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青亭峰会闭幕,AR/VR赋能传统产业速度加快
2019年5月17日,5G元年的AR/VR变革·2019第三届全球虚拟现实产业创新者峰会”在北京湖南大厦举行。
2019年5月17日,由青亭网主办,中国虚拟现实与可视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北京图象图形学学会支持的“5G元年的AR/VR变革·2019第三届全球虚拟现实产业创新者峰会”在北京湖南大厦举行。
本届峰会重点关注在AR/VR+商业应用范畴,同时邀请众多AR/VR行业专家、公司高管、知名学者以及相关垂直行业的的代表,共同探讨在AI、5G、大数据时代,AR/VR技术应用在不同行业带来的革新,以及商业应用趋势和未来。
青亭网创始人兼CEO罗贤致辞表示:从今年过完年开始,VR /AR产业开始呈现向上增长的趋势。这种趋势表明大家在过去的两年,从2016年到2018年,产业经历了一些调整和阵痛。大家都在担忧虚拟现实是不是不行了?行业是不是面临寒冬来临?实际上根据我们的观察,虚拟现实的行业从来没有寒冬,产业只是经历周期调整,因为过去社会各界对新技术期望太高。实际上每一个技术都有一个关键节点,我们希望虚拟现实能够跟整个大的技术趋势一起去成长。
从更长远商业趋势来看,技术引领商业变革这是可以确定的,我希望虚拟现实可以成为新一轮技术变革潮流中的关键技术和基础设施,其实这也是产业界所期盼的事情。尤其是现在产业刚刚起步之时,产业需要开放、包容,大家相互合作、形成共识。坚持初心,坚定地理想对虚拟现实产业未来充满信心。
中关村虚拟现实产业园副主任李晨谈到:目前园区已吸引行业内100多家虚拟现实的企业,我们也积极帮助企业对接市场的资源,给大家进一步拓展发展的空间。同时,我们也在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出台了1+N政策体系,在全市率先建立起区级领导、百人对百企的精准服务企业机制。
探索AR/VR新技术、新趋势
首先为大家带来主题演讲的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无线产业发展部总裁朱成,他为大家带来华为5G Cloud XR将如何打造产业新生态的内容分享。他提到:随着VR、AR的诞生,将出现立体、互动、全方位的体验。未来全息时代,就不再需要手机,所以今天AR/VR企业已经占到风口上,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
华为Cloud X业务平台,包含VR开发套件、VR连接服务、以及开发社区,相信5G和云成为VR、AR的双引擎,他们的融合产生了新的商业模式,颠覆了很多生产流程。
高通XR业务中国区负责人 郭鹏带来《让XR成为每个人的现实》主题演讲,他谈到:回望过去,可以看到现在的AR/VR产品越做越好、越做越轻薄。Inside-Out结合无线化追踪,通过无线数据传输彻底去掉线缆,用更具经济效益的BOM和简单快捷的安装方式,让AR/VR更易用。
如果说过去30年高通一直致力于连接人和人,现在通过我们的技术领导力和产业合作规模化,我们正把先进的技术推广到更多领域。随着5G来临,它将更好的实现人与人、人与物地连接,真正的实现万物互联,为这个社会带来新的价值。
威盛集团副总裁、中国区执行长 徐涛在本次峰会为大家带来有关VR虚拟现实和的见解和分享。他讲到:电影《头号玩家》对VR描述得非常透彻,而且从虚拟世界,它强调是进入一个游戏的世界。我认为技术会影响世界,而且给我们带来美好的生活。HTC VIVE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在全球的占有率35.7%,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52%。
我和HTC一直在探讨一个新的概念,我们认为未来的AR、VR、5G、AI、区块链,这四个核心技术构成了未来发展的核心技术。
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5G云VR项目负责人 李可为大家带来有关5G云VR如何促进产业融合、5G在VR互动、AR解决方案等带来深远影响的相关分享。他认为: 5G到来之后,针对大带宽的业务很典型的就是高清视频、AR、VR为代表的大视频应用,预期将成为率先成熟、率先落地的5G应用之一。
除了AR、VR业务以外,中国移动希望面向未来网络和边缘计算,打造边缘图形图像的业务能力。5G也需要携手各个垂直领域,把5G能力尽可能和各个垂直领域相结合。
太平洋未来科技项目负责人 王佳梨带来《5G+AR,如何帮助我们逃离社交孤独的》主题演讲,她讲到:在4G网络下,我们经历了社交不安,我们渴望被倾听,但只有用面对面的沉浸式体验,才可以让我们真正的被理解。
为此,我们实现了只需一个普通摄像头就可完整捕捉人体3D姿态,实时完成动作和形态建模,然后通过我们的AR眼镜,就可以在现实世界看到他人的虚拟形象,最终让面对面的沉浸式体验成为现实,真正逃离社交孤独。
联想新视界副总裁 杨楠带来了主题为《5G时代的XR,传统行业解决方案破壁者》的演讲,他提到:2019年,随着AR/VR市场更加务实,以客户实际需求为中心的解决方案、让客户最为便捷的体验到沉浸感的方案及虚拟现实技术本身的发展,将成为VR/AR更落地的关键所在。
作为企业数字化智能服务方案提供者,联想新视界拥有国际领先的VR/AR增强现实技术平台,以“AR+AI+行业”为发展方向,为行业用户提供产品和服务,快速对接企业的主业务系统,帮助企业搭建专属的智能解决方案。
AR/VR优秀商业案例分享
下午的会场全部围绕AR/VR的商业案例展开,共有8家企业的案例分享。
美房云客副总裁肖涵带来了房地产行业和VR技术的结合案例分享,他提到:无界平台源于2018年底我们做整体回顾时,发现手里有2000多个楼盘数据,当时想法是能不能把VR楼盘变成VR新区,VR新区能不能变成VR城市,然后无界平台就诞生了。
通过HVR、美房圈、无界三者结合形成我们整体的产品体系,一方面自己专注于VR品质和深化落地,另外推动地产VR在市场上的发展,像贝壳这种大企业龙头的推动,也引发了行业的变革,从而让我们对产品体系有新的思考。
Pico行业商务总监 刘凯从VR/AR硬件厂商的角度谈To B市场的新策略,他认为:VR交互要放在第一位,因为人和人交流这些信息非常重要。解决了这些传输以后,从感知层面也需要做。比如触觉、嗅觉、味觉、表情、眼镜,都需要交互。从硬件层面来说要更轻量、更清楚,整个行业认为4K是基准线,因为4K是用户戴上头盔看不到颗粒感的最基础的要求。设备要更轻量,价格更轻一点,配上5G,消费者会更接受。
重庆云威科技有限公司CEO 李力讲到:我一直在想AR和VR产业,什么时候像互联网产业有这么繁荣的一天。带着这个思考我参考了互联网发展的逻辑,有两点思考。第一,要深入到具体的产业中去。第二,一定要看用户在哪,我们就去哪。
文旅项目最核心的就是内容,但好的内容稀少的本质问题还是制作成本太高。如果为一个景点定制内容的话是非常不切实际的,所以这两年我们团队主要针对VR文旅的一整套体系,可以快速低成本制作经典的3D内容,同时提供通用的大型设备的SDK,可以很方便地和硬件进行对接。
BITONE CTO 梁健从汽车零售角度切入,讲述了汽车可视化营销以及VR汽车应用领域的应用案例,他认为:我们想解决的问题有两方面,第一,用最短的时间把数据做出来。第二,从可视化层面把车做得更高效。以做整车数据为例,我们可以在1个小时之内把所有的数据一步到位。
可视化数据就是一个资产,这个资产分各种级别存在,我们放在中间维护起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有对应的数据应用可能性的方案支撑。
耐德佳联合创始人兼COO 段佳喜带来了5G时代AR的吉祥重大变化,他认为:AR会成为未来平行世界的显示器,5G技术将为其提供重要的研究通道。未来,AR头显轻量化,未来可以做到100g以内,今年甚至也有60-80g的产品,基本接近长期穿戴条件。
目前我们的watchAR头戴显示产品已拥有超过20家客户做各个行业的应用,相信随着B端应用场景的不断普及,会慢慢过渡到C端,最终会达到每个人会拥有一幅AR眼镜,就跟每个人拥有一部手机一样。
宇极新媒体创始人 杨阳带来了VR创新教室以及在大型新媒体互动方面的案例,他提出:宇极目前自研的核心产品:奇幻系列,主要针对小朋友K12教育,关注小朋友的天赋和心理健康,在整个世界收集小朋友所有的行为模式和行为数据,对小朋友的综合指数做一个客观的报表,让K12教育因材施教,同时护航他们的心理健康。
工业方面,我们提供的不止是其中一个流程,我们提供的是整个解决方案。从培训到机械设备架构、再到工业展示、工博会的模拟互动场景全覆盖,优势就是大幅降低工业展示培训成本的同时,成倍数增加互动效率。
深圳看到科技中国区商务总监周丽伟分享了全景相机行业相关的解决方案,以及在即将到来的5G时代的发展机遇。她讲到:这些年看到科技在技术研发上投入非常多,比如说我们打造了第一个面向用户直接提供桌面深度信息图的产品,也实现了目前唯一一个具备交付价值的8K VR直播方案,这些项目在研发前期,可能并不会产生效益,但一旦时机来临,它的威力就显示出来了。
今年VR行业整体变化非常大,热度比以前要高很多,根本原因还是自身技术的进步,以及5G建设的大力推动。在国家5G+超高清视频战略驱动下,市场需要更多更好的内容,进而对更高清晰度、更大创作空间、更便捷交付的VR拍摄与直播方案的需求量会大大提升。这些需求会很好地放大看到科技此前积累的优势。
七维科技创始人兼CEO 殷元江分享了有关5G和娱乐内容的一些思考,他讲到:5G环境下4K、8K的直播不仅可以秒开,而且还能在视频流中加入可互动特效,内容呈现也是高带宽带来的优势和艺术。
从2012年到2015年的春晚,到国内首次的CBA全明星VR直播,我们有了大量案例,产生一系列为内容服务的产品矩阵。
大会最后的压轴环节,本次峰会共颁发出十三项经过评选的优秀AR/VR商业应用案例奖,共计有十九家公司获奖。
祝贺以上获奖企业过去一年在AR/VR行业做出的努力,接下来我们也期待能看到更多优秀的商业应用诞生,期望AR/VR产业越做越大。
最后,记得关注微信公众号:镁客网(im2maker),更多干货在等你!
硬科技产业媒体
关注技术驱动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