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中国空间站首次“开门迎客”

韩璐 3年前 (2021-06-17)

未来一年半,我国还将进行8次发射任务,完成之时,也意味着中国空间站的正式建成。

9点22分,点火!发射!

就在刚刚,搭乘着我国三名宇航员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点火升空。

这是我国第七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距离上一次载人航天飞行,也已经过去了5年。

而与此前6次飞行任务不同的是,在“居住环境”上,这一次不再是7m³或是15m³的“筒子楼”,而是有着110m³的“大平层”——天和核心舱。

图 | 天和核心舱此前在珠海展览

在功能区划分上,天和核心舱分别设置了生活区和工作区。生活区内有独立的睡眠区、卫生区、锻炼区,还配有太空厨房及就餐区。

今年5月29日,携带3名航天员消耗品、舱外航天服、平台物资与在轨运行的天和核心舱进行交会对接,其主要任务是为空间站提供补给,给航天员日后在太空的生活与工作提供保障。

上天之后,3位宇航员要做什么?

未来,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三名宇航员将在天和核心舱停留3个月。这也将打破我国航天员太空驻留时间的记录。

至于所执行的任务,简单来说,就是维护,具体内容包括:

1、开展核心舱组合体的日常管理。包括天和核心舱在轨测试、再生生保系统验证、机械臂测试与操作训练,以及物资与废弃物管理等;

2、开展出舱活动及舱外作业。包括舱外服在轨转移、组装、测试,进行两次出舱活动,开展舱外工具箱的组装、全景摄像机抬升和扩展泵组的安装等工作;

3、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进行空间应用任务实验设备的组装和测试,按程序开展空间应用、航天医学领域等实(试)验,以及有关科普教育活动;

4、进行航天员自身的健康管理。按计划开展日常的生活照料、身体锻炼,定期监测、维持与评估自身健康状态。

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三位宇航员中,有一位已经是第三次参与载人航天任务,他就是特级航天员聂海胜,在此次任务中担任指令长。另外两位宇航员,特级航天员刘伯明参与过一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二级航天员汤洪波是首次飞行。

下面,我们来具体看看三位宇航员的“航天简历”:

未来一年半,还有3波宇航员等待“入住”空间站

依据我国空间站任务的规划,2021—2022年,我国将接续实施11次飞行任务,包括3次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以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于2022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实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三步”的任务目标。

这之前,在今年4月底和5月底,已经分别成功发射空间站天和核心舱以及天舟二号,目前双方对接之后组合体状态良好。

加上此次神舟十二号的发射,未来最多一年半时间内,我国还需要执行8次飞行任务,分别是2次舱段发射、3次货运飞船以及3次载人飞船发射。

中国自己的空间站

中国空间站总体构型是3个舱段,包括“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Ⅰ和梦天实验舱 Ⅱ,每个舱都是20吨级,整体呈T字构型,可在轨运营10年以上。

其中,已经发射并完成在轨测试的天和核心舱是中国空间站未来的管理和控制中心。

形态上,天和核心舱就好比树干,其他两个舱段都会连接在它的接口上,像树枝一样往外延伸。

此外,天和核心舱还有三个接口,将分别用于对接一艘货运飞船、两艘载人飞船。同时,它还有一个供航天员出舱活动的出舱口。也将承担来往天舟货运船和载人飞船的对接。

而说起空间站,很多人最先想到的是国际空间站,这是目前在轨运行最大的空间平台,是一个拥有现代化科研设备,可开展大规模、多学科基础和应用科学研究的空间实验室。它的规模大约有400多吨,由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日本等16国联合,先后经历12年建造完成。

但是,国际空间站并未向中国打开大门。既然如此,那就自主研制建造,这也是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制定的载人航天工程任务的“第三步”:

第一步是载人飞船阶段,在此期间完成了载人飞船的研制,实现了航天员天地往返等目标;

第二步是空间实验室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国不仅掌握了出舱、交会对接技术,成功对航天员中期驻留太空进行了验证,还成功验证了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完成了运送货物补给等任务;

第三步就是空间站建设阶段,我国将建造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

而需要注意的是,与体型庞大的国际空间站不同,中国空间站为百吨量级,采用规模适度、留有发展空间的思路,既可以满足重大科学研究项目的需要,又同时具备扩展和支持来往飞行器对接的能力。

具体来看,中国空间站任务分为关键技术验证、组装建造和运营三个阶段。目前正处于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发射任务包括天和核心舱、两艘载人飞船、两艘货运飞船。

这一阶段,我国将在轨验证空间站推进剂补加、再生生保、柔性太阳电池翼和驱动机构、大型柔性组合体控制、组装建造、舱外操作、在轨维修等7大关键技术,为实施空间站组装建造和长期运营任务奠定基础。同时,航天员将开始实际参与建造空间站。

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结束后,空间站就将进入组装建造阶段。届时,我国将发射“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进行空间站基本构型的在轨组装建造。

等待11次发射任务全部完成,也就意味着中国空间站的正式建成。

最后,记得关注微信公众号:镁客网(im2maker),更多干货在等你!

镁客网


科技 | 人文 | 行业

微信ID:im2maker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硬科技产业媒体

关注技术驱动创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