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点汽车是“汽车界小米”,可能吗?

镁客 5年前 (2018-12-12)

“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这句出自小米创始人雷军之口的名句,令许多互联网从业者颇有感触。

“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这句出自小米创始人雷军之口的名句,令许多互联网从业者颇有感触。许多人潜意识里的“风口”指的就是互联网,而这句话用来形容互联网造车也不为过。

互联网造车大潮早已来势汹汹,从2014年开始,国内就掀起了一大波互联网造车的热潮,在这一热潮中,很多新兴的造车企业蜂拥而至。从国内第一家互联网造车公司游侠汽车的成立,到乐视汽车、奇点汽车、蔚来汽车以及小鹏汽车等的纷纷入局。而2018年更是被称为“造车新势力元年”,像小鹏汽车首款量产车型2017年在互联网造车行业中已经率先实现量产,而奇点汽车等众多造车新势力的产品也均计划在2018年上市交付。

然而,众多新兴的互联网造车企业纷纷选择站在风口之上,造车新势力奇点汽车真的能顺利起飞吗?让我们逐一分析。

造车新势力喷井式爆发,竟为哪般?

这些年,越来越多造车新势力涌入了造新能源车这个风口,而很特别的一点在于,他们并非是从传统的汽车行业中转型涌入的。所谓的造车新势力,是指一批出身于互联网或者其他非关联产业,跨界闯入智能电动车制造的新企业。而能够让这些与汽车没有关联的企业入局互联网汽车领域,其吸引他们的魔力究竟在哪?

一方面,众多造车新势力兴起,是因为这是一个从没有人踏进过的领域。意味着你要靠自己的慢慢摸索一步一步地去开辟自己的互联网造车之路,面临的重重挑战自然也就不言而喻,越是有挑战性,这些造车新势力就越想去征服他们。

因为在互联网时代,一切都是有可能的。原先淘宝、美团、滴滴在成立之初并不被外人看好,但他们依旧坚持继续走下去,在克服了重重困难之后,终于在不同的领域开辟出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了这些领域中的领头羊。所以这些投身互联网造车的企业正是看中了互联网造车这一新领域风口,想要以此为起点,试图一跃成名。

另一方面,互联网时代,新兴的企业站在风口之上,不管是嘘头也好,还是真的投身于新行业,总会博得人们的眼球。这些新兴企业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未产出车之前,靠着互联网效应,知名度已经大有所升,可以说虽刚开始但也已经成功一半了。只要汽车开售了,靠着互联网效应带来的不小流量定能成功开辟市场。

正因如此,在短短几年内,众多新势力下注了互联网造车这个大赌局,奇点汽车也不例外。但在摸黑的航线中前行,遇到大风大浪,甚至触礁也在所难免。

造车新势力危机四起,奇点汽车夹缝中难生存

对于大量企业入局互联网造车行业,一些传统汽车企业的大佬并不看好。

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表示:“造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仅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还需要长期的技术积淀,大部分新势力汽车企业3至5年将被淘汰出局,80%-90%成为“先烈”是大概率的事情。”

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书福也说:“今后主导汽车产业的一定是汽车企业,而不是互联网公司,有些企业不懂汽车,也没有很多钱,之所以造车是意在资本市场上圈钱,所谓造车新势力就是一天早晚瞎忽悠老百姓”。

然而事实是否如他们所说这般呢?让我们来看看已入局互联网造车好几年的一些企业情况。

乐视可以说是最早进入互联网造车领域的企业之一,从入局互联网造车导致乐视神话破灭后,乐视汽车的创始人贾跃亭就已跑路美国。小鹏汽车虽已在行业中率先实现产量,但产量也并不多,蔚来汽车在2018年也已实现上市交付,但能否实现产量交付依旧是个问题。

所以,事实上这些造车新势力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因而有业内人士认为,资本的大量涌入已经使得新能源汽车产业产能过剩的风险不断累积,整个产业或面临着严重的泡沫危机。作为已经成功上市交付的部分造车新势力依旧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更别说是还在计划2018年年底前实现成功上市交付的奇点汽车了。

第一,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小鹏汽车、蔚来汽车这些企业的成功上市交付,使他们抢占到了市场先机。这意味着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优势,像奇点汽车这样的后者后面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才能追赶而上。一位新造车的企业负责人,在一次采访中明确表达了时间窗口的重要性。“越早上市越好,到后面就失去了竞争力,成功机会更小。”所以,奇点汽车能否后来者居上依旧未知。

第二,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提高了互联网造车的门槛。国家出台了《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其目的就是为了防止炒热的资本影响到新能源产业的正常发展,杜绝一些想通过资本套现的PPT造车企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市场上诸多造车新势力企业中,能拿到造车资质的仅有15家,截至去年第四季度也只有1/3获批的企业真正走上造车正轨。奇点汽车虽说目前是和代工厂合作,也宣称有自己的车厂,但能否获得上市资质目前还是不得而知。

第三,产量交付不仅仅是其他造车新势力面临的梦魇问题,包括奇点汽车在内,几乎所有的造车新势力初始阶段都很难突破产量交付这个关口。能否实现产量交付最主要的一点是能否获得足够的资金进行研发,奇点汽车一旦实现了上市交付,迎来的将会是产量交付的考验。

总的来说,奇点汽车还未上市交付就已经面临着这般重重考验,所以不下血本来寻求突破口是不行的。

多重夹击之下,“汽车界小米”口号成奇点救命药

奇点汽车的创始人兼CEO沈海寅曾任职于360以及小米公司,对于给奇点汽车的定位,沈海寅提出的口号是:“产品层面做中国的特斯拉,商业模式层面做汽车界的小米”。从口号中可看出,奇点汽车想要打造高性价比的汽车来收割新势力造车市场。

首先,对于汽车零售市场状况而言,大部分消费者是不会花很贵的价格去购买一款没有名气的产品。而奇点汽车高性价比的话,很多人都能买得起,很容易打开市场,实现规模销售。2018年4月份发布的奇点IS6定位为中大型纯电动智能SUV,奇点汽车CEO沈海寅称售价在20-30万之间,并说到奇点汽车的宗旨是让大家都能够买得起车。此外,未来奇点汽车要用20-30万的价格造出50万甚至上百万的越级配置,可见性价比极高。只要打开了市场并迅速扩大规模,追赶上小鹏以及蔚来是很有可能的。

其次,奇点汽车造车的初衷并不是要靠卖车来赚钱,而是通过软件和服务来挣钱。只要有了成规模的消费者,奇点汽车就可以给他们提供停车、充电、软件升级以及其他配置升级等服务,围绕汽车生产、使用等方面展开服务,这是奇点汽车的盈利所在。这种独特的商业模式与小米相似,小米正是靠后期服务在国内的手机市场上站稳了脚跟,所以奇点汽车靠软件和服务这种商业模式实现盈利是很有希望的。

最后,造车行业是一个烧钱的行业,需要靠足够的资金来支撑,奇点汽车称已获得足够的融资金额来维持目前的开销。很多互联网造车企业进入造车领域不久后纷纷被踢出局,奇点汽车的销售总经理奇陈育松宣称奇点汽车C轮融资完成后,奇点融资规模已接近170亿。获得如此多的投资,说明投资者还是很看好奇点汽车的未来发展的。

总之,奇点汽车要想实现“汽车界小米”之梦需要靠足够的资金去突破产量交付、规模交付、质量交付这三个关口,再凭借优质的售后服务来提升优势。奇点汽车CEO沈海寅曾表示:“造车不易,造好车更难,需要守得住繁华、耐得住寂寞”。

所以,只要奇点实现了这些目标,且耐得住造车的“寂寞”,用心造好车,奇点未来的道路一定会繁花相送,成为“汽车界小米”之梦也不是不可能。

本文首发杉车网,公众号ID:sanchewang

“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这句出自小米创始人雷军之口的名句,令许多互联网从业者颇有感触。许多人潜意识里的“风口”指的就是互联网,而这句话用来形容互联网造车也不为过。

互联网造车大潮早已来势汹汹,从2014年开始,国内就掀起了一大波互联网造车的热潮,在这一热潮中,很多新兴的造车企业蜂拥而至。从国内第一家互联网造车公司游侠汽车的成立,到乐视汽车、奇点汽车、蔚来汽车以及小鹏汽车等的纷纷入局。而2018年更是被称为“造车新势力元年”,像小鹏汽车首款量产车型2017年在互联网造车行业中已经率先实现量产,而奇点汽车等众多造车新势力的产品也均计划在2018年上市交付。

然而,众多新兴的互联网造车企业纷纷选择站在风口之上,造车新势力奇点汽车真的能顺利起飞吗?让我们逐一分析。

造车新势力喷井式爆发,竟为哪般?

这些年,越来越多造车新势力涌入了造新能源车这个风口,而很特别的一点在于,他们并非是从传统的汽车行业中转型涌入的。所谓的造车新势力,是指一批出身于互联网或者其他非关联产业,跨界闯入智能电动车制造的新企业。而能够让这些与汽车没有关联的企业入局互联网汽车领域,其吸引他们的魔力究竟在哪?

一方面,众多造车新势力兴起,是因为这是一个从没有人踏进过的领域。意味着你要靠自己的慢慢摸索一步一步地去开辟自己的互联网造车之路,面临的重重挑战自然也就不言而喻,越是有挑战性,这些造车新势力就越想去征服他们。

因为在互联网时代,一切都是有可能的。原先淘宝、美团、滴滴在成立之初并不被外人看好,但他们依旧坚持继续走下去,在克服了重重困难之后,终于在不同的领域开辟出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了这些领域中的领头羊。所以这些投身互联网造车的企业正是看中了互联网造车这一新领域风口,想要以此为起点,试图一跃成名。

另一方面,互联网时代,新兴的企业站在风口之上,不管是嘘头也好,还是真的投身于新行业,总会博得人们的眼球。这些新兴企业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未产出车之前,靠着互联网效应,知名度已经大有所升,可以说虽刚开始但也已经成功一半了。只要汽车开售了,靠着互联网效应带来的不小流量定能成功开辟市场。

正因如此,在短短几年内,众多新势力下注了互联网造车这个大赌局,奇点汽车也不例外。但在摸黑的航线中前行,遇到大风大浪,甚至触礁也在所难免。

造车新势力危机四起,奇点汽车夹缝中难生存

对于大量企业入局互联网造车行业,一些传统汽车企业的大佬并不看好。

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表示:“造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仅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还需要长期的技术积淀,大部分新势力汽车企业3至5年将被淘汰出局,80%-90%成为“先烈”是大概率的事情。”

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书福也说:“今后主导汽车产业的一定是汽车企业,而不是互联网公司,有些企业不懂汽车,也没有很多钱,之所以造车是意在资本市场上圈钱,所谓造车新势力就是一天早晚瞎忽悠老百姓”。

然而事实是否如他们所说这般呢?让我们来看看已入局互联网造车好几年的一些企业情况。

乐视可以说是最早进入互联网造车领域的企业之一,从入局互联网造车导致乐视神话破灭后,乐视汽车的创始人贾跃亭就已跑路美国。小鹏汽车虽已在行业中率先实现产量,但产量也并不多,蔚来汽车在2018年也已实现上市交付,但能否实现产量交付依旧是个问题。

所以,事实上这些造车新势力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因而有业内人士认为,资本的大量涌入已经使得新能源汽车产业产能过剩的风险不断累积,整个产业或面临着严重的泡沫危机。作为已经成功上市交付的部分造车新势力依旧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更别说是还在计划2018年年底前实现成功上市交付的奇点汽车了。

第一,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小鹏汽车、蔚来汽车这些企业的成功上市交付,使他们抢占到了市场先机。这意味着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优势,像奇点汽车这样的后者后面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才能追赶而上。一位新造车的企业负责人,在一次采访中明确表达了时间窗口的重要性。“越早上市越好,到后面就失去了竞争力,成功机会更小。”所以,奇点汽车能否后来者居上依旧未知。

第二,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提高了互联网造车的门槛。国家出台了《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其目的就是为了防止炒热的资本影响到新能源产业的正常发展,杜绝一些想通过资本套现的PPT造车企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市场上诸多造车新势力企业中,能拿到造车资质的仅有15家,截至去年第四季度也只有1/3获批的企业真正走上造车正轨。奇点汽车虽说目前是和代工厂合作,也宣称有自己的车厂,但能否获得上市资质目前还是不得而知。

第三,产量交付不仅仅是其他造车新势力面临的梦魇问题,包括奇点汽车在内,几乎所有的造车新势力初始阶段都很难突破产量交付这个关口。能否实现产量交付最主要的一点是能否获得足够的资金进行研发,奇点汽车一旦实现了上市交付,迎来的将会是产量交付的考验。

总的来说,奇点汽车还未上市交付就已经面临着这般重重考验,所以不下血本来寻求突破口是不行的。

多重夹击之下,“汽车界小米”口号成奇点救命药

奇点汽车的创始人兼CEO沈海寅曾任职于360以及小米公司,对于给奇点汽车的定位,沈海寅提出的口号是:“产品层面做中国的特斯拉,商业模式层面做汽车界的小米”。从口号中可看出,奇点汽车想要打造高性价比的汽车来收割新势力造车市场。

首先,对于汽车零售市场状况而言,大部分消费者是不会花很贵的价格去购买一款没有名气的产品。而奇点汽车高性价比的话,很多人都能买得起,很容易打开市场,实现规模销售。2018年4月份发布的奇点IS6定位为中大型纯电动智能SUV,奇点汽车CEO沈海寅称售价在20-30万之间,并说到奇点汽车的宗旨是让大家都能够买得起车。此外,未来奇点汽车要用20-30万的价格造出50万甚至上百万的越级配置,可见性价比极高。只要打开了市场并迅速扩大规模,追赶上小鹏以及蔚来是很有可能的。

其次,奇点汽车造车的初衷并不是要靠卖车来赚钱,而是通过软件和服务来挣钱。只要有了成规模的消费者,奇点汽车就可以给他们提供停车、充电、软件升级以及其他配置升级等服务,围绕汽车生产、使用等方面展开服务,这是奇点汽车的盈利所在。这种独特的商业模式与小米相似,小米正是靠后期服务在国内的手机市场上站稳了脚跟,所以奇点汽车靠软件和服务这种商业模式实现盈利是很有希望的。

最后,造车行业是一个烧钱的行业,需要靠足够的资金来支撑,奇点汽车称已获得足够的融资金额来维持目前的开销。很多互联网造车企业进入造车领域不久后纷纷被踢出局,奇点汽车的销售总经理奇陈育松宣称奇点汽车C轮融资完成后,奇点融资规模已接近170亿。获得如此多的投资,说明投资者还是很看好奇点汽车的未来发展的。

总之,奇点汽车要想实现“汽车界小米”之梦需要靠足够的资金去突破产量交付、规模交付、质量交付这三个关口,再凭借优质的售后服务来提升优势。奇点汽车CEO沈海寅曾表示:“造车不易,造好车更难,需要守得住繁华、耐得住寂寞”。

所以,只要奇点实现了这些目标,且耐得住造车的“寂寞”,用心造好车,奇点未来的道路一定会繁花相送,成为“汽车界小米”之梦也不是不可能。

本文首发杉车网,公众号ID:sanchewang

最后,记得关注微信公众号:镁客网(im2maker),更多干货在等你!

镁客网


科技 | 人文 | 行业

微信ID:im2maker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硬科技产业媒体

关注技术驱动创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