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岁创业,落户南京成立研究院,图灵奖唯一华裔得主姚期智开始了自己的“第二人生”
从“中科院院士姚期智创业”这件事来看,如今的院士不再只是埋头做科研,而是从实验室走近公司、产业界,以求推动AI的产业化。
20日,计算机科学最高奖图灵奖唯一华裔得主、中科院院士姚期智突然宣布正式创业,在南京成立“南京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并为此专门注册了一家公司——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南京)有限公司。
据了解,该公司已经获得了“南京金港投资有限公司”的投资。
72岁才创业,打造5大平台推动AI产业落地
从一个创业者的角度来讲,已经72岁的姚期智属于高龄。不过,一直以来,“AI产业化”都是他的一个梦想,而“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的成立则是他实践的第一步。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姚期智将率队打造五大功能平台,分别是AI交叉领域重大科技创新平台、AI领域人才培养平台、AI+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技术服务平台、AI新产业发展聚焦平台、AI股权投资机构集聚平台。
简单来讲,该研究院将从AI技术研究、AI人才培养、AI成果转化、AI资金吸纳等多个角度入手,帮助学校实现技术成果转化、协助企业AI技术研究、推动AI实现产业化,让AI惠及每一个人。
另外,“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还计划每年在南京市举办一场全球AI领域的顶尖论坛,汇集产学两界人士,共同探讨“AI产业化”。
可以看到,“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将通过政产学研合作提供公共技术服务,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
成立伊始,9大“AI+”项目签约入驻研究院
揭牌同一天,9大“AI+”项目也签约入驻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以进行孵化,分别是青椒信息科技、新一代数据网项目、AI+新药研发项目、透彻影像研发中心项目、AI+细胞治疗项目、智能社会治理咨询中心项目、智能司法大数据项目、摩西人机对话大脑智慧政务项目、Everchain项目。
从这些项目中,我们能看到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的一些侧重点。依据“新药研发”、“细胞治疗”、“社会治理”等关键词来看,在产业化落地方面,该研究院当前主要立足于医疗、政务、司法和智慧城市。
以AI+新药研发为例,虽然前者能够缓解新药研发过程中周期长、成本高、失败率高的痛点。但是于企业和项目组来说,他们或许有数据,但是技术就不一定了。
众所周知,论AI技术,更多还是掌握在研究院等科研机构中。以往,研究院与产业多存在脱轨现象,这也是导致大多AI技术不能够实现产业化落地,以及多个企业相继成立独立/合作研究院的因素之一。
而如今,众多人工智能研究院的成立,给企业提供了一个平台,让他们能够触摸到那些以往只存在于实验室的AI技术,进而将技术与项目加以融合,实现AI技术的产业化。这也是当前诸多企业选择与中科院等机构搭建合作的起因。
从AI产业化层面来讲,于企业而言,研究院是能够帮助他们更快提升技术研发速度、更快推出产品的存在,而于研究院来说,企业相当于一个连接他们与产业界的“扣环”。依据当前的情况,企业与研究院的结合已经是一大趋势,只是各自合作的形式有所不同。
研究院最终落地南京,这是一个关于AI产业化落地的“双向抉择”
姚期智,曾在2000年获得图灵奖,也是迄今唯一获得这一奖项的华裔。
2004年,他回到国内,并在清华大学任教。楼教主(楼天城,前百度无人车首席架构师)、印奇(Face++创始人兼CEO)……一些在业内举足轻重的人物皆出身清华姚班。
2017年,他正式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加入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部。
一直以来,姚期智都在从事计算机科学和量子信息科学研究,其领导的量子信息中心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提升了中国在该领域的国际影响力。从各方面来讲,姚期智就是国内AI产学界的“标杆”。
作为国内AI产业的泰斗级人物,北京、武汉、西安等城市均曾向其递出过橄榄枝,但姚期智最终选择了南京。而南京,究竟为何会得到其如此青睐,成为姚期智创业的第一站。
早从去年9月开始,南京就启动“科技成果项目落地、新型研发机构落地、校地融合发展”的“两落地一融合”工作,这一举措与姚期智在AI研究领渴望产学研融合的思路不谋而合,也是推动了双方第一次接触的“导火索”。
紧接着,今年1月,南京市委出台“一号文件”,推出十项措施,将更多优惠和激励政策更多偏向科研工作者,吸引更多国家级平台的高端科研项目在南京落地。可以说,这一份文件的出台促使了双方合作的进一步提速,起到了一个“催化剂”的作用。
另外,在人才方面,南京也有着81位两院院士、53所高校、600多家科研机构以及80多万在校大学生。就在今年3月,南京大学也发布通知,正式成立AI学院,并于今年9月开始招生。
可想见,不管是政策大环境,还是AI人才的储备,南京都相当有看头。而落地到企业,阿里巴巴江苏总部、创新工场南京国际AI研究院、京东AI研究院南京分校、小米华东总部、科大讯飞区域中心以及地平线、旷视、Face++研究院等纷纷先后落地南京。这些企业的动作也正面反映了南京在“AI产业”的强硬势力。
在产业化落地这件事上,南京市看重了姚期智的个人实力与产业影响力,姚期智则看重了南京在AI产业化落地的大环境与各方面的储备力量。
最后:院士“插手”AI产业界,这已经不是一件新鲜事
说到底,为什么“姚期智创业”会如此受关注?无非两个因素,其一是姚期智本人的IP属性,其二则是“院士创业”。
当然,在推动AI产业化方面,相比于“创业”,更多院士选择“加入公司担任某一职位”,或是基于合作协议共同研发技术。
譬如中国AI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其与钢铁侠科技签署了合作协议,在后者公司内成立院士工作站;又比如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张钹院士,其已经受聘成为深醒科技首席科学家;还有南京大学计算机系主任、AI学院院长、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周志华教授,其已经出任京东集团AI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在众人的印象中,“院士”就是呆在实验室和学校中专心搞科研、培养人才的一个群体。而从当前的产业现状来看,在“政学产研结合”的口号的带领下,为了推动AI的产业化,院士踏足产学界已经不是一件“稀罕事”了。
在与企业的合作过程中,仅从技术层面来讲,基于自身数十年来的技术储备学识,以及对这一技术的未来预判,他们将能够给出极具价值的指导性意见。另外,从院士的角度来讲,或许就如姚期智一直梦想“AI产业化”一般,与企业的合作也将助于他们实现梦想。
最后,记得关注微信公众号:镁客网(im2maker),更多干货在等你!
硬科技产业媒体
关注技术驱动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