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紫光云:基于县域级数字平台贯通上下,助力乡村振兴落到实处

韩璐 2年前 (2022-08-03)

紫光云王冬海强调,数字乡村建设的发展方向不是以乡村为单位建设,而是县域级统一建设。

党的十九大上 “乡村振兴战略”被正式提出,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今年的两会上,作为数字经济的重点工作之一,“数字乡村”首度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

从内容上看,数字乡村是跟着乡村振兴战略一脉相承下来的,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方向。

就在前不久落幕的南京国际智慧农业博览会上,数字乡村示范点及服务商、高校科研院所等超400位展商纷纷展示了各自的数字乡村方案,让到场的行业用户、普通观众等多个群体看到了数字乡村发展的新模式,以及全面振兴新面貌。

也是在这次农博会上,镁客网有幸采访到紫光云数字乡村解决方案首席架构师王冬海,听他讲解多年来深耕于数字乡村建设的心得,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图 | 紫光云数字乡村解决方案首席架构师王冬海

联手“兄弟企业”,打造完整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提及紫光云在数字乡村乡村领域的业务,最早是从2018年开始的,也就是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第二年。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紫光云也启动了三农领域的数字化业务,相继落地了类似河南省扶贫云、山西省农业云、沈阳市农业大数据、河北迁安数字乡村、浙江余东数字乡村等众多标杆型项目。”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但相较于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发展,三农领域可以说一直还处于数字化的“洼地”——相比我国数字经济对产业及市场已经超过36%的渗透率,农业领域的指数仅有8.6%。数字化升级势在必行也迫在眉睫。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基于多年来在数字化领域的深耕,紫光云面向数字乡村产业振兴领域推出了“紫光云农业互联网方案”。在王冬海看来,中国农业的核心问题之一是缺乏有效的产业协同,而农业产业互联网是推动农业生产要素重组的重要基础设施,是线上线下融合的新业态新模式,是“互联网+”和大数据、平台经济的典型应用,也是经济转型和促进改革创新的重要突破口。

“农业互联网的核心目标是产业资源的高效调度,这个场景需要覆盖涉农的一二三产业全链条,同时需要兼顾政府监管、金融服务等周边元素,涉及面非常广,既需要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底层技术的支撑,也需要产业生态的整合,更重要的是要懂产业、懂运营,才能将数字化平台的价值真正发挥出来。”

为了让农业互联网能够发挥最大效用,紫光云并没有自己闭门造车,而是联合“兄弟企业”新华三一起,结合自己的云服务与后者的数字化基础设施能力,从最前端物联网采集到数据中心基础软硬件到产业大脑再到上层应用,提供面向产业、面向乡村的整体解决方案。

“紫光云+新华三是业内少有的能够提供覆盖‘芯-云-网-边-端’全栈产品和全场景数字化解决方案的供应商。”王冬海自信地表示。

紫光云与新华三这一联合体将作为整体解决方案的引领者,但要想打造一个完整、可落地的生态体系,还需要更多产业链上下游资源的结合。比如上层应用,“数字乡村涵盖的面特别广,我们不会全做,在通过部分应用去打通整个链条、实现串联基础上,其他应用将交由生态合作伙伴一起来共同交付。”

数字乡村建设,不存在“通用模板”

截至目前,通过与新华三的合作模式,紫光云的数字乡村、农业互联网方案已经有一系列省/市/县级标杆项目陆续落地。看到这里,我们也不禁想问,在乡村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是否存在一套“通用模板”?

对于这个问题,王冬海给出了否定的答案,“各地的数字乡村建设,底层逻辑是一致的,但各地产业结构、管理模式、风俗习惯等也存在很大的不同,不存在通用模板。”

不过紧接着他也表示,虽然不存在“通用模板”,但可以从多个案例的落地经验中可以提炼出“基础模板”,也就是各地的共性需求。

基础模板主要解决共享问题,比如数字乡村涉及不同业务板块的底层支撑平台,比如政务方向的治理、民生方向的服务、产业方向的提升等共性需求,在基础模板满足共性需求外,需要根据各个区域的特色进行定制化的开发与交付,满足个性化的需求。”

同时,针对当前各地数字乡村建设的试点模式,王冬海也指出了其中的“问题”——以乡村为单位建设的模式太过分散,整体投资过大、数据和应用孤立,无法形成数字化应有的集约效应。

相较之下,“以区县级建立基础平台,将相似的建设内容复用到下级的乡镇、乡村,继而依据当地特色进行个性化建设,既保证整体规划又能减少一次性投入。这也符合眼下国家推行城乡融合、新型城镇化、统筹建设的发展理念。”

紫光云王冬海:基于县域级数字平台贯通上下,助力乡村振兴落到实处

数字乡村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

可以确定的是,随着乡村振兴和数字乡村建设相继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该领域的发展速度与规模将在今年实现大幅度提升。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智慧农业市场规模达685亿元,预计2022年我国智慧农业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至743亿元,同比增长8.5%。而智慧农业只是数字乡村建设的一部分,后者的市场容量可见一斑。

一手政府引导扶持,一手市场需求驱使,赛道内的玩家也开始多了起来。

站在“资深玩家”的角度,王冬海也表示,乡村级别数字化平台建设的门槛并不高,对于创业团队而言,精简的团队规模能够让他们聚焦在某些细分场景,也会做的比较专业,但很难交付软硬件集成的整体解决方案。当走出本地需求,跨区域交付时也会遇到投入大、水土不服等问题。

“数字乡村建设的发展方向将是县域级统一建设,在覆盖所有乡村共性需求的基础上定制化交付个性需求,并向上与省市数字化平台打通,这种情况下对底层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对乡村大脑的中台能力、对产业发展的生态集聚能力都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因此,王冬海强调,在乡村数字化的建设上,“还需要更加专业、全面和更具影响力的企业与细分领域的创业企业合作,共同助力数字乡村的整体交付,才能保障良好的交付效果。”

而对于接下来紫光云在数字乡村建设的布局,王冬海也向镁客网表示,眼下国内数字乡村领域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场空间和社会价值足够大,公司将根据紫光云与智能事业群的整体布局,持续推动“云智原生”战略深化,构建“云数智”三维能力,重点夯实数字化平台底层技术,通过更多实践沉淀数据中台、应用交付等能力,快速迭代产品研发,联合更多的生态伙伴形成更加贴合需求的整体解决方案,通过多种商业模式、合作模式加大市场推广力度,成为数字乡村建设的主力军。

最后,记得关注微信公众号:镁客网(im2maker),更多干货在等你!

镁客网


科技 | 人文 | 行业

微信ID:im2maker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硬科技产业媒体

关注技术驱动创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