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全控科技:身处机器人冷门赛道,如何做到“小而美”
元宇宙时代,Stewart机器人再次迎来新机遇。
没人会否认,机器人是一个富有想象力的大赛道。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机器人被赋予了不同种类的功能,并逐步融进人类社会的各行各业。
其中,作为整个赛道的重要分支之一,工业机器人在近些年迎来了高速的增长。我们可以在各条自动化工厂流水线上见识到五花八门的机器人,例如强劲有力的机械臂,亦或是灵巧轻快的Delta并联机器人等等。
事实上,行业火热的背后,从业者的苦楚鲜为人知,盈利难、落地难……每家机器人厂商都能说出自家的难处。
就在前不久,镁客网曾实地拜访参观过一家名为“全控科技”的南京老牌机器人企业。该公司的主要产品被划分为“Stewart并联机器人”(以下简称“Stewart机器人”)这一门类。
在业内,Stewart机器人这一细分赛道一直处于“被忽视”的状态,对于从业者或投资人而言,这或许并不是一个值得期待的行业应用。
但镁客网注意到,全控科技在这个相对冷门的赛道已经坚持了十年,并且一直保持稳步上升的发展趋势。
Stewart机器人,难落地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Stewart机器人是个陌生的名词。
正如电路可以依照连接结构区分为串联和并联。在机器人的运动学结构中,机器人也可以分类为串联机器人与并联机器人。其中,前者最常见的便是工厂里的机械臂,而后者的外形类似“蜘蛛”,可以进行多方向移动。
图 | 早期Stewart机器人设计
从历史上看,并联机器人直到20世纪末期开始被工业领域挖掘,并在近些年被广泛运用,成为工业机器人需求增长的新生力量。
但并不是所有的并联机器人都被用于工厂。本文着重介绍的Stewart机器人作为最早被科研人员提出来的并联机器人构型,却很长一段时间里停留在实验室阶段。
反倒是构型更简单的Delta机器人被多家国际机器人巨头看中,并成功推向食品、医药、电子等轻工业领域。
图 | 国产Delta机器人
从构型上来看,Stewart机器人拥有六自由度、六条支链,每条支链的两端为球副,中间由一移动副联接两杆,构建成一个类似“并联电路”的结构。而Delta机器人一般只有三自由度,结构上不如Stewart机器人复杂。
这里所谓的自由度,即力学系统的独立坐标。正如我们在数学课堂上习惯用(x,y,z)描述位置一样,拥有更多的自由度就意味着可以确定更加精准的位置——放在机器人身上,越多的自由度可以进行更复杂的运动。
从上述介绍来看,拥有更多自由度的Stewart机器人本应有更多的应用空间。例如在实验室里,研究人员们使用Stewart机器人进行地震、舰船、飞机等场景运动的模拟,用以代替真实场景,在这些平台上几乎可以完成任意位置的运动。
但经过研究发现,由于六自由度模型的复杂性,很难求解出其运动学正解的解析解,这就导致Stewart机器人很难像Delta机器人一样实现高精度运动。
截止目前,大多数从事Stewart机器人的产品依然以运动模拟台为主,厂商通过与客户签订订单定制化硬件,从而实现营收。
除此以外,Stewart机器人的行业应用依然十分稀缺。
图 | 六自由度摇摆台
机遇与积累,缺一不可
如何走出实验室,走向商业化落地,Stewart机器人的诸多缺点限制了各家厂商的创新能力。但若是能跳出固有的思维局限,挖掘出平台的其他潜能,同样可以打通不一样的商业化路线。
据全控科技业务经理李成介绍,自成立开始,全控科技就一直专注于Stewart机器人及相关运动系统的研发。但除此以外,全控科技并不满足于开发运动模拟硬件,而是尝试将公司的技术与时下科技潮流相结合。
例如在2015年,VR概念第一次风靡全球时,全控科技就已经围绕VR内容推出赛车仿真平台、飞行仿真平台等多款与VR体验息息相关的硬件平台。
从产品体验来看,VR内容所强调的沉浸感与Stewart机器人平台特有的“多角度、多方位移动”十分契合。
此后,围绕客户对不同VR内容的需求,全控科技推出不同规格的硬件,价格区间覆盖几万元到百万元级别的产品,包括6自由度影院、VR座舱等相关硬件。
图 | 全控科技部分案例
盈利前,机器人企业需要稳定订单
但与此同时,李成也表示,全控科技并没有完全将自己与VR业务进行深度绑定,公司的技术团队依然将工作重点放在运动控制系统的研发迭代上。
因此镁客网注意到,全控科技的主要营收仍然专注于传统的运动模拟领域,包括高校、军工企业以及科研院所等B端用户,而新业务虽然为全控科技带来了一批稳定的订单,但并不称得上主营业务。
随着第一波VR浪潮趋于冷静,不少企业受到了行业的冲击,最后无奈黯然离场。而全控科技则凭借稳定的运营能力,幸运地避开了“行业暴风雨”的洗礼。
从全控科技的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对于机器人这种大型的硬件项目而言,首先需要足够长的时间周期打磨产品,同时需要找到适合大规模落地的实际场景。而这一切的前提,还是需要形成稳定的项目营收,这样才能保证项目的活跃性以及企业的长久发展。
图 | 全控科技模拟座舱产品
如今,元宇宙概念席卷各行各业,VR产业也迎来了“第二春”。作为产业链上的应用之一,Stewart机器人再次迎来应用落地的机遇。
有了先前从事VR硬件开发的经历,全控科技收获了订单上的新高。但被问及元宇宙是否对全控科技的业务产生影响时,全控科技方面仍表现地非常谨慎。
李成向镁客网表示,Stewart机器人可以看做是元宇宙的选配硬件之一,公司会依据客户的需求提供相应的产品。而在软件方面,全控科技会借助数字孪生技术尽可能保证虚拟空间与现实场景的统一。
“但如果将Stewart机器人与元宇宙完全挂钩,还是过于激进。”李成说道。
结语
业内人常言,机器人赛道难,盈利难,营收难。
无论是势头正盛的人形机器人,还是不再是“网红”的扫地机器人、送货机器人等等,国内大大小小的机器人企业都存在盈利困难的情况。
对比机器人行业其他龙头企业,扎根于Stewart机器人赛道的全控科技反而成了一股清流,堪称“小而美企业”的典型代表——稳定运营,专注技术,最终在圈内打响了名声。
和全控科技类似,不少机器人企业也希望踩着元宇宙的风口实现应用落地,但不少企业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作为支撑,最终因为投入巨大而陷入持续亏损的困境。
不论怎么说,机器人终究还是充满想象力的行业。
有了一个又一个跨越盈利难题的案例,整个赛道将变得越来越热闹。
最后,记得关注微信公众号:镁客网(im2maker),更多干货在等你!
硬科技产业媒体
关注技术驱动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