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年恩怨纠葛背后,华为在美国的无奈
华为在美的艰难发展之路。
《三国演义》里赵子龙七进七出长板坡,救回刘备儿子阿斗,留下单骑救主的美名。华为从初入美国市场到被三番两次排挤出局,在美国市场步履维艰的他们到底遭遇了什么?他们犯错了吗?
就在上周末G20闭幕后的记者会上,特朗普表示,美国企业可以继续向华为出售零部件,这也意味着华为在经受一个半月的连续打击后终于可以坐下来喘口气。
初生牛犊不怕虎
在2001年情人节这天,华为的高级副总裁陈朝晖带着一小组队员工在美国成立了华为的第一个办事处。彼时的华为正在扩张海外市场,在来到美国之前,海外市场销售额已经达到了1亿美元。
随后的6月,华为在美国投资成立了研发中心,也是全资子公司FutureWei。
陈朝晖回忆刚刚进入美国市场的时候,几乎没人知道FutureWei的名字,也没机会和任何一家美国客户签订合同。
一切都在猝不及防中开始了。
据了解,华为当时制定了“三步走”战略:首先安营扎寨,进入美国市场;其次获得一些周边合同;最后打入以AT&T、Verizon、Sprint、T-Mobile 为首的主流运营商市场。
然而进入美国市场的第三年,华为就遭到了美国通信设备巨头思科的起诉,2003年1月,思科将华为告上法庭,要求华为停止侵犯思科知识产权。
这次诉讼可以说是铁证如山,虽然历时一年半后双方达成和解,华为答应停止生产Quidway系列的路由器和交换机,但对刚在美国站稳脚跟的华为打击颇大。
华为在进入美国市场的最初几年也收获了不少客户,包括Leap、Clearwire、东北无线网路公司(Northeast Wireless Networks)都采购了华为的3G设备、数据机等电信设施和服务。
华为价美物廉的产品在全球都是有口皆碑,以Leap为例,它们2006年首次购买了华为的3G设备,2007年又购入了基站,2010年采购了调制解调器。
即便如此,华为的美国市场扩张之路依然诸多坎坷,其中多起并购扩张屡屡被美国相关部门叫停。
2008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以“该交易危害美国政府信息安全”为由否决了华为试图与贝恩资本联合并购3Com。
2010年华为以200万美元收购服务器公司3Leaf的专利技术,但这些交易再次被CFIUS认为会“威胁美国安全”,华为最终与2011年2月撤销该交易。
2010年华为试图收购摩托罗拉公司的无线资产,同样被美国政府拒绝。
2010年华为试图并购宽带网络软件厂商2Wire,但并购方担心无法获批而失败。
并购项目流产之外,美国商务部、国会、外国投资委员会也会出手阻止华为和美国多家运营商的通信设备合约。
不过长期以来,美国在外企收购本土企业这件事上一直非常谨慎,尤其是涉及到网络基础设施。但是美国对待华为可以说是过于谨慎,而这种谨慎则源自他们长达数年对华为的质疑乃至指控。
从2011年开始,美国就开始频繁对华为发起各种指控,简单梳理一下包括:
2011年,美国不少媒体报道华为通过其电信设备监控或者获取情报,美国众议院开始着手调查。
2012年,美国众议院称中国两家通信设备生产商华为及中兴可能会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然而当时白宫并没有具体证据支持两家企业危害国家安全的指控。
同样是在这一年,华为被曝光违反了美国对伊朗的技术禁运,但事实是这笔涉及到技术禁运的订单早已经被取消。
2016年8月,华为曾有可能被列入AT&T5G设备供应商名单,遭到美国国会议员反对。
步履维艰的那几年,华为一边小心翼翼地扩张市场份额,一边扫清来自美国官方的各种阻挠。
同时,全球的通信设备市场格局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信厂商从原来的十余家,逐步整合为四大通信巨头:华为和诺基亚、爱立信、中兴等三家厂商占据了当时全球 3G/4G通信网络设备的绝对市场份额。
消费电子,新的挑战
早期美国对华为的限制主要集中在基站等电信设备,到了后期则是将控制的范围扩大到华为的消费电子产品。
这个周期内,从3G到4G,智能手机市场快速崛起,华为在早期迷茫一段时间后,调转方向开始做自有品牌的手机,并着手自研处理器,很快打开了消费端市场。从2016年开始,华为手机销量就冲到了全球前三。
继基础网络设备进入美国后,华为也准备进一步开拓美洲市场,然而对华为抱有偏见的美国政府再次狙击了华为的“进攻”。
双方真正的胶着状态始于2018年华为和美国最大运营商AT&T的合作破裂。
在2018 CES 期间,华为原本要对外宣布与美国第二大移动运营商AT&T达成合作,然而在官宣的前夕AT&T突然单方面要求暂停与华为在美的一切合作事项。
这场原以为是板上钉钉的合作在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的干涉下结束,彻底断了华为手机大举进入美国市场的路。合作的告吹,也意味着华为消费电子进军美国市场的失败。
众所周知,美国手机销售很关键的渠道就是运营商,包括T-Mobile、Sprint和Verizon在内的几大运营商占据了美国手机市场销量的80%。如果华为想要在美国卖出手机,运营商的路走不通,只能借助诸如亚马逊,百思买这样的零售渠道。
然而在华为和AT&T合作告吹的两个月后,百思买也开始停止从华为采购手机。
真正的暴风雨在去年的8月,特朗普签署美国《2019财年国防授权法案》,法案的第889条要求禁止所有美国政府机构从华为购买设备和服务。
这只是美国政府第一阶段的行动,2018年的年尾,美国通过加拿大政府逮捕了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指控其涉嫌违反了美国对伊朗的制裁。
这起突如其来的逮捕事件彻底激化了商业公司华为和美国政府的矛盾。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自此之后开始频繁对外发声,华为官方也极力否认来自美方的各种指控。在今年3月,华为发起绝地反击:正式起诉美国联邦政府,质疑“国防授权法案”(NDAA)第889条的合宪性,并表明有证据显示美国政府涉嫌入侵华为服务器。
如果说早期美国政府的一些动作算小大小闹,那么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可以说是对华为的重击。
今年5月,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也就是说,今后如果没有美国政府的批准,华为将无法向美国企业购买元器件,美国企业也会被禁止购买华为相关的设备。
随后,美国科技公司对此禁令做出反应,先是谷歌暂停与华为的部分业务往来,包括停止对华为手机提供谷歌相关的应用及服务,随后便有传闻称高通、英特尔以及博通等停止继续向华为供货,ARM也准备暂停与华为及海思的一切业务往来……期间还有一些学术、标准组织出来站队。
从早期以危害国家安全为由的干扰限制激化到用法律的手段禁止华为在美的所有合作,手机业务之外,5G是非常关键的催化剂,让美国将封杀华为的“舆论战”上升至具体行动。
特朗普认为5G是一场美国“必须取胜”的竞赛,在最新的一次媒体报道中,特朗普政府正在考虑出台相关政策,要求所有在美国安装的5G电信设备不得在中国设计和制造,这意味着像诺基亚和爱立信这样的电信巨头可能被迫将生产转移到中国境外。
但这场比赛因为有华为的存在,中国已经走在了前面。
就在6月底,华为表示已在全球范围内获得50个5G商用合约,5G设备发货量超过 15万个,这些合约来自于韩国、瑞士、英国、芬兰等非中国的市场,全球2/3已发布5G商用网络皆通过华为部署。
虽然自美国政府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以来,华为遭遇了接二连三的打压。但是在和美国政府多年的游击战中,他们早就做好了PlanB计划,包括海思备胎芯片的转正,以及曝出准备自研操作系统等等。
华为在美被抓住的帽子,都指向了什么?
除了美国政府的限制之外,华为在美国面临最多的指控便是各种知识产权纠纷。值得一提的是,华为在6月27日发布了创新和知识产权白皮书,并呼吁勿将知识产权问题政治化。
从上图已经结案的一些官司来看,华为确实在知识产权上犯过错,但是自始至终,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华为可能利用通信设备监视、乃至危害国家的安全。
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曾经过长达11个月的调查,于2012年10月发表了一份60页的调查报告,报告中并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华为从事间谍活动,却依然认定华为是一个威胁。
外界认为美国之所以对华为的戒备心如此之大,一方面是认为基础通信设备会影响到美国的国防安全,另一个很大的原因则是美国的地方贸易保护。
根据IHSMarkit统计的2018年通信基站等营业收入的份额排行榜,爱立信的份额为29.0%,相比2017年提高了2.4个百分点,而华为下滑了1.9个百分点,份额降至了26.0%。一年前的时候,华为刚取代爱立信成为全球市场份额第一的电信设备制造商。
如果脱离中美关系去谈华为在美国的处境显然是不现实的,各国对于基础的通信设施建设一直非常谨慎,但以政治手段完全阻断商业行为,并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则。
这也是为什么在华为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后,诸多美国企业还是通过更加灵活的方式,继续向华为供货。比如最近的美光向华为出售部分不受美国商务部禁令约束的产品,这些产品不在出口管理规范范围内,也不在‘实体清单’的限制内。
但是,从电信设备到消费终端手机以及当前的5G基站建设,做了多番努力的华为基本上还是告别了美国市场。
据路透社最近的报道,华为或剥离美国子公司Futurewei。在美国的研发部门Futurewei 正在将员工转移到新的IT系统,并禁止员工在通信中使用华为的名称和Logo。
从初入美国市场的忐忑不安到如今在政治压力下的败走远离,华为在美国的故事充满了无奈,华为可以凭实力敲开大门,但似乎并没有运气走的更远。
部分资料引用自:
1、《凭实力敲开美国大门》
2、《侠客岛:快20年了 美国打压华为从未停歇过》
最后,记得关注微信公众号:镁客网(im2maker),更多干货在等你!
硬科技产业媒体
关注技术驱动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