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华清科盛王凡:最完美的智慧物流,应是人与机器的“共舞”
未来的智能物流先别管是什么技术,大家的这个目的一定是要以灵活柔性高效为主。
说起智慧物流,你的脑海里是否会出现这么一个画面:
在偌大的仓库里,原本忙碌穿梭的工人们,已经被无数物流机器人给替代。
这些机器人依靠设定好的程序,灵活地穿梭在货架和传送带之间,准确无误地进行搬运,分拣等一系列工作。
或许你会认为,全自动化的无人仓库就是智慧物流的未来形态。
但华清科盛CEO王凡先生却告诉镁客网:“在智慧物流里,如果失去人的配合,机器的效率反而会降低。”
作为行业内最早探寻工业物联网的企业,华清科盛创新性提出“轻量级智能物流自动化”这一理念,突出了人在物流中的重要性。
借着采访的契机,王凡向镁客网介绍了华清科盛在智慧物流上的独特见解。
利用工业物联网技术,实现物流升级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智能硬件等技术手段在物流业务场景中不断突破和渗透,智慧物流已逐渐从理念走向实际应用。也正是在新技术的加持下,物流这一原本“低调”的节点,开始从幕后走向台前,成为对整个产业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一环。
对于有资金实力的企业来说,开头提到的全自动化仓库自然是升级改造的首选,其优点和效率性不言而喻。但其高昂的改造成本,是其他中小型企业所难以承受的。
数据显示,市场上全自动化仓库需要5-8年才能回收成本。但如果选择“后台软件+人工操作”的信息化改造,只需1-2年即可回本,因此目前绝大多数企业选择通过软件的方式来升级物流环节。
也正是瞄准企业的巨大需求,华清科盛从2011年开始进入物流行业,从软件层面帮助企业实现仓库低成本、智能化改造。
王凡表示:“自己的创始团队都是世界500强的智能制造团队背景出身,对于整个工业体系尤其是制造环节十分了解。”
正是出于对行业的敏锐嗅觉,王凡和他的团队发现,工厂在进行自动化或智能化升级时,会被传统的工业架构体系束缚,原本工厂里只有货物这项固定资产,但如今却加上了人、车等流动性资产,因此想要从软件层面升级十分困难。
而工业物联网的出现,带来了一套全新的架构,这些具有流动性的因素都可以在这套架构之下进行数据分析处理。
在这里,王凡给镁客网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仓库里的有一辆AGV搬运小车,他会按照设定好起点和终点进行工作,如果中途机器人多了一个空位,那么他可以中途顺带多运一批货。就好比一辆顺风车,在中途有空位的时候,可以顺道载客。”
在原有的体系下,机器人只会按照固有的线路进行前进。但在工业物联网的辅助下,工人可以发现这个空闲的机器人,让他顺带一批货物,这样就可以有效执行效率。
读到这里,你们或许会发现,人的因素在华清科盛的解决方案里依然占据着相当大的地位,甚至从“执行者”变成了“命令者”。
“企业真正去思考的,不是用机器去取代人,而是要达成人机混合自动化。当各个区域各个岗位都可以随意的去调配机器跟人数的搭配的时候,这才是最理想的一个状态。”王凡解释道。
如果用一个专业名词去形容这种“人机共存”的状态,那就是工业物联网下特有的“物流柔性化”。
机器与人的“刚柔结合”
何谓“物流柔性化”,一方面是指根据客户的消费需求,灵活地组织和实施物流作业。另一个角度来看:人的柔性,正是对于机器的刚性,两者相互补充。
在谈到全自动无人仓库时,王凡表示:机器是存在它的能力上限的,假设这片区域规划好了无人化、自动化之后,一旦该区域的业务波动超过了设计的能力上限时,就会出现我们常讲的爆仓。
在这种情况下,机器很难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例如亚马逊的智慧小车,即使已经做到了业内领先,但如果将它放到程序以外的地方,就很难再去找到目标。这其实是行业内一直未解决的问题之一,即使是百亿产值以上的头部企业,他们也经常会遇到这种问题。
所以说,单纯去推动自动化或是无人化,会将机器与人之间的关系割裂。
从华清科盛的“轻量级智能物流自动化”可以看到,这套解决方案首先让机器人变得更加智能,依然保留人的执行功能,而将计算、交互和决策交给智能设备和信息系统。
下一步,再将计算、交互和决策等环节交给机器人,最终帮助客户最终实现物流解决方案的全自动化。
在这里,王凡再次以出行平台作为例子:假如现在你高峰期想要打车去到一个目的地,但此时排队等候的人还有200多人,后台在主动感知排队困难时候,会建议你骑自行车骑一段路,然后到另外一个地方再去打车,这样就十分灵活。
从这段过程来看,我们的目的是为了到达另一个地方,而出行平台给予我们不同的方案灵活选择。而华清科盛所做的事情,就和出行平台一样,他们既不生产“车”,也不会生产“自行车”,但他们可以通过工业物联网等技术,将不同工种的人或者别的区域的机器设备混合调用并搭配,从而最大限度完成任务,提高生产效率。
这就是柔性物流的魅力所在。
结语
当未来自动驾驶普及,堵车不再成为人们的困扰,是否意味着人们就坐地铁或骑自行车的需求就会降低?
其实不然,人们依然会选择最灵活的交通方式。
放到物流上也一样,正如王凡说的那样;“未来的智能物流先别管是什么技术,大家的这个目的一定是要以灵活柔性高效为主。”
这里就回归到智慧物流的本质,其目的还是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我们再回顾整篇采访,华清科盛一直再致力于寻找物流行业人、机器人,物之间的最佳平衡点。这种“最完美”的智慧物流,正是人与机器的“共舞”。
最后,记得关注微信公众号:镁客网(im2maker),更多干货在等你!
硬科技产业媒体
关注技术驱动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