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泽山、侯云德院士摘得国家最高科技奖,数据显示企业参与度也在创新高
相比于往年,今年的获奖项目的数量虽继续下降,但是质量却是大幅提升。
今天上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正式在人民大会堂拉开序幕。在会上,获得习近平主席亲手颁奖的是同为工程院院士的侯云德与王泽山,他们是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得者。
同时,大会也揭示了“国家三大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百多位得主。
获得习大大亲手颁奖,他们做了什么?
在往届的奖项得主中,我们见到了为国家做出贡献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2015年生理学或医学诺奖得主屠呦呦等等。今年的获奖者又干了什么?
侯云德是我国工程院院士,奠定了我国分子病毒学基础。其成功研制了我国首个基因工程药物——基因工程人干扰素伪1b,被称为“中国干扰素”之父。同时,他还主导了我国第一个基因工程新药的产业化,推动了我国现代医药生物技术的产业发展。
此外,侯云德建立了我国传染病预防体系,成功应对了H7N9禽流感等新发突发疫情,降低了发病率与死亡率。
王泽山在业内被称为“火药王”,可以说,他一生都在跟火药打交道。在行业生涯中,王泽山首创了火炸药资源化系列再利用技术,以及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远射程与模块装药技术。
另外,为了降低武器对环境温度的敏感性,解决长贮稳定性问题,他成功利用燃料的补偿效应发明出了低温感含能材料。
要想摘得桂冠,当然得经过重重筛选
自1999年国务院发布《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五项国家科学技术奖以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就是我国最权威的政府科技奖励,每年都是科技界的关注重点,尤其是“最高科学技术奖”。
与国家自然科学奖等奖项的申报制不同,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采用的是推荐制。按照以往的评选流程,这一奖项的评定需经过7个步骤:
省级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推荐或最高奖获得者个人推荐——院士、专家对推荐人选进行咨询、打分,投票选出5名候选人——国家最高科技奖励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再次投票选出两位——国家科技奖励委员会审定——科技部核准——报国务院批准——国家主席签署证书,颁发奖金。
其中,在初评会后,国家会组织召开国家科技奖初评结果公示发布会,接受社会监督。
至于最后所得的500万元奖金,这可不是全部归于获奖者的。按照规定,其中的450万元由获奖者自主选题,用做科研费用,剩下的50万元则属获奖者个人。
不过,这里需要标注的是,相比于往年,2017年的评选工作在细节方面进行了6大改革,包括继续拓宽专家和学术组织的推荐渠道、试行定额评审制度、限制完成人频繁报奖、细化专用项目评审组等等。
当然,从这些举措来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评选过程基本不受影响,而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评选则是有所改变。相比于往年,虽然这四大奖项的评选数量有所减少,但是项目的质量上却是大幅提升。
透过数据,我们看到了科技界的两个现象
经过学科专业评审组、评审委员会和奖励委员会三级评审,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71个项目和9名科学家。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35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33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6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6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70项,特等奖3项,一等奖21项(含创新团队),二等奖146项。7名外籍科学家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而在这些项目中,我们发现了一些东西:
企业参与度创新高,技术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在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即非保密项目)中,相比于去年,今年由企业参与完成的项目比例为81.6%,增加了13.5%,也创下了历史新高。另外,自2012年以来,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一等奖的获奖项目中,由企业牵头的占比分别为78%和47%。
以往,每当提及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奖项,我们往往先想到的都是各机构、高校的各类实验室。而从这些数据来看,企业的活跃度越来越高,体现了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
在科研基础项目,硬科技实力愈发亮眼
按照评选条例,每一年的科学技术奖项的初评结果都会进行公布,而不管是初评名单,亦或是正式获奖的项目,我们能够明显的看到——硬科技实力亮眼。
根据定义,硬科技是“以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术、光电芯片、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为代表的高精尖科技”。
比如此次“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两位获得者之一的侯德云院士,其在基因工程方面的成就是国家所认可的,而基因工程是生物技术上的重要分支之一,也是国家近年来的一个关注重点领域。
与此同时,在初评名单中,除了一直就存在的光电芯片、信息技术、新材料和新能源等“元老项目”,我们还看见了《仿生机器鱼高校与高机动控制的理论与方法》、《人机交互遥操作机器人的力觉感知与反馈技术》、《虚拟现实的沉浸式交互模拟呈现技术与支撑平台》等诸多涉及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方面的科学技术项目。
可见,随着硬科技口号的提出与提倡,以及国家在这八大领域的关注,硬科技的实力展示愈发亮眼。
最后,记得关注微信公众号:镁客网(im2maker),更多干货在等你!
硬科技产业媒体
关注技术驱动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