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Vision Pro不赚钱,交个朋友

伟铭 10个月前 (06-13)

看似很贵,实则很亏

苹果Vision Pro不赚钱,交个朋友

就整个科技圈来说,苹果Vision Pro可能是近段时间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产品,它用华丽精致的“苹果范”,描绘了一个可以真正看到的未来,即便这个未来有那么一点贵。

然而,即便在3499美元的售价之下,Vision Pro依旧是目前苹果利润率最低的产品之一,甚至可能还要亏本。

VisionPro诠释“苹果式极致”

苹果一直以来都在向着某一领域的极致努力着。当年1个耳机孔实现听歌、充电、数据传输的iPod shuffle和不到1kg能塞进文件袋的Macbook就是最好的佐证。

苹果Vision Pro不赚钱,交个朋友

而Vision Pro也同样在追求极致。单眼4K分辨率的microOLED屏幕,从Mac上借来的M2处理器,还有R1芯片专门负责传输数据;更先进的光学方案;内外双屏以及大量的传感器和摄像头……

但这样的极致堆料,是很贵的。

苹果Vision Pro不赚钱,交个朋友

根据西部证券的产业调研结果分析,苹果Vision Pro光是物料成本,就接近2000美元/部,如果计算前期研发投入、产线搭建、宣发等等成本,Vision Pro3499美元的定价可能都赚不了多少。

但即便没啥赚头,苹果也必须发,甚至必须在今年发。

发了会亏,不发更亏

苹果不得不发的原因之一就是时间。有苹果内部员工声称,Vision Pro的开发已经长达7年,算算时间也就是2016年,恰好是“VR商用元年”。苹果向来不争最快,但要做最好,因此从行业大规模商用时再开始研发确实很符合苹果的调性。

但7年时间,元宇宙都来了又走了,不停曝光的技术专利、商标等信息不断拔高着用户和投资人的期待,再不出手,到时候万一失败说不定摔得更惨。

苹果Vision Pro不赚钱,交个朋友

再一个原因就是市场了,根据数据统计机构Statista的预测,2024年,全球VR/AR市场规模将达到121亿美元,注意,这里的市场规模是整个VR/AR产业,如果单看VR/AR设备的市场规模会更小。

在这样一个本就不大的市场规模之下,加上元宇宙概念的“退烧”,苹果头显即便打磨得再精致一点,性能再强大一些,没有市场也是一纸空谈。

因此,摆在苹果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是尽快占领更多市场份额,二是利用自身影响力扩大市场规模。

所以让我们提前见到了这台可以说是“仓促”的Vision Pro。

一个仓促的半成品

一是发得很仓促。发布会上,Vision Pro只存在于技术演示片中,缺乏实机演示,会后也少有媒体可以上手真机实拍。苹果上一次这样发布产品还是AirPower,一个最终流产的产品。

苹果Vision Pro不赚钱,交个朋友

二是名字很仓促。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商标公示信息显示,华为早在4年前就已经在国内注册了Vision Pro这个商标。苹果最近的申请好巧不巧地“撞名”了。

虽然苹果的iPhone、iPad等产品也曾遭遇过“撞名”,但当时的商标拥有者与苹果并没有竞争关系,后来靠“买买买”就解决了。

但考虑到华为本就有Vision Glass这样的类似竞品,未来如果入局VR/AR头显,用上Vision Pro这个名字也不是没有可能。这次苹果头显要进入中国市场肯定得费不少功夫。

苹果Vision Pro不赚钱,交个朋友

而苹果发布会后提供给开发者的视频、开发组件中也充斥着大量“xrOS”而不是正式名称“visionOS”操作系统的名字。足以见得苹果的这次发布是有多匆忙。

苹果:和开发者交朋友

好在苹果自己也很清醒,最初Vision Pro的首年销售目标定在300万台/年,但现在下调成了15万台/年。

苹果也在做自己最擅长的事——和开发者交朋友。仅凭苹果一家之力,是无法填补现阶段VR/AR内容的不足的。所以可以看到苹果和迪斯尼以及Unity的合作,提前发布的这半年也是为开发者留出时间。

苹果不一定需要在Vision Pro上成功,就好像iPhone直到4s才称得上一代经典一样。

写在最后

根据《金融时报》4个月前的一篇报道,苹果的工业设计团队曾不止一次地劝阻过苹果高管发布这款产品,原因是技术不成熟,也并没有达到目前最好的设计水平。但最终迫于CEO库克等高层的压力,才带来了这台“半成品”。

坊间对库克的评价一贯是“比乔布斯更像一个商人”,VisionPro虽然不是完美,虽然充满了商业上的妥协,但确实是自AppleWatch之后苹果又一次进入新领域的尝试,希望它能否成为库克退休前的巅峰之作吧。

本文作者:Visssom,观点仅代表个人

最后,记得关注微信公众号:镁客网(im2maker),更多干货在等你!

镁客网


科技 | 人文 | 行业

微信ID:im2maker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硬科技产业媒体

关注技术驱动创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