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科技产业的创新与难点,核心都在“技术落地”

申晨 5年前 (2018-12-24)

在即将过去的2018年,硬科技产业困难不少,但是突破点始终都在。

日前刚刚落幕的“2018硬科技行业领袖峰会暨镁客网年会”活动中,关于“硬科技产业的创新与难点”这一圆桌议题,成为了行业颇为关注的焦点。活动当天上午,在桃李创投创始合伙人常亮的主持下,Trimble中国区总经理陈朝晖、艾米机器人创始人兼CEO李方友、蚁视CEO覃政、酷哇机器人联合创始人兼COO刘力源纷纷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陈朝晖认为有两个方向,一是软硬件结合,实现机器智能;二是将数字空间和物理空间技术结合起来,实现全生命周期一体化管理。李方友则从服务机器人行业出发,表示目前我们并没有解决真正应用场景的真实需求,未来一定是人机混合的时代。

覃政认为创业公司应该从解决核心问题出发,真正实现技术落地。刘力源则表示目前自动驾驶的痛点不是单一公司的算法突破,而是整个产业链在算法、传感器上都还不能找到突破点,我们要找到一个技术降维的点。

以下是本次圆桌的对谈实录:

常亮:刚刚前面几位嘉宾把自己的所见所得与现场朋友做了分享,我是桃李创投的常亮,我们是早期项目的VC基金,我本人拥有7年VC从业经验。我们的圆桌对谈将分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请各位创始人做一个自我介绍。每个人的领域还是比较细的,并不是所有观众了解。

硬科技产业的创新与难点,核心都在“技术落地”

陈朝晖:大家早上好,我是Trimble(天宝)中国区的总经理陈朝晖,我们公司于1978年在硅谷成立,1990年在纳斯达克上市。Trimble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有了非常多先进的技术,目前有两千多项专利,专注的核心领域主要有工程建设、测绘地理信息、农业和交通物流,我们也关注自动驾驶、铁路、公用事业,林业等等,我们针对这些行业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

硬科技产业的创新与难点,核心都在“技术落地”

李方友:我是艾米的李方友,公司从2015年成立到现在走过了很多路,刚开始走的通用机器人,后来走入医疗,同时也在做室外无人驾驶,我们现在做机器人整体解决方案和技术,我们也有室外自动驾驶的车子和技术,为一些伙伴提供合作。

硬科技产业的创新与难点,核心都在“技术落地”

覃政:大家好我是蚁视的覃政,我们从去年开始转向AR眼镜小型化大视角开发,正在进行重测的技术防止眩晕感的产生,我们有一个技术底层突破,结合脑科学的进展。

刘力源:我是酷哇机器人的联合创始人刘力源,我们切入的是环卫领域,用自动驾驶替代目前危险系数、工作强度都比较高的工人部分,今年4月份我们在长沙设了一个商业运营场景,到目前为止投放了40多辆无人驾驶车,到明年投放500辆的车队。

常亮:在座的各位嘉宾都是非常垂直的行业,还请四位从自己的细分领域出发,分享一下2018年大家看到的行业中的一些变化。

陈朝晖:不同行业有不同的客户需求,大家想法不一样,解决的问题也不一样。从我们所专注的工程建设、农业、测绘地理信息等行业来说,有两个方向还是可以关注的。一个是怎么把软硬件结合在一起,实现机器智能,把人做的工作都自动化。

比如我们一些大的农业客户,很希望在农业作业中从整地、起垄、播种、施肥、喷药到收获的整个流程中,拖拉机能在受控的路线上行驶,在国内特别需要长距离走直线,我们就用高精度导航的软硬件技术为基础,开发出精准农业自动驾驶系统,可以使拖拉机在农田里走上几公里的直线,误差只有2厘米左右,真正做到不重不漏,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农机的作业效率和土地等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减少不必要的物料浪费。

再举个例子,我这周正好在铁路总公司交流一个比较新的技术,这个技术是用来做铁路的机车和轨道检测的。用传统检测方法,需要等机车运行以后停在机库里面人去用肉眼检查,后来则在铁路边上装相机,机车经过时拍照片,人看照片来确定是否有什么缺损。但是这个很难,照片看一张两张可以,看半个小时眼睛就花掉了。

我们现在用机器自动识别检测,机器帮你做三维建模,做算法分析,告诉你什么地方有问题,而且可以每天24小时不停检测,这样就把人的工作替代了,人就被解放出来了,这个技术也是利用软硬件的结合,实现了机器智能,我觉得这是个很好的方向。

另外一个方向也是在实践过程中,从客户需求中提取到的。那就是怎么把数字空间和物理空间技术结合起来,实现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管理,这也是蛮有意思的概念,现在已经可以用我们很多的技术去实现了。

比如我们要造一个机场候机楼,可以先在电脑里建一个三维BIM模型,做碰撞检查进行优化,还可以用虚拟现实或混合现实技术展示设计,钢结构部分可以用TEKLA软件进行深化设计,把BIM模型自动转换为图纸用于工厂加工,在施工的时候,可以用自动放样机器人按设计要求指导施工,把设计精准地转化成实物,在施工结束以后可以把整个候机楼从里到外做一次三维扫描,知道管路和线路等隐蔽工程在哪里,然后把这个真实的三维模型永久保存起来,用于以后的运维之中。从而可以实现”设计-施工-运维”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管理。

常亮:接下来可以谈谈,在无人机器这个领域行业的一些变化。

李方友:无人机器是很热的,但有一个问题就是,没有解决人们真正用的场景的需求。现在是人机混合时代,单靠机器或单纯靠人都不行。有时候你用机器人做一些简单、重复,不需要太多脑力工作的事情;而需要配合脑力的时候,比如安保、医疗,比如在机场里面机器人帮你做一些翻译引导、在医院里面帮你做一些查房、巡房,但真正做判断的还是需要人。

未来的两三年应该是人机混合时代,而不是人工智能智能时代,接下来两年或者三年我们跟更多的视觉、算法、人机混合搭配,再跟人搭在一起。

常亮:蚁视在VR领域是非常有名气的公司,覃总是一线的耕耘者,对这部分有一些自己的心得和体会,请他给我们分享一下,2018年蚁视是怎么度过的?

覃政:目前为止,我们公司发展五年了。我们经历了VR/AR行业从兴起到高发、调整的过程,我们把它认为是任何一个平台级的行业都需要经过的阶段。

70年代大型机出现的时候,很多人认为电脑没什么用,认为电脑是一个科研产品,之后经历电脑小型化,这个时候苹果开始爆发,到了90年代互联网终于爆发。手机发展也是一样,80年代第一代大哥大出现,功能单一也很贵,第二个阶段是手机,后来过了十年时间到智能机时代,迎来了移动互联网的爆炸。

科技发展永远具有周期性,不可能3到5年的短周期时间。目前我们这个领域仅仅是遇到一个困难,就是产品不够好。

第一是产品体系太大,直接影响用户体验。在VR/AR领域很多小型光学技术还没有研发出来,这个影响平台及技术的普及性,只有小型化才能普及。第二个是视觉效果,很多人看VR/AR没有看手机电视那么清楚。整个VR/AR现在跟游戏产业几乎断层,大量游戏IP没有移植VR/AR,射击类游戏、赛车类游戏、飞行类游戏,所有都会产生运动症。

我们认为小公司的核心策略是要研究核心技术,小公司专注于核心技术开发,找到行业痛点去解决它。我们针对行业痛点提出三大解决方案,第一墨镜一样轻薄的解决方案,第二达到视网膜级别的VR/AR超清晰显示方案,第三VR/AR根源性的防眩晕技术,使得我们大量的游戏、大量IP转移成为VR,这是我们的决策和针对行业做的一些改变,也希望最终这些技术落地,成为很多大公司做VR/AR产业时的核心技术供应商。

硬科技产业的创新与难点,核心都在“技术落地”

常亮:我想问一下刘总,自动驾驶门类也非常多,为什么咱们选择了在环卫垂直领域做自动驾驶的技术实践?

刘力源:作为一个行业从业者,我们认为自动驾驶真正落地大规模的应用可能需要5到10年时间,在这个时间里面做这个事情我们需要有一个相对比较可预见的路径,怎么去切入这个行业,怎么像其他创业公司或者现金流公司在这个行业里面做下去。

我们这样的创业公司不太可能有很雄厚的资本力量,在不断融资的过程中如果没有自己的现金流,心态和节奏会被打乱。我们做自动驾驶产业过程中会找到目前自动驾驶痛点,整个产业链从算力、传感器、研究层面、产业链都没有被突破的情况下自己去突破不太可能的,我们需要在中间找到可以技术降维、产品降维的部分,所以我们找到了相对比较适合目前技术成熟度的就是环卫场景。

为什么选环卫场景?第一环卫场景是一个刚需行业,80后不愿意进入这个行业,80%以上的环卫工人是60到50岁以上,未来会出现大量空缺,中间需要劳工流动性来填补这个空缺。第二环卫行业处在作业模式下是一个低速场景,这个场景非常适合。第三环卫行业本身是一个政府财政拨款的行业,不太受经济周期的影响,考虑到目前商业环境和技术成熟度来说是一个相对好落地的场景,所以我们把环卫行业作为第一个落地场景。

硬科技产业的创新与难点,核心都在“技术落地”

常亮:第三个问题,先问艾米李总,公司业务范畴从机器人到自动驾驶,整个产品的脉门比较广,公司自己做的优势和考量是什么?

李方友:我们团队里面有来自于美国麻省理工技术工程师,我们几个合伙人对无人驾驶早期定位在机器人,这是综合学科的东西,而垮领域方面比如他们做环保领域,我们则是帮警方做无人安防车,现在自动驾驶车路结合是最难解决的问题,我们做的就是解决这个问题。

常亮:第二个请问一下陈总,Trimble作为一个美国上市公司,在中国遇到了硬科技大热潮,你觉得能帮中国开发者实现哪些价值?

陈朝晖:我们Trimble在美国上市,总部也在美国,但是不能说Trimble完全是一家纯美国企业,我们认为Trimble是一家跨国高科技企业。Trimble在全球36个国家有分支机构,我们的业务收入有一半来自美国以外地区。

Trimble20年前就进入了中国,对中国还是比较熟悉的,我们也在很多领域跟我们的客户打成了一片,提供了很好的行业解决方案。我们与客户在创新方面的互动很多,也感觉中国客户对于创新的理念、创新的技术还是非常拥抱的。我们也愿意与我们的客户及伙伴在创新上合作共赢。

举个例子,北京新机场项目采用了很多Trimble的数字化施工技术,不仅有软件、硬件,还有数据管理平台,这是一个施工管理的大项目,客户有很强的创新精神,我们与客户一起研发了用于机场跑道施工的智能强夯系统,并且共同申请了专利,这套系统最近获得了民航领域的科技一等奖,这是Trimble和客户一起合作研发的优秀产品。Trimble在中国的很多客户都愿意用创新科技来解决他们在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提高他们的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工作成本。

常亮:覃总过去做终端,现在做平台,在整个过程中战略、组织结构是怎么变化的?

覃政:我们现在做的是一个技术服务的平台或者供应商,大公司在垂直行业的科技竞争和技术创新领域需要一些核心供应商,这是我们的逻辑,与过去五年的经历密不可分。我们也发过销售级的产品,过去五年还是在于大客户的服务,包括联想、一加他们之前不会做VR/AR,去年开始所有大公司都成立了自己VR/AR部门,真刀真枪干VR/AR这件事,而我们转向做B端核心模块的供应,包括光学模块、显示模块,还有VR/AR算法模块,高清晰的显示技术。我们几乎砍掉了所有消费品相关的模块,更专注于品控、大客户服务板块,以及我们的核心技术,包括专利体系的偏差。

最后,记得关注微信公众号:镁客网(im2maker),更多干货在等你!

镁客网


科技 | 人文 | 行业

微信ID:im2maker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硬科技产业媒体

关注技术驱动创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