下数据来源于用户的一线消费场景,自带价值光环,“用事实说话”是打开消费者心灵的最有力的武器。
广宇昊说:“大数据将我们带进智能商业时代,线下线上融合成为大势所趋。和线上数据相比,线下数据体量是线上数据的20倍,其精准性也是线上数据无法匹敌的。线下数据是大数据生态的基础和命脉,是实现智能商业的支撑和保障。它围绕人的生活圈无限延展,全面渗透到生产、消费、营销的各个环节,对于企业顺应时代向新零售转型意义重大。”
根据《2016电商消费行为报告》数据,80%以上的流量和消费仍然在线下。由此而知,线下大数据将是未来智能商业的主旋律,也自然的成了无人超市和新零售的目光聚焦点。
• 京东集团公关部:无人超市让阿里抢了先机,但京东也在憋着大招
针对新零售的本质,“提出者”马云称新零售的核心是从向消费者销售商品转向服务消费者,未来新零售都是基于数据。而刘强东认为,在“新零售”场景中,智能技术会驱动整个零售系统的资金、商品和信息流动不断优化,在供应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在需求端实现“比你懂你”、“随处随想”、“所见即得”的体验升级,未来零售基础设施会变得极其可塑化、智能化、协同化。
虽然表达方式不一样,但是我们从马云和刘强东的言论中都看到了“大数据”重要性。而在“新零售”的布局上,两个电商巨头都是一副从线上走到线下的姿态,“淘咖啡”就是对阿里巴巴走入线下的一个佐证。
面对被阿里抢走先机的尴尬局面,京东自然是不服气的。据京东集团公关部透露,京东早已开展“无人超市”项目的研发,希望借助自身在无人仓以及人工智能等诸多领域的技术优势,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顺畅的线下购物体验;并且,京东“无人超市”的落地运营已经在周密部署中。
虽然京东的公关部并没有透露更多细节,但我们可以想象的是,在憋着一口气、誓要赶超阿里的壮志之下,未来他们极有可能会给业内一个大大的惊喜。至少,依托于自身优势,京东的无人超市会在仓储、理货、安防、货品质量等方面将有更多的胜出。
光珀智能CEO白云峰:无人超市的视觉处理需要深度相机的加持
从用户角度出发,对于无人超市来说,最终落地的两个关键词是——“方便”和“准确”。
白云峰说:“什么是‘方便’呢?指的是整个购物结算过程的方便快捷。比如说现在有些无人商超要求一次只能进去一个人,或者结算的时候,结算通道要求只能有一个人,而这样的无人商超都是‘不方便’的。要实现‘方便’,必须用深度相机通过行为识别的方式来准确地判断物品的选购,而不是依赖于其他的方式进行结算。只有这样,才能带来像Amazon Go那样的效果。
“而什么是‘准确’呢?指的是数据的准确性。例如对购买物品数量的识别上,必须有高准确度,否则超市将无法承担由误差而带来的损失。”
因此,对于无人超市而言,要实现购物场景的方便和准确,深度相机就成为了一个必选项。
众所周知的是,Amazon Go在店内外使用了大量的深度相机,进行多人轨迹跟踪、消费行为分析等技术处理工作。但其实并不是所有的深度相机都可以方便、准确地获取线下消费行为分析所需要的数据采集工作。
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传统的摄像头在各大商超中,甚至基本无法做到多人轨迹的跟踪,也就更谈不上在多人场景下对消费者个体的行为分析。
这是因为,传统相机在复杂场景下无法感知到人类行为的相关特征点,而无法识别特征点就无法进行行为分析。甚至像双目和结构光等新型相机都无法在开放/半开放场景下进行使用(双目依赖于环境光照明,很难生成稠密深度且计算量很大,它的远距离精度会迅速下降)。
而结构光深度相机的有效距离短,很容易受到阳光干扰,不适用于开放半开放环境且不能多机同时工作。
目前在国内的ToF深度相机中,只有少数几款产品(如GeniusPros等)的像素分辨率到达了专业级水准,也只有这样抗阳光干扰能力极强的深度相机才可以直接在各种苛刻场景(尤其是强光照射的白天)下工作。
由此而知,在可预见的未来,深度相机将是无人超市必不可少的主要传感器件之一。
洪泰智造工场钱晨、亿猫科技徐步兵:无人超市的未来在哪里?
虽然在一个新生事物的早期就谈未来,有点为时尚早,不过我们还是可以从一些蛛丝马迹中窥探出一点未来的趋势。
前锤子科技CTO、现任洪泰智造工场CTO钱晨说:“不可否认的是,它将是一个很大的商机,尤其是在人口密集型城市。就像7-11,它带给消费者的主要是一个方便,毕竟是开业时间从早上7点到晚上11点,实际上已经基本实现了全天24小时。”
其实,从早期的摩拜单车的扩展经验来看,目前无人超市更多的是在商业上的试跑或试错,在寻找商业和技术上的一个最佳平衡点。从生产的角度来说,它是一个小批量,而不是大批量。在商业试错和技术试错的同步进行中,无人超市的操作方更像是在做市场的Marketing行为。
钱晨还说到:“同时,我觉得它也是在做技术验证。毕竟消费者都是千人千面的,每个人的消费行为,或者消费环境都是千差万别的,而技术如果仅仅局限于实验室里的研发肯定是不全面的。所以,要想做到全方位适应的话,前期就必须进行足够多的验证。”
亿猫科技创始人兼CEO徐步兵称,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那些无人便利店的发展水平,仅仅相当于加强版的自助售卖机而已。它只是为一些已经投入使用的古老的技术安装了一个新概念,没有任何的新意。
中国2013 年自动售货机引入了移动支付技术。2015年,自动售货机渠道开启了互联网+时代。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资料显示,国内便利店数量约为 9 万家,自动贩卖机不到 20 万台。据凯度预测,按每台自动贩卖机月营收 6000 元来算,中国 2020 年自动贩卖机年营收可达千亿人民币。
不过,徐步兵随后补充道:“但是明显的,这代表了一种全新的趋势。利用一些高端的人工智能技术,我们可以大大的减少人工成本。毕竟新零售就是利用智能化的一些技术,将现在的这种零售数据化、互联网化,打造一个数据平台,重新构建人与货场的之间的关系。只是值得注意的是,顾客之间的这种情感交互还是需要人类去操作的。”
由此可见,无人超市目前并没有实现全面爆发,不过这种趋势却是真实存在的,它的未来也必将长远而光明。
最后,记得关注微信公众号:镁客网(im2maker),更多干货在等你!
硬科技产业媒体
关注技术驱动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