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观点 | 全球工业智能峰会在沪召开,这些大咖说了些啥?
当前,世界各国围绕核心标准、技术、平台加速布局工业互联网。
8月30日上午,备受瞩目的2019全球工业智能峰会在沪召开,作为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重要论坛,以“AI变革 洞见工业未来”为主题,来自政府部门、国际组织、全球领军企业和工业互联网/工业智能领域的代表超过2000人次参加。
当前,世界各国围绕核心标准、技术、平台加速布局工业互联网。我国相继发布了关于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政策措施,举办全球工业智能峰会,推动工业互联网和工业智能化发展,恰逢其时。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巡视员李颖在致辞中表示: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通过人、机、物的全面连接,支撑构建新型的制造模式和服务体系,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已经进入快车道,在网络支撑能力、平台供给能力、安全保障能力和融合应用推广方面获得可喜成绩。
随着政策发力和市场发育双轮驱动,工业互联网迎来第一波发展高潮,截至目前,具备行业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50家,重点平台平均工业设备连接数近60万台,工业APP近2000个,在石化、机械、钢铁、电子、轻工等领域催生一批新模式新业态。
同时,在本次峰会上,国家电网、中国联通、上海电气、海尔数科、创新奇智等围绕各自行业和领域分别围绕“泛在AI+能源互联网”、“5G与云网融合”、“工业互联网平台”、“AI+服装”进行了实践经验分享。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总经理阮前途发表《城市神经元系统——泛在AI+能源互联网,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
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三型两网”的思路,融入了枢纽型、平台型、共享型的概念。“三型”是目标,“两网”是手段,我们通过“两网”建设实现“三型”电网。“两网”的核心理念是智能电网跟泛在电力物联网,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骨骼跟神经的关系。坚强智能电网意味着坚强的骨骼、骨架,而让骨架真正发挥作用的是大量神经网络,触觉系统、感知系统。
范济安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发布《5G与云网融合,全面使能工业互联网》
2019年是5G正式商用的元年,同时也是5G+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的关键一年。根据近两年来中国联通在工业领域的实践,发现5G可以适用于70%以上的传统工业场景,可以借助5G的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的能力,助力传统的工业进行升级及转型。传统的工业场景往往是有限连接,IT和OT世界形成数据孤岛,大部分的系统属于本地化的部署。
上海电气集团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程艳女士,带来《工业数联:工业互联网赋能集团型企业转型发展》的主题演讲
上海电气工业互联网建设伴随着企业的服务化、数字化转型而同步开展的。数字化转型目标并不是为了转型而转型,也不是为了做工业互联网而做工业互联网,以价值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导向,通过数字化转型,能为制造业企业带来一些新收益,包括一些增量收益,包括在运营效率提升方面的收益,包括新型收入。
未来目标主要是四方面,夯实平台基础,创新商业模式,拓展平台领域,构建内外生条,真正助力上海电气高质量发展,同时在内部能力形成基础之上,向外进行赋能,也能够助力更多制造业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海尔数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谢海琴女士发表演讲,演讲题目是《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前沿实践》
海尔对整个工业互联网的理解,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对用户来讲,希望得到关于谈自己最佳体验,产品不断的迭代;第二次层次对行业来讲,涉及到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第三个层次国家角度,希望大企业赋能给中小企业;
海尔在探索上实现人单合一模式和大规模定制,通过COSMOPlat生态平台,能够给大家联结在一起,创造价值。COSMOPlat在跨行业跨领域的赋能行业包括衣食住行、康养医教,纺织服装、房车、医疗、农业等多个不同场景。
创新奇智科技有限公司举办成果发布会,创新奇智CTO张发恩亲临现场,介绍公司的AI+制造业务布局、ManuVision工业视觉平台及在多个场景的创新应用。香港怡东针织制衣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方力浩先生结合企业自身的应用实践,分享了怡东服装制造工厂采用创新奇智AI技术进行服装质检的案例。
据了解,本次峰会由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组委会主办,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AII)、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上海投资促进中心、日本工业价值链促进会等联合承办,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市工业互联网协会(筹)协办,本次峰会得到国家电网公司的大力支持,冠名开幕式全程活动,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尔数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创新奇智科技有限公司和中科云谷科技有限公司参与并支持了本次峰会。
最后,记得关注微信公众号:镁客网(im2maker),更多干货在等你!
硬科技产业媒体
关注技术驱动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