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亚马逊竟然做出这种事,让快递员可以随便进入你的家!
从资金投入到产业链的完善,再到专利的申请,亚马逊正在一步步将“物流版图”补充完整。
上面这段视频中所呈现的场景是不是在“神奇”的时候又有一点“惊悚”?以上发生的情景可不是亚马逊的“臆想”,而是他们将在下个月正式推出的一个服务——Amazon Key。
这项服务由一个智能门锁和Cloud Cam安全摄像头组成,用户可以远程实时监控,打开密码锁让快递人员把物品送到他们家中。用户也可以创建临时密码,来允许好友和其他服务人员进入室内。
不过,使用这项服务也就意味着,以后快递员可以无需钥匙就能够进入你的家,是不是有点细思极恐?
这时我们就想,为什么亚马逊要冒着这个风险推出Amazon Key呢?追根究底就是亚马逊想要解决物流行业“最后10米”的问题,让送货服务尽善尽美。而为了所谓的“尽善尽美”,亚马逊这些年下了不少功夫。
买买买,亚马逊正在承包海陆空
2012年,亚马逊以7.75亿(按照当时汇率,约为人民币48亿)美元收购KIVA机器人公司;
2015年,亚马逊收购一支欧洲顶级计算机视觉团队,为亚马逊无人机送货业务开发核心视觉技术,团队成员包括一些微软的前雇员;
2016年,亚马逊与航空公司达成协议,租赁40架货机,以增强其货运能力,截至目前,已有部分交付完成并投入使用;
2017年2月,亚马逊宣布将投资14.9亿元在美国肯塔基州(Kentucky)建立航空货运中心,直面UPS与FedEx等竞争对手;
……
时至今日,在自己的物流布局上,亚马逊已经完成了自己的海陆空拼图。
与此同时,不仅仅是物流版图的扩张,在成本、效率等方面,亚马逊更是融入了人工智能技术,比如前面提到的被收购的KIVA。
目前,亚马逊已经在自己的仓库中投入了数万台KIVA机器人,据了解,KIVA系统作业效率要比传统的物流作业提升2-4倍,机器人每小时可跑30英里,准确率达到99.99%。
因为仓储机器人,亚马逊仓库的工作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提高,也由此引发了全球关于“仓储机器人”的热潮。
此外,不仅仅是机器人,无人机、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亚马逊的物流体系中都实现了最大化利用,让亚马逊的物流体系成为了全世界电商、物流公司的一个“标杆”。
从无人机到自动驾驶,亚马逊为送货上门操碎了心
2013年12月,亚马逊率先提出了“无人机送货”的前沿理念,并创建了无人机送货项目“Prime Air”,并为此招揽技术人员、收购技术公司,比如前面提到的欧洲计算机视觉顶级团队。
过程中,因为FAA无人机法规的阻拦,虽然亚马逊的这一计划在之后的3年间遭受到了极大的阻拦,不过这并没有阻碍他们在研发上的脚步。
在2016年12月,为了避开“法律桎梏”而辗转多地找寻试验田的亚马逊终于在英国完成了自己无人机送货的第一单,履行了当初“半小时内送货上门”的承诺。
与此同时,在产业链的规划上,被亚马逊所瞄准的不仅仅只有无人机和智能家居设备,还有现在的“当红炸子鸡”——自动驾驶。
有消息称,亚马逊早在一年前就成立了一个约12人的小型团队,以研究如何利用自动驾驶技术为该公司的在线购物业务提供便利。虽然目前没有具体的细节,但在未来的某一天,亚马逊无人机可能会与地面自动驾驶车辆相互配合,以帮助投递。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现有产品和技术,亚马逊还“未雨绸缪”的盛情了一大堆专利,走自己的路,将别人的“路”封的死死的!
申请一堆技术专利,看亚马逊送货72变
从目前的情势来看,亚马逊在电商、物流等领域无疑是成功的。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除了现有的技术和产品,亚马逊还在申请相关专利,意图将自己的电商、物流平台管理的更为“滴水不漏”。
先来看看几个专利:
空中物流中心:在指定区域的上空建立一种悬浮仓,然后用一种小型的接驳“飞船”将货物运送到目标地附近的悬浮仓,用无人机完成最后一公里配送;
无人机送货集群:主要面大体量的货物。用小型四轴无人机组成“巨型运输机”集群,根据需要进行不同的排列,形成不同的形状和矩阵,满足不同形状、尺寸货物的运输需求;
地下隧道送货网络:将送货网络铺设在地下,以避免道路拥堵造成的效率底下,缩短送货时间;
可变车道:提出一种集中的道路管理系统,可以与多部自动驾驶汽车进行信息交流,对车辆的移动进行大规模协调,届时汽车可依据交通流量改变方向;
一项有争议的专利:派无人机搭载数据传感器,对客户的房子进行扫描,分析购买行为,从而为客户推荐更多商品;
……
此外亚马逊还有多种专利,可以发现,近几年来,亚马逊的专利多是与“无人机”相关,旨在解决无人机送货途中会面临的电力不足、外来风险等问题,从而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物流体系。
虽然专利的申请并不代表之后一定会实现,但是从中也体现了亚马逊在电商、物流领域的野心和展望。
结语
回头再说一下“Amazon Key”,确实让人细思极恐。毕竟从本质上来看,Amazon Key的推出,只是将偷窃等行为从被动转化为了主动,对于那些经由自身允许而进入的人,谁都不能保证“意外”情况不会发生……
最后,记得关注微信公众号:镁客网(im2maker),更多干货在等你!
硬科技产业媒体
关注技术驱动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