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下,用户隐私荡然无存,百度、腾讯、今日头条对得起用户吗?

伶轩 6年前 (2018-01-05)

企业在收集和分析用户大数据之后确实能更好的为用户提供精准服务,让用户感觉更加贴心。但企业也应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对得起用户的信任。

新年刚开始,连着5天,隐私泄露事件就没断过......

1月1日,李书福在主题为《企业家的新时代》论坛现场发表演讲时谈及电话、微信的保密问题时称,马化腾肯定天天在看我们的微信,因为他都可以看,而且随便看;

1月2日,支付宝发布个人用户年度账单,原本希望“更好的服务用户”,却被指出“恶意逼迫用户签订协议”,指责声在各社交平台一度呈鼎沸态势;

1月3日,英特尔被爆处理器底层设计缺陷,攻击者可通过这一漏洞深入到内核访问内存内容,而这个内核的内存空间中包含了用户的各种密码、登陆密钥和磁盘缓存文件等;

1月4日,网友称今日头条利用手机麦克风窃取用户信息,今日头条发布声明否认;

1月5日,有媒体报道称,百度涉嫌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被起诉,目前 法院已经立案......

AI时代下,用户隐私荡然无存,百度、腾讯、今日头条对得起用户吗?

今日头条声明看似有理,却惨遭外媒打脸

微信、支付宝、和英特尔事件相信很多人已经有所了解了,那今天我们就专门来了解一下“今日头条利用手机麦克风窃取用户信息”这件事。

根据网友反映,他(她)仅是和朋友通过手机语音讨论了一下西餐厅的事情,就马上收到了今日头条推送的与西餐厅相关的广告和资讯。因此,该网友怀疑今日头条利用手机麦克风窃取用户隐私。

而今日头条方面则表示,他们不会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收集用户隐私。且在没有用户自己授权的情况下,凭目前的手机和麦克风相关技术,是做不到“窃取”用户信息的。

然而,这一声明不仅没有得到用户认可,还戏剧性的惨遭外媒打脸。

《纽约时报》披露,在Google Play商店中,有超过250款游戏都内置了一款手机麦客风监听软件。该软件由Alphonso(一家初创企业)开发,可以自动收集用户收看电视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提供给有需要的广告商。

由此可见,今日头条所说的,“只有在用户自己授权的情况下才有可能通过麦克风收集信息”的论断,是站不住脚的。

你在享受智能、个性化服务,你的隐私却早已荡然无存!

那么,手机应用到底是怎么通过麦克风获取我们的信息的呢?

首先,在手机下载安装完一个应用后,我们通常会在打开应用时被界面弹出的一系列权限选项框弄得“心烦意乱”。

录音、摄像、位置、通讯录......各种信息都需要我们授权,且大多数情况下,不授权是无法正常使用该应用,甚至根本使用不了的。而你的信息,就是在“被迫”授权之后,被扒的一干二净。

举个简单的例子,因为语音聊天的需要,大多数人会在使用社交软件时授权“录音”权限。因此,某一天,当你在社交软件中与朋友语音聊天,聊到你最近需要换手机,并询问了他哪个品牌的手机性价比比较高时,你们的这段对话就被手机麦克风毫无遗漏的记录了下来。

而如果你同样将“录音”权限授权给了新闻APP、电商APP等,你被麦克风记录的数据信息就会同时被这些APP获取。它们的智能推荐算法就会从这段数据信息中提取出“你要买手机”、“你想买品牌手机”、“你想要性价比高的手机”等关键词,甚至通过声纹、语调等判断出你的性别、性格、爱好等,并通过算法分析向你推送相关资讯或广告。

当然,除去麦克风,其他的信息输入手段也很有可能泄露我们的信息,比如智能输入法等。

相信大多数人使用智能输入法都是因为它的“智能性”,它可以根据用户的日常输入习惯智能排序,将用户常用词或可能需要的词排在前列,方便用户寻找和输入。

然而,有些时候你会发现,你在搜索引擎中输入一个关键词,如“橙汁”后,一些电商APP就会像你推荐与“橙汁”相关的产品。而重点是,这个关键词你从来没有在该电商APP中输入过。

或者,还有下面这种情况:

毫不夸张的说,不仅是智能手机,包括智能穿戴设备等在内的智能硬件,只要你用了,你的生活就时时被监听着。换句话说,你在享受智能、个性化服务的同时,你的隐私却早已荡然无存!

真的是细思极恐!

企业不该辜负用户的信任,数据可以被使用但也需要被保护

然而,即便被“扒光”了,我们依旧要上网、依旧要使用智能硬件、依旧要使用里面的应用。智能时代,我们已经离不开这些了。

因此,在听闻麦克风监听事件之后,W君是这么说的:

被监听算什么,我的信息早就被扒光了。只要上了网、注册了账号,什么信息人家扒不出来,还需要再花心思去监听你?

在知道输入法会泄露信息之后,M君是这么说的:

无所谓啊,我又没输入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

在看到英特尔芯片会泄露用户密码的时候,H君是这么说的:

哦,我的密码就是设置了自己看的,银行卡里就50块钱,拿去不谢!

国人的隐私保护意识堪忧啊!

很多情况下,应用或企业需要在了解和确认用户真实信息后,才能将某些功能开放给用户,这是可以理解的。例如花呗,企业不知道你是谁,凭什么借钱给你用?

但是,既然用户本着互信互利的原则,将信息和权限开放给了应用或企业。那么,无论什么理由,企业都不应该辜负了用户的信任!

随着生活智能化发展,除去硬件设备,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都在向智能化靠拢,例如个人的数据信息。

仅就几大互联网巨头来说,阿里通过淘宝、支付宝等获取了用户的身份、消费、常用位置、联系方式等各种信息。仅支付宝一项应用而言,其用户量就已达5亿之多。

腾讯方面,QQ、微信、游戏等获取的用户信息不再少数。虽然前两天微信官方刚刚声明过,他们不会去看用户的微信内容,微信不留存任何用户的聊天记录,聊天内容只存储在用户的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上。且微信不会将用户的任何聊天内容用于大数据分析。但并没有保证,这些信息被保护的很好,没有被别人恶意窃取。

百度方面,不多说,都已经被告了......

我们不否认,企业在收集到用户信息后确实为我们提供了更为有效、智能的服务,如输入习惯记录、购物指南、新闻推荐等。但在大数据、智能化时代,当用户的数据被收集、被使用、被分析的同时,我们也希望,企业能够给予用户同等的信任和保护,在做好不故意从源头泄露信息的同时,也应建立健全自身安全保护机制,不让信息被“盗取”,更被用于其他地方。

结语

就像线下大数据精准营销服务平台ZMT众盟数据 CEO广宇昊表示,企业在收集和分析用户大数据之后确实能更好的为用户提供精准服务,让用户感觉更加贴心。但企业也应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对得起用户的信任。

还有,请大家也重视起自己的隐私问题,除非必要,不该授权的权限就不要授权了......

AI时代下,用户隐私荡然无存,百度、腾讯、今日头条对得起用户吗?

最后,记得关注微信公众号:镁客网(im2maker),更多干货在等你!

镁客网


科技 | 人文 | 行业

微信ID:im2maker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硬科技产业媒体

关注技术驱动创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