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连续24小时定位、知乎4天获取3w+信息……用户还有隐私可言吗?
网友批评:这种行为恶心至极。
“太恐怖了,美团App连续24小时定位我,每5分钟一次,这是要干什么?”
一则来源于网友@轩宁轩Sir的爆料,为已经处于水深火热的美团又添上一把火。
在他上传的录屏视频中,我们能够看到后台的记录显示,美团App以5分钟为间隔索取定位信息,时间从凌晨持续到深夜。
而从昨天网友爆料到现在,美团还没有出面进行回应。
前有微信“悄悄读取相册”,后有美团“偷偷定位”
值得注意的是,8-10日的仅3天时间内,就已经有多款iOS版手机App被曝出“偷偷”读取用户数据,且都是知名的主流App。
比如微信,8日由用户爆料称,新版iOS 15“隐私”功能的“记录App活动”,可以存储7天内App访问位置或麦克风等数据。
也是基于这一功能,他发现微信在用户为主动激活应用的情况下,在后台数次读取相册,每次读取时间40秒至1分钟不等。
而不仅仅是微信,随后QQ、淘宝等多款App也被发现存在后台频繁读取用户相册的行为。
“这种行为恶心至极。”该网友这样批评。
同时他也提出质疑:
为什么要这么操作,究竟读取了什么额外信息,如何处理用户隐私?读取用户隐私信息必须要让用户知情,这是底线。
此外,就在美团被爆料的同一天,知乎也被网友@求求你收手吧别sao了在微博曝光,声称从7号到10号下午4点14分,知乎共获取手机信息32640多次,平均10.59秒手机一次信息,顶峰时更是在1分钟内收集1127次,平均1秒20次。
看到这里,面对手机App在后台“偷偷”读取用户数据的行为,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
广大网友:一个手电筒App都要定位、通讯录,用户还有隐私吗?
用户还有隐私可言吗?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组来自小米的数据。
今年1月,小米MIUI隐私保护能力建设研发团队公布一组统计数据:
平均每部手机每天会被App定位3691次,相册和个人文件每天被App访问2432次,App在后台每天尝试悄悄地启动783次,有超过40万个App可以直接读取用户的剪切板。
不可否认,有些App获取部分权限是在合理范围之内的,譬如导航类App的定位等等,但现实情况是许多App意图获取非必要权限,甚至一款输入法,或者是一款手电筒App,都会向用户申请授权通讯录、信息,甚至是定位权限。
就在今年6月份,包括keep、今日头条、腾讯新闻、虎牙直播等共129款App被通报存在“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情况”,具体比如收集与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未经用户统一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等等。
有时候更为气人的是,如同网友所说:
不给权限,就不给你用。给了权限,一直读取你的隐私。现在,每个人都活得跟透明人一样。
而在美团“连续24小时定位”事件逐步发酵之后,我们也看到了更多网友对于“用户隐私”的探讨。
一一看下来,多数用户都站队“用户已经没有隐私”,并列举了自己生活中碰到的实际案例:
一些用户也表达了对那些不授权就不给用这类“流氓软件”的无奈,甚至有些“自暴自弃”了:
同时,在这四面八方的抱怨声中,一些用户也在发声,希望国家赶紧出手整治这类现象:
而说到国家管制,这里倒真有一个好消息——自11月1日起,正式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以下简称《个人信息保护法》)。
这是一部用于保护个人信息的专门法律,也是国内首部个人信息保护法。
距离法槌落地还有20天,美团们会如何?
其实,在法律正式出台之前,用户与平台之间已经围绕“个人隐私”对战了多个轮回,其中之艰辛,外界有时候也肉眼可见。
以被称为“个人信息保护第一案”的法学博士凌某状告抖音案为例,其起诉抖音非法获取、保存并利用其姓名、手机号码、社交关系、地理位置、手机通讯录等个人信息,期间并邀请了多位专家辅助人出庭,最终也是耗时1年半,前后历经6次开庭才最终取得胜利。
而《个人信息保护法》,一方面,平台被“要求”不得过度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个人信息,不得大数据杀熟,对人脸信息等敏感个人信息的处理也做出规定;另一方面,用户个人也被赋予了“撤回同意”权利等等……
只能说,用户的知情和同意并非是企业收集、使用和加工个人信息的“免死金牌”,而《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施行,则是为企业对个人信息的采集和使用制定了一个“底线”,也让个人维权成本和难度得以降低。
届时,当用户手上持有“利剑”,美团们会如何呢?
最后,记得关注微信公众号:镁客网(im2maker),更多干货在等你!
硬科技产业媒体
关注技术驱动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