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硬件一体化渐成趋势,视觉产业市场的“新蓝海”在哪里?

韩璐 5年前 (2019-09-16)

智能时代,“计算机视觉+普通相机”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作为“硬件主体”的相机是时候升级了。

包括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等在内,人工智能的分支有很多,其中的“C位”也是变化多样。

不过落实到市场,人们最终更为关心的依旧是什么技术拥有最多市场,且变现更快?针对这个问题,视觉人工智能技术必然首当其冲。

软硬件一体化渐成趋势,视觉产业市场的“新蓝海”在哪里?

AI领域占比34.9%、行业收入排名第一,“视觉”产业市场可期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AI换脸”的争论依然没有停歇,作为其中“主角”的视觉人工智能技术也是备受争议。不可否认,这一应用背后数据隐私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但从另一方面,人们还能看到视觉人工智能技术的落地之“容易”。

清华大学曾有数据显示,在技术层面,视觉人工智能的应用在整个AI应用领域中的占比已经达到了34.9%,成为各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之一。

截至目前,视觉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在多个领域实现了落地,以安防为例,在政府对“智能安防”、“智慧城市”的大力推动下,道路监控、小区/学校安全监控、各类门禁等皆成为了视觉人工智能技术的落地场景。

中国信通院有数据统计,视觉人工智能技术在2017年凭借80亿元的收入排名AI的行业第一,时至今日,当初的数据也已经发生了变化。2018年,视觉人工智能的市场规模已经突破了100亿元,预计今年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至300亿元,另有数据预计,这一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25.5%,预计2020年的市场规模将达780亿元。

根据不同的统计标准和衡量维度,各调查机构的数据肯定是有所不同的,但无一例外的是,视觉人工智能市场还在继续快速增长,市场前景可期。

除了各调查机构的数据预期,依据资本流向也可看出某个特定市场的被看好。比如视觉人工智能,这一产业在2017年获得了超过230亿元的融资,在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当中占比超过三分之一,被称为人工智能领域“最吸金”的产业。在被称为“资本寒冬”的2018年,这一金额非但没有降低,更是高出近30亿元,达到了260亿元,可见这一市场的“吸金”程度。

到了2019年,视觉人工智能的产业热度依旧没有下降:应用方面,视觉人工智能继续在安防、智能制造、娱乐、营销等多个应用场景中落地开花;融资方面,近乎每周都有相关企业获得资本青睐,就在日前,双目立体视觉技术提供商小觅智能在Pre-B轮融资中获得由江苏民营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投资的数千万元。

软硬件一体化渐成趋势,视觉产业市场的“新蓝海”在哪里?

视觉人工智能的本质:让机器“看得清”、“看的准”

市场层面,视觉人工智能的前景是无疑是可以期待的。为什么这一技术能够拥有这么大的产业规模?因为客户有需求。

以智能机器人为例,这一AI时代下的产物需要能够面向人类提供智能服务,譬如餐厅里的服务机器人需要做到端茶送水、工厂里的工业机器人需要能够将产品精准拼接等等。在智能时代,机器人已经不再是过往孩童拿在手上把玩的玩具,而是一个功能性自动化工具。

面对来自市场的需求,为了提供更好的自然人机交互体验和智能服务,眼睛、耳朵、嘴巴已经成为当下机器人的标准配置。

数据统计,2019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294.1亿美元,由此来进行推断,机器人对于“视觉”的需求可想而知。

了解到市场有需求之后,新的问题又来了:市场对于“视觉”的需求究竟是什么?总结下来,无非是看得见、看得清、看得准三点。这其中,“看得见”是最简单的,一个最为普通的摄像头就可以做到,而“看得清”和“看得准”就没那么简单了,要求机器能够做到精准识别和避障。

在这件事情的实施上,仅仅依赖“计算机视觉+普通相机”是不可行的,其中作为硬件且不可缺少的相机是时候进行升级了。针对这一点,业内的主流偏好是“深度相机”,具体解决方案包括结构光、TOF、双目等等,在最终的效果上各有优劣。

细细来看,TOF和结构光都属于主动光,易受可见光和物体表面干扰,更适用于室内和短距离的应用场景,而纯双目适用于室内外,测量范围更大,但不适用于无纹理物体和全黑环境中物体的识别。基于此,一些公司选择将不同的解决方案相结合,实现效果的叠加。

这其中,双目结构光这一组合被更多的公司看好。基于这一组合,机器可以做到无障碍识别室内白墙等无纹理物体,同时适用于室内外和黑暗场景。不过这一组合方案并不是完美的,比如识别精度还不够高,对于这个问题,各家也有自己不同的解决方案。

这方面,小觅智能的做法是在双目结构光这一组合中加入惯性导航,后者可以为既有VSLAM的应用提供精动的云端互补数据,在效果上相比其他方案拥有更高精度和高鲁棒性,让机器看得清、看的准,实现精准定位与导航。

软硬件一体化渐成趋势,视觉产业市场的“新蓝海”在哪里?

当能够看得见、看得清、看的准之后,机器就具备了基本的“视觉”感知能力,做到定位导航和三维避障,从而实现自主移动和环境感知等功能。

如何商业化落地,一道不得不解答的问题

可以看到,从去年到今年,“商业化落地”就成为了一道摆在AI创企面前,且不得不做出解答的题目。至于最终的答案如何判定?这个还得交给市场。

就目前而言,虽然视觉人工智能领域内涌现的独角兽企业越来越多,也不乏新入玩家,但当谈及商用化落地,即使是独角兽,也不一定能给出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究竟什么样的产品才能够更快被用户接受,并在市场实现落地?从镁客网过往的采访来看,企业的回答是多种多样的,但绕来绕去终究逃不过三点:高性价比、高效、服务完备。

就“视觉”而言,算法平台的收费大同小异,彼此之间的落差并不是太大,客户最大的支出在于“硬件”这一块。众所周知,相比于激光雷达等,基于相机的视觉导航在成本和计算方式上拥有显著优势。基于双目、结构光等技术,相机不仅仅能够实现视觉定位导航,还能做深度识别与跟踪等等,做到以低成本实现高效用。

与此同时,依据近一两年的市场局势来看,“软硬件一体化”或“软硬件结合”正在成为视觉人工智能的一种新的趋势。过往,视觉人工智能企业更多的是提供软件平台层的服务,让客户通过调用API接口等方式实现人脸识别、精准定位等等。发展到现在,这种仅仅基于软件平台的服务模式正在潜移默化的发生变化,一些以往提供这一类服务的公司渐渐地开始涉足硬件产业,研发并提供相机等终端硬件产品,

这一前提下,诸如小觅智能这些早早涉足软硬件一体化的公司逐渐开始尝到甜头。眼下,小觅智能已有超过5款双目标准模组产品在市场上销售,包括小觅双目摄像头标准版、小觅双目摄像头标准彩色版、小觅双目摄像头深度版、小觅双目摄像头深度Mobile版等。落地上,包括服务机器人、扫地机器人、安防机器人、无人车、无人机和辅助驾驶ADAS在内都能够成为小觅智能产品的应用场景。

软硬件一体化渐成趋势,视觉产业市场的“新蓝海”在哪里?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产品质量把控一直是硬件产品研发商最为需要关注的问题之一。硬件产品产业链覆盖了多个产业圈,若企业想要在产品成效、质量上实现更好地把控,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的让自身覆盖产业上中下游。

围绕这个问题,小觅智能也是类似考量。目前,他们已经打通“芯片+模组+硬件+产品”的完整产业链,包括在FPGA上实现的双目深度计算、以双目为核心的三维视觉模组、VIO视觉里程计、VSLAM视觉定位导航、3D避障、行业解决方案等。这意味着,小觅智能已经能够从根源处开始着手,把控产品的关键流程。

眼下,在商用服务机器人、物流移动机器人、扫地机器人、体积测量等领域,小觅智能已经与一些头部企业相继签订了合作协议。就目前而言,机器人等多个领域对于“视觉”都有着极大的需求,小觅智能能不能拿下更多市场,依照目前的产品和客户矩阵,值得期待。

最后,记得关注微信公众号:镁客网(im2maker),更多干货在等你!

镁客网


科技 | 人文 | 行业

微信ID:im2maker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硬科技产业媒体

关注技术驱动创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