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港股IPO首日跌超30%:销量光环褪去,黑马成色还剩几成?
亏钱赚吆喝,并不是长久生意。
就在刚刚,国内造车新势力零跑汽车在港交所正式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09863.HK,每股定价48港元。
这意味着,零跑汽车成为“蔚小理”之后的第四家成功上市的新势力车企,同时也是造车新势力第二梯队中的“第一股”。
但“领跑”的零跑在开盘后即出现股价下跌的趋势。
截至本文成文,其股价最低跌至32.2港元/股,跌幅超30%,目前总市值约340亿元。
寒冬之下,零跑迎难上市
零跑股价的破发,早有预兆。
此前,零跑将每股询价区间在48-62港元,最终定价48港元的发行价,似乎早已知晓了市场的“冷漠”。
在此发行价的基础上,零跑最终筹资金额定为60.6亿港元(约8亿美元),相较于此前招股文件中10.3亿美元的目标和最初15亿美元的规划,这个数额可谓“腰斩”。
从前一日的港股暗盘交易结果来看,零跑最终收跌20%,也佐证了资本市场对于零跑的看衰。
站在大环境角度来看,零跑也没能赶上最好的IPO时刻。
在寒意充斥资本市场的2022年,港交所迎来IPO低潮期、吸引力日益减弱。
据港交所半年报显示,上半年营收为89.37亿元,较2021年上半年创下的新高纪录下跌18%,其中主要业务收入较2021年上半年下跌11%。近日,在海外市场动荡环境的持续影响下,港股更是在本月跌至了近10年来的新低。
此时零跑投身股市,无疑是跳入“新坑”。
一般来说,资本市场的冷清,需要重量级IPO来激活。对于港股来说,零跑汽车无疑成为那棵“救命稻草”。
从数额来看,60.6亿港元的筹资金额已经是近期港股较大规模的一次IPO,但奈何无论是名气和实力,零跑怎么看都不像是能救活大盘的“救世主”。
大潮面前,零跑需要用实力换来资本市场的拥抱。
抢跑成功,负毛利率有望解决
实际上就IPO本身来说,零跑已经算是幸运儿。
从提交上市申请书,到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零跑用了6个月便成功上岸。
与此同时,同为二线新势力竞争者的威马、哪吒等车企,都在为赴港IPO进行集体突围。
图源 | 车市物语
并且,威马、哪吒、零跑三家车企几乎保持着相似的融资节奏,参与的投资机构名单越来越多。
为何如此急匆匆地争夺IPO的门票,说到底还是“差钱”。
无论是蔚小理,还是威哪零,讲的都是一套用“亏损烧钱换销量”的资本故事。
但区别就是,前三家在成功IPO后,无论是营收和规模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毛利率实现了正增长,并且手握大笔现金流后,已然有烧钱的底气。
反观二线车企,由于毛利率还处在负数,就十分依赖融资输血。以零跑为例,截至今年3月底,零跑流动资金共55.32亿元,对比蔚小理数百亿元的现金流,显然是难以承担巨大的交付压力。
此外,零跑受到主推车型T03微型车的成本限制,在2021年的毛利率更是达到-44.3%。
据招股书的数据,2021年全年,零跑汽车合计交付43748辆电动汽车,实现汽车及部件销售额30.59亿元,同期零跑汽车销售成本为45.20亿元。据此计算,不考虑不同车型影响,零跑汽车平均每售出一台车就要亏损3.34万元。
简单来说,零跑汽车的低价走量,使其所获利润较少,无法覆盖研发、制造成本、实现边际成本递减,导致卖的越多,亏损越多。
在多家投诉网站上,我们可以搜索到多条零跑无法及时交付的记录。可谓“卖出去糟心,卖不出去愁人”。
对于走性价比的车企而言,想要解决毛利率低这一问题,要么是推出单车毛利更高的车型,要么就是在单车成本上解决。
但从车型来看,零跑T03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难以被替代。在2021年,该车型累计交付达到了38463台,占据了将近90%的总交付量,即使后续推出纯电SUV车型C11,T03的交付量仍然占大头。既然C11无法担起重任,那么零跑就要继续承担高额亏损。
图源 | 锦缎、Choice金融客户端
在无法解决“烧钱换增长”的模式之前,零跑只能跟随蔚小理的步伐,上市或许是唯一的出路。
上市不是终点,零跑仍面临“内忧外患”
一边是“蔚小理”陷入销量危机,一边是站稳交付榜前三并成功港股上市,零跑在短时间内暂时不用为活下去担忧。
但从整个行业的角度来看,车企间的竞争早已从造车新势力之间,拓展到积极转型的传统车企上,也因此零跑要面临的“内忧外患”远远不止亏钱这么简单。
对比二线新势力三家车企,威马起步最早,技术最为成熟;哪吒靠着“红衣教主”周鸿祎的号召力和性价比的营销路线,目前已经登上了新势力交付榜榜一大哥的位置。
零跑无论是产品、品控还是公司资产都占得下风。但到头来,零跑却成了抢跑成功的那一位。
在这背后,全因零跑手里还握着“全域自研”这张王牌。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零跑创始人朱江明表示,全域自研的核心是“软硬件一体化的全域自研,包括电路板,结构,软件,操作系统等等。”
从实际表现来看,T03的热销很大一部分受益于自研带来的优势。在不到7万的条件下,实现了L2级的自动驾驶、超声波雷达、自动驻车等功能;而在不到20万元的C11车型上,零跑同样做到了无框车窗、百公里加速4.5秒等豪车才拥有的体验。
不过随着招股书的披露,不少研究机构开始对零跑的自研能力提出了质疑。
最直观的表现在零跑的研发支出上,零跑在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Q1研发支出分别是3.58亿元、2.89亿元、7.4亿元、2.43亿元,合计16.3亿元。其中,研发开支占总营收比例分别为306.4%、45.8%、23.6%、12.2%,逐年递减,这并不正常。
图源 | 锦缎、Choice金融客户端
相比之下,“蔚小理”单个季度研发投入就超过了零跑汽车三年多的研发投入总和。
从此前报道来看,零跑的自研产品大多采取合作模式,例如与大华合作开发的“凌芯01”,这部分的研发支出或许算在合作伙伴身上。但即便将合作伙伴的支出一起加上,零跑也很难称得上“高投入”,最终导致“杂而不精”的情况。
当然,招股书也提到将募集资金的45%投入到研发里,按照60亿港元计算,零跑也能跻身一线梯队。
如果说零跑的“内忧”可以靠IPO的输血解决,那么面对众多竞争对手的“外患”,只能靠实打实的产品去博得消费者的信任。
结语
“五菱神车”宏光MINI EV的走红,让微型车尝到了新能源转型的红利。类似零跑、哪吒、欧拉等品牌都成功借助热门微型车型登上交付榜前列。
但无法忽视的是,微型车带来的低毛利率将成为车企打不开的“枷锁”,同时微型车的红利终将散去,这些车企在困于性价比之后,必须解决向上突破的难题。
就在上市的前一夜,零跑C01正式上市,这款售价18万-27万元的纯电轿车是目前零跑旗下最贵的车型,同时也是零跑自研技术的完美结晶。
但在15万-30万元的中端主流市场,所面临的竞争远比T03所在的10万以内市场要激烈的多。从零跑C11的销量来看,很难突破比亚迪等传统车企的包围。
但好在,活下去就有机会。
国内造车新势力间的竞争,仍未分出胜负。
最后,记得关注微信公众号:镁客网(im2maker),更多干货在等你!
硬科技产业媒体
关注技术驱动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