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正式命名新冠病毒所致疾病为COVID-19,并称疫苗最快还需18个月
选择这个名称是为了避免指涉特定地理位置、动物物种和人群,符合国际避免污名化的标准。
在蔓延至25个国家,超44000个人确诊后,新冠病毒所致疾病有了正式命名,COVID-19。
北京时间2月11日晚,WHO(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所致疾病正式命名为COVID-19(Coronavirus Disease 2019,冠状病毒疾病2019),其中CO代表冠状(Corona),VI代表病毒(Virus),D代表疾病(Disease)。
谭德塞解释,选择这个名称是为了避免指涉特定地理位置、动物物种和人群,符合国际避免污名化的标准。
而在疫苗研制问题上,谭德塞则表示首批疫苗最快还需要18个月才能面世,目前只能通过现有方法进行防控和应对。
COVID-19有了正式命名意味着什么?
在去年12月“武汉肺炎”这一名词传播的一开始,大多数人对此并不了解,仅知道这是一种发自武汉的“不明原因肺炎”,更别说相应的防控和治疗了。直到今年1月7日,实验室分离、鉴定并明确了这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大家对此的重视才陡然提升。
1月30日,WHO给了这一病毒所致疾病临时名称,2019-nCoV,其中 2019代表首次出现的年份,n代表新发,CoV代表冠状病毒,并建议将所致疾病命名为“2019-nCoV急性呼吸疾病”。
2月8日,国家卫健委将新冠病毒感染所致肺炎暂时命名“NPC”,即“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的缩写,却被部分网友们戏称为“No CP”、“你差评”等。更有甚者,在国际上很多媒体对这一病毒直称“Wuhan Coronavirus”和“Chinese Virus”,一时间污名化和地域歧视乍然而起。
也因此,WHO将新冠病毒所致疾病正式命名为COVID-19将有效的杜绝上述问题,也将为未来的具体防治工作和进度通报提供一些便利。不过在解决了命名问题后,更重要的问题也随之而来,疫苗什么时候能来?
疫苗研制还需18个月,我们现在能做什么?
18个月,这并不是一个能令人高兴的时间,因为对当下的情况而言,实在是“太长了”。
不过好消息是,当前各界在抗击疫情上均取得了一些进展。防控方面,核酸、抗体检测试剂相继研制成功并批量使用,火神山、雷神山、方舱医院已开始批量收治患者,全国疫情整体呈下降趋势;治疗方面,COVID-19毒株成功分离、瑞德西韦正式进入III期临床试验、治愈出院病人越来越多等都是抗击疫情前线传来的好消息。
其中,瑞德西韦是一种核苷酸类似物,原理是抑制依赖RNA的RNA合成酶(RdRp),一开始是针对埃博拉病毒所开发的。由于冠状病毒里同样有RdRp,所以业内研究者推测其对冠状病毒也有效。目前,由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曹彬牵头,吉利德提供的瑞德西韦已正式在武汉进入III期临床试验,试验预期4月27日结束。如果III期临床试验结束,其有效性得到验证,该药预计也能马上应用。
与此同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及其团队还公布了阿比朵尔、达芦那韦两种药在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最新研究成果,其中阿比朵尔可显著抑制病毒对细胞的病变效应,达芦那韦抑制效率则达280倍。
也因此,在疫苗面世之前,做好当前的防控和治疗工作仍是重中之重。与此同时,对药物和治疗方法的研究也需加快进行。对此谭德塞也表示,“尽管疫苗研发尚需时日,但目前已经有许多可以有效防控这一病毒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当下我们必须竭尽全力使用现有‘武器’来对抗这一病毒,同时为长期斗争做准备。”
最后,记得关注微信公众号:镁客网(im2maker),更多干货在等你!
硬科技产业媒体
关注技术驱动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