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i机器人朱频频:人工智能技术必须和场景结合在一起

王苏 5年前 (2018-12-24)

不做纯粹独立的人工智能技术,它必须和场景结合在一起才会发挥它的价值。

前几日,“2018硬科技行业领域峰会暨镁客网年会”在杭州圆满结束。300多位硬科技领域的嘉宾对当下最热门的问题进行探讨,小i机器人CEO朱频频发表了题为《AI产业化的必经路径》的演讲,他认为,在AI产业化过程中,要做到最大化地将核心技术和应用场景结合,创业者首先要掌握源头的核心技术,其次是深入应用场景形成完整技术体系,最后是将完整的产品方案以及专业的服务体系提供给更多的客户。

小i机器人朱频频:人工智能技术必须和场景结合在一起

以下,是朱频频先生的演讲实录:

各位朋友下午好!

所谓产业化,我的理解是,它不仅是规范化落地,而且是形成一种有效的商业模式。光是落地还是相对比较简单的事情,怎么样把技术用有效的商业模式延展出去则是人工智能技术长足经营下去重要的原因。

我们所有人都不认为:人工智能的春天刚刚到来时就会很快进入冬天。尤其对于我这个已经创业了17年的老创业者来说,我非常希望这轮的AI能够持续蓬勃发展。我们最近谈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其中,云计算产业算是真正发展起来,而人工智能、AI产业刚刚开始,离规模化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我认为,人工智能的爆发已经成为必然。

在上个月我们在成都举办一个人工智能学会的年会,我也是人工智能学会的理事。会上,我们花了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学习习大大讲话。对我们这样的初创企业,早期非常小,后来收入到几百万,到现在每年差不多有几个亿的收入,每次的发展我都觉得国家的政策导向对我们企业的发展有非常大的帮助。

有很多知名的国际咨询公司对AI的发展充满了正面的评价,埃森哲、麦肯锡都对人工智能的未来给出了信心,Gartner认为在2020年85%的客服工作将由人工智能完成。

人工智能可以赋能多个产业,前面ARM提到底层有一些计算平台,我们也离不开数据,我相信在整个产业几乎所有做人工智能技术的公司都不是做纯技术的公司,因为它必须要做产业应用。我坚持认为我的观点是正确的,不做纯粹独立的人工智能技术,它必须和场景结合在一起才会发挥它的价值。

所有的人工智能企业现在都在往产业落地方向使劲儿,那如何才能做到大规模的产业落地呢?第一方面是掌握源头的核心技术。这个源头不能只用第三方的开源代码,也不能只用第三方API,运用技术做出来的应用短期有人会使用,但是不具备长期的发展动力。因为现在人工智能的技术离我们真正的应用中间还有蛮多的距离,标准化的人工智能技术目前还不存在。

小i的核心技术之一是具备自然语言处理能力。我们从2004年就开始做MSN上的聊天机器人,后来又迁移到QQ上,它跟现在的小冰、Siri、Echo等非常类似。聊天里面需要的核心能力有自然语言的理解能力,刚开始因为有一些开源的引擎,我们拿过来直接使用,花了三天的时间就做成了聊天机器人。但是做产业化的时候光用开源是不够的,我们把自然语言处理引擎重新处理的一遍,模型都重新训练了一遍。目前小i不仅对英文可以完整支持,港澳台地区、马来西亚、新加坡、澳大利亚我们也已经有很多的案例开始落地了。

大家都用过Siri、小米智能音箱、Echo。用语音、文字对话需要智能问答能力,这种能力可以形像地表述为虚拟机器人,一般称之为Bot。它不是一种算法就能完成的,需要用多种算法以针对不同的场景。我们把它分成了几种模式,第一种解决闲聊问题,第二解决基础问题,第三解决营销场景问题,第四解决推荐场景,第五解决深度复杂场景。每个Bot的使用方式有很大的不同,我们有大量客户,每个不同的场景需要是不一样的,比如闲聊目的是跟商业化目的有很大差别。Chat Bot的目的是能够不断延续这种对话,而不是这种对话能不能帮助你解决问题。它的关键不在于准确语义理解,是用深度学习的训练方式建立对话库。我们想针对闲聊建立商业应用,但一直没有找到究竟有什么样的商业价值应用。有人说它可以陪伴老人聊天,我觉得这是一个臆想,老人不到两天就会迅速乏味。

另外一个是FAQ Bot,精准的语义理解和自动泛化能力。这个过程在用户看来是自动的,但是在后台要做的工作是非常复杂的,无论在算法的模糊性上,还是语义扩展性上面,都要有大量的锻炼积累。用户的问法是非常丰富多彩,中文比英文要复杂很多。有时句式完全一样,表达的含义却是截然相反。因为要理解一句话不仅要从字面上理解,还要从背景知识里了解。我们做聊天机器人,做问答机器人,做智能客服,很重要一点是它的背景知识的构建,离开背景知识谈是否理解语义,意义不是很大。

然后就是Deep Bot,深度对话。它可以理解上下文观点,进行多人对话,通过设计跟企业流程完全结合在一起。它还可以进行多意图理解。一句话有多种意图,要实现动态知识的载入和深度知识的推理才能理解。在非结构化文档中,针对不同的的场景,不同的素材和数据,我们要用不同的能力。

第二个方面是深入应用场景,形成完整技术体系。光有技术肯定不够,我们要找准一个业务场景深入下去,形成完整的技术体系。我这里举例的场景是智能客服。客户服务我们已经做了多年,有非常深刻的理解。在整个架构体系当中画了小i图标的都是我们可以去做的部分。比如做智能客服的电话,以前是人工拨打,现在变成机器人打,跟人几乎一模一样。

我们不仅提供线上服务,还提供线下服务。通过智能终端,通过实体经济机器人,利用线上服务对接线下提供服务。另外我们还可以做后台协助,用智能知识库辅助工作人员,还有智能运营分析系统,能帮助提高运营效率。

刚才提到应用场景不是一个单一的应用场景。除了场景之外,我们还要把它形成解决方案和自己的服务体系,这样才能传递给更多的客户。我们要把这种价值传递给更多的客户,形成整个结构。我们正在研发语音识别、大数据等等技术发,基于这些技术我们打造自己的产品和平台,并且基于这些场景做各种解决方案,提供给不同领域的客户。我们需要一个完整的服务体系,因为客户是不能用API就能产生价值,你必须形成一个商业体系才能帮助它实现价值。小i的落地已经走在前面了。在金融领域,全国前50大银行和证券、基金保险我们都能提供应用服务。

这里离不开政府,政府也是非常重要的应用场景。我所说的不是客服服务,而是一种便民服务。

我们也做了很多海外业务,现在不仅形成了很多知识产权,我们也在推进国际、国内和行业的标准,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标准聚集更多的专业合作伙伴共同推进我们生态体系,让我们的技术、产品应用得更为广泛。

我希望能够明年或者后年,大家如果坐飞机到虹桥机场,在飞机即将落地时可以看到巨大的“i”字。

谢谢大家!

最后,记得关注微信公众号:镁客网(im2maker),更多干货在等你!

镁客网


科技 | 人文 | 行业

微信ID:im2maker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硬科技产业媒体

关注技术驱动创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