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野 | 72岁再出发创业:姚班十年,期智一生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台上的姚期智,就像在清华大学的讲台上给学生讲课,长达一个多小时的演讲,淡定从容而又笔挺地站在那,一眼望过去,完全不像一个已到古稀之年的老人。
活动结束后,姚期智很快被人群围住,当有人主动递过去名片的时候,他会稍稍弯腰,回敬自己左手攥着的名片,没有一点顶级科学家的架子。
在他主导的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第一场AI论坛上,主持了全程的姚期智似乎在宣告:72岁选择在南京创业,他是认真而投入的。如同当年“白手起家”,让清华集齐了计算机理论、应用、系统结构和软件四大领域的优秀学者。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科学巨擘如姚期智,其传奇的一生都在做开创性的事业。
一
1946年,姚期智出生在上海,然而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他都在台湾生活、学习。
11岁那年,姚期智遇上了人生的第一次转折点。
1957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因为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彼时的杨振宁才36岁,已经登上了物理学的最高荣誉殿堂。
很快,诺贝尔物理学奖在国内掀起了一波学习的风潮,而这股风自然也吹到了台湾,姚期智陷入了对物理的狂热中,当时还在读小学的他就已经坚定了大学要选择物理专业的决心。
1967年,姚期智从台湾大学物理专业毕业。
关于姚期智和台湾的故事,网上资料寥寥无几,只知道他长在台湾,毕业于台湾大学。
而11岁那年听到的杨振宁的故事,却是深深地影响了他一生。
2004年,清华大学为了邀请他回国教学,特地请来了杨振宁做说客。
“我没有想到有一天会跟杨振宁先生见面,而且谈论的还是关于到清华任教的事情。我一向非常仰慕杨先生,当时也非常兴奋。”
60岁的姚期智见到年少时的偶像,他形容自己和杨振宁的见面感觉是如沐春风。当你一生都在从事的东西被自己最崇敬的人夸奖了,有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舒畅。
二
从台湾去往美国后,姚期智一步步朝着年少的科学理想靠近,同时也迎来了人生中另一一个关键的转折点。
在他26岁那一年,正值计算机技术方兴未艾,姚期智审时度势后,决定从物理学抽身,转投入了对计算机技术的研究。
“就能力和性格而言,我更适合搞计算机。物理看重直觉,你必须推想出问题的正确答案,求证也许不严格;可数学,包括计算机,最重要的是你必须用严格的数学来证明这个答案。我发现自己的论证能力在计算机领域更合适。”
1973年,姚期智进入素以计算机科学研究的深厚积淀而闻名的伊利诺大学攻读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
两年后,他获得了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之后,姚期智开始教学+研究的学术生活。
从麻省理工、斯坦福到普林斯顿,就像和武林高手过招一样,姚期智在美国高校过关闯将、潜心研究学术。
而谈及姚期智的学术成就,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算法理论创新、密码学研究以及量子计算。
最早是计算理论方向,在1977年的论文中,姚期智提出了Yao's min-max principle,这一原理成为了推理随机算法与复杂度的基本技术,已经应用于属性测试与学习理论等领域。
一年后,姚期智对数据结构的创新又做出了根本性的创新。在《Should tables be sorted?》论文中,他介绍了一种名为cell-probe model的数据结构抽象模型,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创建算法的下限证明。
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回到斯坦福教书后,姚期智的研究重心也开始有所转移:从计算理论转向密码学、计算机安全领域。
姚期智在《科学家与科学之路》一文中提到过:“科学家有两种,第一种是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第二种是尝试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
在密码学研究上,姚期智无疑是开创性的第二种科学家。他提出了“姚氏百万富翁问题”,而这一问题成为研究安全多方计算问题的起源,也是密码学协议研究的基础问题。之后他又提出了“Dolev-Yao 模型”,成为了大多数符号安全工作的起点。
姚期智在美国学术研究的最后一段生涯是在普林斯顿,当时他开始关注量子计算、通信以及信息理论的研究。
三段不同的学术生涯里,姚期智做了很多开创性的研究工作。2000年,因为姚期智对计算理论,包括伪随机数生成,密码学与通信复杂性的诸多贡献,计算机协会(ACM)授予了他该年度的图灵奖。
在这个素有“计算机界诺贝尔奖”的奖项中,姚期智也是目前唯一一位亚裔学者。这个学术成就也让他和年少的偶像李政道更近了。
然而此时,姚期智在美国的故事也即将走到落幕的尾声了。
三
获得计算机最高奖项后的姚期智,可以说已经站在学术的巅峰,逆水行舟、激流勇退并不是姚期智的做事风格。
2004年9月某一天,当时正在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张胜誉得知了一个令他颇为震惊的消息,那一天,在和平常一样探讨学术问题的时候,姚期智突然对他说:“我要回中国了,permanently(永远地)。” 张胜誉后来回忆说:“当时有些讶异,但随即感到释然。单纯从研究角度讲,的确没有一个地方比普林斯顿更舒服。他回国,应该是要去做一件大事。”
彼时的姚期智毅然辞去了普林斯顿大学的终身教职,当时有报道为了能一心一意在清华教书做研究,姚期智甚至卖掉了在美国的房子。
这个颇具魄力的决定也引来不少人质疑,从美国回国的姚期智身上背负了不少压力,不过最终结果表明,这次决策是高瞻远瞩的。
而这一切都源自于两年前姚期智的一次回国。2002年,姚期智在上海、南京以及北京和国内的学者进行了广泛的交流,这是一次颇具启蒙色彩的学术碰撞,给很多国内的学生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了解国际一流学者正在进行怎样的研究工作。当时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研究生张胜誉就是其中之一 。
冥冥之中和清华的种种羁绊,再加上当时国内高校计算机学科的发展态势,姚期智的归国可以说是点燃了星星之火。
当时,姚期智带来了一个从6人增至10人的讲席教授组,这些人都是国际上算法和复杂性领域最出色的华人学者,填补了国内计算机学科的空白。
回国一年后,也就是2005年,姚期智马不停蹄地着手清华的计算机教育,他主导了和微软亚洲研究院合作成立软件科学实验班,后改名为计算机科学实验班,也就是江湖上传说的“姚班”,并且开始招收清华大一、大二的学生。
虽然从本科教学做起是一件非常费力气的事情,但在清华待了一年后的实践经验告诉姚期智:国内的精英教育要从本科生开始。
据了解,早期实验班的培养方案都是姚期智和时任微软研究院院长的沈向洋一起制定的,这其中还有一个细节:2006年秋,来自微软的教员讲到了当时还未在中国上市的Vista操作系统。那时,很多相应课程的教授都还无法获得任何有关Vista的具体资料。
四
清华曾流传一句话,半国英才聚清华,而清华一半英才在姚班。能进入姚班的学生,是数学、物理及信息学竞赛的金牌选手,是各省高考前三甲。但纵使是他们,在感受计算机之美时,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对于姚班,大多是这样一种描述:全英文授课,全英文交流。没有国界,没有教材,没有拘束,甚至没有台上台下、课上课下的分明界限。需要上的课并不算多,但每门课都极具挑战。
姚期智在美国高校的执教经验决定了“姚班”教学模式,完全不逊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这样的国际一流高校。
同时,姚期智的号召力下,“姚班”拥有非常豪华的师资团队,翻看“姚班”的讲席教授名单,几乎囊括全球顶尖计算机科学家。
姚期智虽是世界顶尖级的科学家,但在教学中没有一点大师的架子,说起姚期智,“姚班”的学生就像在谈一位自己再熟悉不过的老朋友。
清华流传着许多有关姚期智给本科生上课的故事,其中一个流传甚广。一次,姚期智在课堂上“悬赏”出题,25分钟内解出者请吃“必胜客”。喜出望外的是当时90%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做出了正确解答。最后,尽管人数众多,姚期智依然叫了外卖奖励每位答对的学生。
姚期智曾经将一个学术界探讨了30年的经典问题抛给“姚班”的学生,当时有个学生提出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思路,在姚期智还没有思考清楚的时候,班上的其他学生已经开始鼓掌欢呼了,“我的学生比我更具有开拓精神,他们比我还优秀!”
一个师者的成就感莫过于此。
而“姚班”之所以会成为“姚班”,也在于这种教育体系下走出来的那些计算机天才:楼天城、Face++创始三剑客(印奇、唐文斌、杨沐)、张胜誉、邹昊、马腾宇……
天才的成就背后都离不开当年姚期智决定从本科开始做计算机教学的决定,如果清华没有迈出那一步,可能Face++这样的独角兽企业就不复存在了。
在《人物》的一篇采访中,好几个姚班的学生在受访时提到一个词,impact,意为“影响”。这是姚期智多年来一直在提的词语,他希望他们要做对科学界和人类社会有impact的事情。
五
当年从物理学“成功跨界”到计算机学,姚期智深知信息科学和其他学科、诸如物理学、数学、生命科学交叉结合研究的前景。
他曾建议年轻人“要做科技,本科阶段学习物理是非常好的选择,物理学对于构建科学理念很有帮助。即使变换不同的领域和职业工作,选择问题、构建问题的能力依然重要。”
所以姚期智也一直热衷于寻求计算机学科的交叉发展之路,2010年12月,在他多方工作和努力下,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成立。
在清华的这些年,除了日常教学工作之外,姚期智也一直潜心学术,在一次研究中,他发现经典的“拍卖利润”最优化问题上存在一个更加简单而巧妙的解决方法,而这也正是近年来困扰学术界的一块顽石。
痴迷于解决学术问题的姚期智再次陷入陀螺般急速旋转的思维世界里,为了心无杂念攻克难关,他来到伯克利加州大学“闭关修行”。
姚期智认为:做研究的人好比一辆跑车,有好多“档”,普通的汽车开到4档就够了,但是好的研究者会加速到5档,而我现在研究的课题一定要在5档的状态下才能显现成果。回归到最熟悉、最难以割舍、最纯粹的研究中。3个月后,他成功闯关。
年近七旬,姚期智对学术研究依然保持一颗赤子之心,这也同样表现在他的祖国情结中。去年,姚期智放弃海外国籍正式成为中国公民,转为中科院院士。
然而,很少会有人想到,大半辈子都在做学术研究的姚期智,会选择在南京创业。
2018年4月,姚期智率队组建的新型研发机构——南京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正式落户南京,现场共签约了九大人工智能相关项目。
当时姚期智接受记者采访表示,这是“一生中感到最有意义的工作”。
这一次,“学研”之外,姚期智又站在了人工智能产业的第一线。而在今年已经72岁的姚期智身上,完全没有廉颇老矣垂垂迟暮的感觉。无论是在清华做学术、人才教育,还是在南京做研究落地,姚期智始终是一颗赤子之心,有源源不断地精力投入到自己所热爱的事业中。
就像他曾经总结做科学研究的几个关键点:科学家必须明鉴万里,预见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按照自己的心意和喜恶选择投身的领域。最重要的是,要有信念。
本文部分资料来自:1、新浪科技;2、人物;3、中国教育网;4、经济日报;5、雷锋网
最后,记得关注微信公众号:镁客网(im2maker),更多干货在等你!
硬科技产业媒体
关注技术驱动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