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系侵权?!宁德时代起诉中航锂电,中国动力电池迎“变天”
龙头和黑马的专利之争,会让动力电池的江湖”变天“吗?
暗流涌动的中国动力电池江湖,昨天突然响了一记炸雷。
7月21日下午,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对多家媒体确认:公司已就中航锂电专利侵权案递交起诉书,并且获得受理。
宁德时代认为,涉案专利涉及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此次涉嫌专利侵权的电池已搭载在数万辆车上。并有消息人士对媒体透露,中航锂电涉嫌侵权的范围,覆盖了宁德时代的全系产品。
面对宁德时代的公开表态,中航锂电没有选择沉默以对。
7月21日晚间,在侵权消息传出的几个小时后,中航锂电迅速给出了回应。其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上表示:截至目前,公司未接到起诉状。并坚称其以自主研发为本,产品经过专业团队的风险排查,以保障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镁客网注意到,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的统计,2021年上半年,中航锂电装机量位居国内第四,紧追位居二、三位的比亚迪和LG化学,正处于高歌猛进的态势。
而有法律界人士对媒体表示,中航锂电一旦败诉,全系产品可能面临禁售。这意味着,中国动力电池江湖,似乎正在迎来巨大的变动。能被“龙头”宁德时代如此重视,中航锂电究竟是什么来头?
中航锂电:是老兵,也是黑马
镁客网注意到,相对于2011年才开始独立创业的宁德时代,2007年就进入该市场的中航锂电,算得上是个“老兵”,也是亲眼见证了宁德时代崛起的“老对手”。
回顾历史,中航锂电的的命运,没有宁德时代那么顺风顺水。创业这些年,公司经历了联合创始人出局、重组、改变业务方向等一系列大的调整。可以说,中航锂电并未完全抓住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巨大红利。
但随着新的“掌门人”刘静瑜接任和新的战略转型,2019年后,中航锂电的情况正在慢慢变好。
数据显示,在对商用车和乘用车两方面的装机量数量对比上看,中航锂电从2018年的七三开,变为2019年商用车装机量仅占其总量的千分之十五,中航锂电把业务全面转向到乘用车方向,重注“押宝”乘用车市场。
事实证明,找到正确方向的中航锂电,正在快速追赶并超越其它中国厂商。
依照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的数据统计,2020年,中航锂电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为3.55 GWh,市场占有率5.6%,排名行业第四。排在宁德时代、比亚迪和LG化学之后。而今年一季度,中航锂电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2.19 GWh,市场占比6.9%,继续稳坐第四的位置。
另据高工锂电网的数据,2021年1-5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总量87.1GWh,同比增速为158%;中航锂电装机量为2.9GWh,同比大幅增长501%。
如果仅看5月份的话,全球动力电池装机总量20.5GWh,同比增长193%;中航锂电装机量0.73GWh,同比增长267%,是全球增速最快的动力电池供应商,堪称成了动力电池赛道的一匹黑马。
形势一片大好,也给了中航锂电和投资者更多的信心。今年6月初,中航锂电对媒体透露,已经计划在明年进行IPO。而在去年年底,中航锂电进行了一轮增资扩股,将注册资本由69.9亿元增至127.6亿元,股东数量由6家上升至35家。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一家新晋股东就是小米投资的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持股比例2.2826%,认缴出资额约3亿。
想要一统动力电池的江湖,宁德时代能把握住吗?
后来居上的宁德时代,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和对市场的敏锐判断,成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浪潮中最大的赢家之一,目前牢牢占据着中国动力电池市场的半壁江山。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彻底的高枕无忧。
根据SNE Research的数据统计,2020年,随着中国市场取消了白名单限制及得益于欧洲市场的强力增长,LG化学开始快速追赶宁德时代,在宁德时代同比增幅只有2%的情况下,LG化学增速150%,距离王位只有一步之遥。
而从国内来看,基于市场占有率已经有绝对的优势,宁德时代增速也已经开始放缓。同样是来自高工锂电网的数据,今年1-5月份,宁德时代增速为262%,落后于国轩高科的320%和中航锂电的501%。
外有强敌虎视眈眈,内有黑马伺机而动。尽管在资本市场上正是风光无限,但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宁德时代必须要尽快做出回应。
镁客网注意到,就在今年两会期间,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提交了两份提案,其中一份名为《关于加强对锂电池知识产权保护的提案》,显示了宁德时代对专利方向的高度重视。
如果按照法律人士的说法,被定位侵权的产品将全部禁售,那无疑将是一记致命的“杀手锏”。
据观察,事实上,这并不是宁德时代的首次在专利方向上的维权行为。去年,宁德时代就曾对以侵犯电池防爆技术等方面的专利为由,对国内厂商——江苏塔菲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起过诉讼。
而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统计,今年上半年,塔菲尔新能源的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为0.64 GWh,市场占有率为1.2%,排名第9。
按照宁德时代对媒体的说法,该起诉讼已经获胜。但具体是如何造成侵权的,有哪些相关判决结果,目前虽未查找到公开资料。不过,这已经足够给其它厂商敲响了警钟:竞争终将走向规范化,“小聪明”行不通了。
放眼全球市场,除了宁德时代,其它中国厂商仍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稳定地占据一席之地。而对专利技术的不懈投入,可能是拉开与对手差距的最大倚仗。毕竟,在这个风起云涌的技术变革时代,手中的专利最有可能成为决定性的实力。
最后,记得关注微信公众号:镁客网(im2maker),更多干货在等你!
硬科技产业媒体
关注技术驱动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