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东方硅谷”,这个国家可能会诞生下一个苹果

巫盼 6年前 (2018-09-15)

科技领域,印度简直是飞起的程度。

挂满人的火车厢、脏乱差的贫民窟、时常被新闻爆出的强奸案、每时每刻都在跳舞的宝莱坞电影……这些可能是固有印象中表层的印度

然而就是这样的印度,已经成为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根据印度中央统计局今年8月公布的数据表明,二季度印度GDP增速为8.2%。这片外国人眼中神奇的土地,不断吸引着各国科技巨头的加入。

AMD首席技术官Mark Papermaster曾说过,印度已经成为该公司最大的商用PC芯片市场。而小米的财报也显示,小米今年第二季度出货量的增长很大程度来自于印度市场的助攻,小米在印度市场增长达到了106%。

科技领域,印度简直是飞起的程度。

科技圈的“印度现象”

作为四大古文明发源地之一,印度的文明成就是令人侧目的。比如至今鲜有人知道阿拉伯数字最初是由古印度人发明,之后才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这片不可思议的土地上,很早就埋藏了科技发芽的种子。在M.克莱因的《古今数学思想史》上,提到印度人注重数学的算术和计算,最早的三角函数和日心说就是源自于古印度。古印度著名的的数学家婆罗摩笈多也是著名的天文学家,他提出了著名的附属概念以及其运算方式。

也正是因为继承了这种对于数学、天文学好奇的血液,全球科技浪潮中,印度人依然能站在金字塔的顶端。其中最明显的就是,美国科技公司似乎偏好任用印度人担任公司的管理者,谷歌的CEO Sundar Pichai、微软CEO Satya Nadella、诺基亚CEO Rajeev Suri等等无一例外。硅谷三分之一的工程师是印度裔,就连美剧也没有忘记印度市场,《生活大爆炸》以及《硅谷》中,编剧会特意在其中塑造一个印度裔的角色,可见印度人的在科技圈的影响力。

一方面,印度人在硅谷混的风生水起,另一方面,印度这十年间也逐渐发展成为全球科技外包中心。也是在这个阶段,作为印度科技研究枢纽的班加罗尔被称为了亚洲的硅谷。

1947年印度独立之后,班加罗尔是印度发展航空航天事业的基地,随后崛起的电子工业又给班加罗尔输送了世界各地的大型工厂。1985年美国德州仪器公司在班加罗尔设立第一家加工中心,开启了班加罗尔IT产业的代工风潮,包括IBM、英特尔、甲骨文等集团,都把研发与生产部门移至班加罗尔,一步一步积筑班加罗尔的地位。

90年代初,印度的软件外包中心雏形已初露端倪。印度政府设立软件科技园,给予出口导向型软件公司五年的特别免税优惠,实施政府采购和促进消费政策。马太效应下,印度软件外包业迅速发展。

巅峰期,印度的软件出口到全球105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已经超过了印度全国出口总额的20%,占有整个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超过2%。

快速崛起的软件产业离不开的就是高密度的劳动力,印度庞大的人口数量既让它们成为了全球的软件外包中心,同时巨大的人口红利和互联网建设,也让全球的互联网、科技巨头看到了印度这个拥有巨大增量空间的海外市场。于是,移动通信首当其冲与硬件基础设施不足的印度完美相遇了。

根据IDC数据,印度智能手机市场年增长率保持在14%,2017年总出货量为1.24亿部,成为全球前20大智能手机市场中增长最快的市场。绝对的潜力股印度,很快成为国内智能手机厂商攻城略池的首要之选。当前,虽然三星的地位依然强势,但除此之外,印度的智能手机市场已经被中国的玩家包揽:市场调研机构 Counterpoint 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Q2,印度市场前五名除了三星之外,无一例外都是国内的厂商。

雷军有一句流传很广的名言“are you ok ?”就是来自小米在印度的一次手机发布会。从2014年起,小米开始马不停蹄地布局印度市场。同时今年4月宣布要在印度新建三家本地代工厂,与富士康合作,在当地组装PCB板。巧的是,9月三星也发布了最新消息,它们在印度开设的全球最大手机零售店正式开业。

印度政府的GST规定,进口的手机整机需要交40%左右的附加税,这对于走低价策略攻占印度市场的厂商来说,在印度建厂是最合适不过。截止到当前,vivo、小米、华为、oppo都获得在印度造厂的资质。而Facebook、亚马逊、谷歌等科技巨头也纷纷选择在印度组建加速器。

为什么印度会成为科技重地?

“印度是块香饽饽。中国企业无法打进美国,而有些美国企业又在中国被种种法律法规所禁。结果最后,他们就都来印度了。” 印度最大IT公司印孚瑟斯(Infosys)前CEO Nandan Nilekani曾经如此评价道。

在印度成为英国殖民地的几百年时间里,为了加强对殖民地的控制,英国政府从1935年就在印度推行英语教学。一直到1947年印度成功独立,英语文化已经在印度留下根深蒂固的影响,这也是印度在各领域参与全球竞争的“红利”,这一点在印度的高等教育中体现尤为明显。

印度理工学院在1950年代建校之初就强调了“基于教科书式的流程,但鼓励学生主动创新”。网上流传过这样一个段子:一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印度学生在回答教授提问时说,“我就是因为考不上印度理工,才到麻省理工来的。”谷歌CEO皮猜、微软CEO纳德拉、Adobe CEO纳拉延等科技公司的高层管理员都是印度理工学院的毕业生。

高等院校教育之外,印度政府的政策也一直围绕科技创新展开。从2014年印度总理莫迪上任后,相继提出印度制造、数字印度、技能印度、绿色印度、智慧城市等七大国家级旗舰计划。其中,数字印度很关键的一点就在于信息科技和大数据战略带来的技术红利,具体包括普及宽带上网、建设大数据中心和数字电子身份证。

当然,印度最大的优势在于其丰富的人力资源、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这些也催生了印度软件外包业的快速发展。1990年印度软件产业年产总值只有1.9亿美元,到2008年已经突破520亿美元。随着软件外包业务的成熟,印度企业开始向外收购,扩大现有软件产业链与规模,这些也带动了印度的科技创新,形成一个正向循环。

人口增长的红利、快速崛起的经济发展、以及稳定的政治环境和政策支持,印度会成为科技重地也是多方面因素促成的必然结果。然而神奇的是,就是这样看似科技发展繁荣的土地,仍然处在信息化迅猛和落后制度的矛盾中。

想要成为下一个“中国”的印度,道阻且长

印度像一个多面镜,优质高等教育、杰出IT人才的另一面是极度的贫穷。印度某集团中国区总裁在一次活动中提到,印度其实只有不到30%的人讲英文,将近10亿的农村人口是它们最大的压力。印度IT相关专业每年招生人数也不过4-5千人,两极分化非常严重。

印度市场的增量正在一点点被印度之外的科技巨头所蚕食,这种内需导向型经济一方面确实可以抵御外部的经济风险。但是也意味着如果某一天,市场增量来到了临界点,内部的经济驱动力必然会减弱。

很多人说现在的印度就像当年的中国,拥有巨大的增量市场空间,劳动力成本低,拥有完整成熟的外包产业链。但是大船难掉头,印度的科技发展也走到了它们的十字路口。

同时,曾经的软件外包中心,世界工厂也面临着转型的阵痛。

根据印度《经济时报》的报道,2017年印度IT产业裁员高达5.6万人。同期,印度最大IT公司印孚瑟斯2017年股票市值大幅低于2016年,印度IT公司已经不是投资追捧的宠儿。

行业人士分析,来自欧美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以及周边地区在外包业务上的崛起,这些都给印度的IT产业增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伴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快速迭代,智能的应用程序也不需要大型的工程师团队做软件开发,它们按需定制的特性使得任何人只要具备最基本的编程技巧便可轻松使用。依靠“劳动力”套利的软件外包业务必然会走到瓶颈,技术的优势会削弱印度的优势。

这些危机就像悬在它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如今的印度如同过去的中国,是蕴藏着巨大潜力的新兴市场,也是危机四伏的内需导向型市场。所以,它们也在寻求新的技术创新之路。摆在它们面前的挑战在于:印度是否能从软件服务外包中心转型为真正的技术创新中心?比如诞生出印度的谷歌、微软或者苹果

最后,记得关注微信公众号:镁客网(im2maker),更多干货在等你!

镁客网


科技 | 人文 | 行业

微信ID:im2maker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硬科技产业媒体

关注技术驱动创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