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正式进军动力电池市场,全球汽车电池行业即将迎来“群雄混战”

王饱饱 3年前 (2021-04-08)

电动汽车产业方兴未艾,动力电池已然“群雄逐鹿”。

昨日晚间,比亚迪在重庆举办了新车上市发布会。

除了发布四款新车,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还带来了一个震动行业的消息:比亚迪研发的刀片电池“开始向全行业外供”。

一语惊四座。

虽然行业内早有传闻,比亚迪将对外销售其精心研发的刀片电池。但昨日的正式官宣,对动力电池,乃至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都无疑是一记”地震“。

作为新能源汽车核心的“三电系统”之一、能决定车辆续航里程的动力电池,堪称是电动汽车最核心的零部件。其在整车中的价值占比最高可达40%以上。

因此,无论在技术还是商业层面,动力电池对新能源汽车厂商乃至整个产业,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回望过去一年的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数据,位列三甲的分别是中国的宁德时代,韩国的LG化学和日本的松下。这三家企业占据了全球市场60%以上的份额。堪称电池行业的“三国杀”。

而这一局面,会被雄心勃勃的比亚迪打破吗?

曾经韬光养晦的比亚迪,如今已锋芒渐露

提起比亚迪,如今好像鲜有人知其曾经是靠做电池起家的了。

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的比亚迪,最早凭借制造镍镉和镍氢电池起家,并成功打破了外企对国内充电电池市场的垄断。2003年曾成为全球第二大充电电池生产商,是摩托罗拉和诺基亚的首个中国电池供应商,并在同年开始了其在汽车行业的征程。

放眼全球,比亚迪能够自主完成从造电池到造车,堪称是中国乃至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最完整的企业。而令人意外的是,多年来,比亚迪研发生产出来的车载电池,主要都是供自己使用。只有少部分产能是留给国内的合作伙伴。

但对于动力电池的研发创新,比亚迪却一刻也没有停过。

2020年3月,比亚迪向外界正式公布了其研发的刀片电池,这一消息迅速挑动了三大电池厂商的神经。

比亚迪宣称“刀片电池拥有其他动力电池无法企及的安全性,并且兼具长寿命和长续航,它的诞生重新定义了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标准, 引领了全球动力电池安全新高度。“,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甚至信心满满的表示“刀片电池的发布,将把‘自燃’这个词从新能源汽车字典中彻底抹掉”。

随后知名汽车媒体“汽车之家”发布了一条关于“针刺实验”的视频。视频中,号称对动力电池安全性能最苛刻的“针刺试验”,分别对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以及比亚迪刀片电池进行了测试,充分展示了刀片电池的安全能力。

该视频在网上引起极大关注,为刀片电池狠狠打了一次正面广告。

对此,其他厂商不可能坐得住,开始不断对刀片电池发出质疑。

同年5月11日,在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就利用回复问题时,暗指了比亚迪的“针刺试验”是“滥用测试”。

出于对自家产品的自信,宁德时代在5月22日和23日先后发布了两个测试视频,力图证明宁德时代的三元锂电池同样能够通过针刺测试,不过其中一段视频钢针刺向电池包而发生折断,另一视频则因为角度和清晰度问题不能完全看清,引起了广泛质疑。

5月24日,宁德时代索性直接点名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公开表示认为其并不是100%安全,并呼吁新国标《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取消针刺测试。

刀片电池给同行带来的压力,可见一斑。但市场份额占优的同行,为何如此紧张比亚迪的入局

属于中日韩的动力电池江湖:三足鼎立意气风发,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随着电动汽车市场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动力电池这块江湖也迎来了无数豪杰。但不像互联网行业的“马太效应”,头部玩家们的宝座并不是稳固的。正如文章开头的统计所示,目前中国的宁德时代,韩国的LG化学和日本的松下确实领跑全球市场,但谁能拔得头筹或被其他玩家超越,或许也只是一个巨额订单的事,因此,三位巨头,也各有各的忧患。

紧抓着中国市场半壁江山的宁德时代,国际化不仅仅是扩张,也是自救。

成立于2011年的宁德时代,面对另外两位老大哥LG化学和松下,可以说是绝对的后起之秀,成立十年有余,就已经有笑傲江湖的能力,在与其他国际公司的比拼中不落下风。

目前,宁德时代不仅供货给国内的“造车新势力”——理想、蔚来、小鹏等新能源汽车新贵,更重要的是拿下了上海特斯拉的订单,这对宁德时代长远的发展无疑是有决定性的作用。

但令人警惕的是,目前宁德时代95%的电池产能都供给了国内客户,虽然拿下了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但也让南德缺少了选择的余地。而国内市场并非风平浪静。

有专家指出,2019年1-9月,LG化学、松下电池等外资企业在我国动力电池市场的份额仅为0.35%。而2020年外资企业的整体份额已提升至15%。专家认为,随着外资企业与国内主机厂合作的深入,上述比例预计还会持续攀升

居安思危。2019年,宁德时代投资18亿欧元,在德国图林根州建设首个海外工厂,剑指欧洲市场的同时,也希望能分担一些国内的竞争压力。

动力电池是松下的“救命稻草” ,但摆脱对特斯拉的依赖势在必行

历史悠久的松下在1923年就曾涉足于电池研发市场,对电池市场有着天然的敏感度,曾在消费电池领域叱咤风云。不过时过境迁,低利润的消费电池市场已经无法让松下更进一步,并给松下的业务带来了拖累。松下开始将重心从利润低的消费电子产品转向电池、工厂机器和零部件,并在此过程中与特斯拉产生了关联。

作为特斯拉的投资者和电池供应商,两者的关系可谓一路纠葛,不过不管怎样,特斯拉的雄起带动了松下顺利转型到动力电池,并成就了其领先地位。

不过,随着特斯拉开始了引入更多电池供应商、自研发电池等动作,与松下之间曾经的美好已随风而去。尽管目前仍在为特斯拉提供电池,但现在松下人心中想的已经是如何摆脱对特斯拉的依赖。目前松下已经和丰田、卡罗拉等公司展开合作。

蒙眼狂奔的LG化学,安全问题是绕不过去的坎

作为一家给人“激进”印象的企业,近两年来LG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建厂,力图在2020年将产能扩展到110GWh,这一数值是松下的两倍

但走的快,往往意味着走的不稳。

电动车Kona是韩国现代旗下一款纯电车型,LG化学为其供应电池。但自2018年以来,该款车型已经遭遇了至少15次起火事故。而雪佛兰旗下的Bolt也出现过电池起火事故,同样采用了LG化学所供电池。无奈之下,两者分别召回了8.2万和6.9万辆电动汽车。

LG化学不仅因此赔付了高额的费用,其品牌形象和厂商的关系也大受冲击

目前大众汽车、现代汽车都正在逐渐放弃LG化学的电池产品。对LG化学来说,比起跑得快,“安全”是他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为什么比亚迪决定对外销售刀片电池?

三巨头们虽然各有各的烦恼,但其实力仍不容小窥。笔者认为,比亚迪决定此时入局动力电池市场,应该出自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全球动力电池的市场需求依然很大,产能仍旧短缺

韩国市场研究机构SNE Research在报告中提到,2019年全球动力电池市场价值约为434亿美元,预计在2020-2026年期间将以超过16%的速度增长。另有机构预测,到2025年,动力电池的市场需求将达到944亿美元。

而根据目前各企业的发展情况,SNE Research认为,全球电池装机量(电动车板块+储能板块)将在2023年出现供不应求的状态,而在电池出货方面(电动车+储能板块),短缺情况则会提前一年,2022年便会开始出现,动力电池供应商需要更多扩充有效产能。

巨大的市场需求与产能空缺,是比亚迪决心入局最现实的基础

其次,动力电池的市场竞争未来会不断加剧,早进入市场早抢占份额为妙。

通过我们上面的介绍,大家可以知道,现在的动力电池市场还没有人可以一直称王。并且,在三家动力电池企业各自的问题中,还潜藏着一个共同的深度隐患,就是对特斯拉电池需求的依赖。

而随着特斯拉自研发电池的进展,对供应商的要求会越来越苛刻,需求甚至会逐步降低,直到有一天特斯拉完全可以自给自足。而在这过程中随之而来各家空下来的产能如何消化将成为巨大问题,对订单的争夺将进入空前的激烈状态。早入局可以早抢占市场份额。

最后,则是对刀片电池的强烈信心

4月6日时,比亚迪就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后续车型将逐步使用刀片电池。

而昨日晚间的发布会上,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正式宣布:“从即日起,比亚迪旗下全系纯电动车型,开始全面搭载刀片电池,全面启用针刺测试作为企业标准“。

并且他表示”几乎每一个你能想到的汽车品牌,都在与弗迪电池洽谈合作。刀片电池将陆续搭载在国内外各主流品牌的新能源车型上“,”刀片电池将动力电池的发展引回正道,并将引导行业变革”。

某种意义上,比亚迪已经对全行业下了战书,这是一场挑战所有对手的豪赌。而背后折射出的是对刀片电池的无比自信。

而对比亚迪自身,扩大刀片电池业务规模也是势在必行。这是增强采购竞争力和提高生产效率的一剂良方,有利于降低自产汽车的成本。

一边是通过刀片电池增加收入,并为动力电池行业确立新的标准,一方面可以降低自用产品的成本,对比亚迪来说正是上策。

结语

随着入局动力电池产业的企业越来越多,我们相信即将看到一番精彩纷呈的科技之战和商业之战。电动汽车产业正处于旭日东升之时,动力电池群雄逐鹿的好戏仍不会停止上演。幸运的是,你我都是这个变革时代的见证者。

最后,记得关注微信公众号:镁客网(im2maker),更多干货在等你!

镁客网


科技 | 人文 | 行业

微信ID:im2maker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硬科技产业媒体

关注技术驱动创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