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破冰!NASA主动要求在嫦娥四号上搭载美方信标机
我国探月工程四期和深空探测工程已全面拉开序幕。
时隔8年,美国又再次与中国展开太空项目合作了。
据ABC新闻报道,中国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称,“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愿意分享其有关月球轨道卫星的信息,并希望能够监测嫦娥四号飞船的降落数据。”为此,中美两国就嫦娥四号交换了数据。
而这也是自2011年,美国通过法律禁止中国参与联合太空项目之后,双方首次合作。中国还分享了嫦娥四号定时着陆的时间和坐标,虽然NASA没有精确抓到降落那一刻,但也在之后拍摄到了降落地点的照片。
目前,NASA尚未就此次合作的发表任何声明,而美国国会是否事先批准了此次合作也不得而知。
8年“破冰”路
可能大多数人都知道,由于工程巨大,大多大型太空项目是由全球多个国家联合完成的,国际空间站就是其中之一。
但在2011年,联邦调查局人员拦下一名曾在NASA工作,即将回国的中国公民,并声称他可能携带藏有机密的电子设备。即便时候证实该中国公民没有携带机密,美方依旧有很多人认为其是“中国间谍”,其中以共和党众议员Frank Wolf最为积极。
图 | Frank Wolf
当时,Frank Wolf对外宣称,“该名中国公民从事间谍活动,并接触了高度敏感文件,其中包括导弹中的高科技成像技术源码、无人航空设备和其他技术。”在查无此证之后,还称该名中国公民电脑里有“黄色电影”,并借“反间谍”的名义促使美国国会推出了“沃尔夫条款”——禁止中美两国之间任何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有关或由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协调的联合科研活动,禁止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所有设施接待“中国官方访问人士”。
简单来说,中国所有国有机构,包括研究所、国有企业等,都不得与美国航天局合作,甚至中国媒体都不得对其进行任何采访。
其后,当年5月16日,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在执行最后一次前往国际空间站时,即便搭载中国科学家付出心血研发的阿尔法磁谱仪前往国际空间站,NASA也没有给予中国媒体记者的采访通行证。
其后,2013年,6名中国科研人员申请参加当年开普勒科学会议被拒之门外,即便预备参与的讨论话题不涉及两国合作,仅是万亿英里外的行星问题。
对此,来自美国、英国的多名重量级天文学家均表示不满,美国耶鲁大学天文学家费希尔教授团队甚至退出了会议,英国牛津大学天文学家林托特则质疑“这是要退回冷战时代吗?”
但结果没有改变。
此后,两国于太空项目方面的合作一直未有突破性进展,即便是2017年,“龙飞船”将中国空间科学实验项目送入国际空间站,也只是一次商业合作。
当时中科院院士顾逸东表示,“这次合作是中国科学家通过国外公司购买了国际空间站的商业应用资源才得以达成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与NASA直接开展科研合作项目,也不能说明中美两国在太空科学研究方面取得合作零突破。”
而真正的零突破,是在嫦娥四号探月项目上,NASA主动寻求合作,要求搭载美方信标机。
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得知中国要发射中继卫星以便探测月球背面后,美国科学家向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提出了合作请求。“希望我们的中继卫星工作时间长一点,另外如果嫦娥四号要在月球背面着陆,希望能搭载美方的信标机。”
合作零突破
1月14日,中国航天局首次公开了嫦娥四号落月实拍视频,这段视频记载了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着陆的过程。
而在NASA原本的计划中,他们是要拍摄这次降落过程的。
据吴伟仁回忆,得知中国要发射中继卫星并着陆月球背面时,在一次国际会议上,美国科学家便向他提出,“能否延长中继卫星‘鹊桥’的工作时间,从原本的3年延长至5年,以便美国在着陆月球背面时也能通过‘鹊桥’传输信号。”
除此之外,NASA还希望能在嫦娥四号上搭载美方信标机,探知嫦娥四号着陆的具体位置。
而在嫦娥四号探月计划和时间确定后,美方又提出了1个请求,希望预先获知嫦娥四号的着陆时间和地点,让其可以提前调整美方探月卫星到着陆上空,获取着陆精确信息。
虽然NASA最终没有精确抓到降落画面,但也顺利的拍摄到了降落地点的照片。
“美国一直想探测陨石撞击月球时的‘扬尘’状态,但这种事件概率太小也很难捕捉。此次嫦娥四号降落月球背面,对于NASA来说是一次机会。而中国作为大国,要有大国的气度。”
“备胎”翻身,嫦娥四号开启新征程
毋庸置疑,嫦娥四号的成功为世界瞩目。
而这一切,来的并不容易。
而实际上,嫦娥四号原本的任务并不是这些,它只是嫦娥三号的“备份”。
按照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战略,我国曾先后向月球发射了3个探测器,分别是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和嫦娥三号。其中,嫦娥一号和二号完成了绕月飞行任务,嫦娥二号更是获得了全世界首幅分辨率优于10米的全月图,而嫦娥三号则实现了我国首次月球软着陆及巡视勘察。
图 | 嫦娥三号探月过程
而彼时的嫦娥四号,则是作为“备份”,一旦嫦娥三号有变故,嫦娥四号便需顶上。当嫦娥三号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后,嫦娥四号要用来做什么呢?
作为此次探月工程的吴伟仁回忆说,“决定到背面去,当时受到了很多的质疑。因为即便是美国、俄罗斯都尚未做到,其难度可想而见。在美国知道我们的计划后,也非常的惊讶。”
众所周知,受地球强大的引力影响,月球始终只有一面面向地球,因此,即便人类已经成功登月,发射到月球的探测器已经有100多个,我们对月球“背面”的了解依然十分有限,因为飞临月球背面的探测器,无法透过月球球体,将信号传回地球,即便传回,也是遥感照片,距离太远。
为此,2018年5月21日,中国发射了一枚中继卫星“鹊桥”,承担月球与地球的中继传输任务。
“仅找到‘鹊桥’的定位点,我们花了两年的时间。”
“嫦娥”未动,“鹊桥”先行。在鹊桥顺利入轨后,嫦娥四号探月之旅才得以正正开始。
12月8日,嫦娥四号在西昌微信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而和以往不同的是,此次嫦娥四号携带的科学仪器设备,不仅来自中国,还有其他国家的。美国的信标机就是其中之一。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正式进入“落月”程序,历时700余秒顺利降落后,月球背面迎来了首个地球来客。
吴艳华表示,“以嫦娥四号任务圆满成功为标志,我国探月工程四期和深空探测工程全面拉开序幕。”
今年年底,发射嫦娥五号并在月球正面取样返回地球;
发射嫦娥六号至月球南极采样并返回;
发射嫦娥七号,在月球南极进行综合探测,包括对月球的地形地貌、物质成分、空间的综合探测;
发射嫦娥八号,进行多项关键技术的月面试验,包括在月球建立科研基地或科研站、进行3D打印、利用月壤建造房屋等,为共同构建月球科研基地进行探索;
2020年,我国将首次发射火星探测器。
最后,记得关注微信公众号:镁客网(im2maker),更多干货在等你!
硬科技产业媒体
关注技术驱动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