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火箭这件事上,印度人比马斯克还猛
印度人的“太空梦”,靠谱吗?
最近的全球航空航天业,好事连连。
尤其是隔壁印度,在成功登陆月球南极后,又在当地时间9月2日成功发射首颗太阳探测器“太阳神—L1”号(Aditya-L1),并进入预定轨道。
图 | PSLV-XL火箭
要知道,在大部分人的印象里,印度工业一直与“不靠谱”挂钩,并且印度的前几次探索月球计划,确实走得一波三折。
但如今“月球+太阳”双箭连发,并取得了成功,印度航天工业怎么突然就支棱起来了?
印度火箭,成本有多恐怖?
今年8月,马斯克旗下航空公司SpaceX的内部人员对外透露了2023年第一季财务数据。
数据显示,该季度SpaceX营业收入为15亿美元,并且实现了5500万美元盈利,实现了由亏转盈。
要知道,航天是个非常烧钱的游戏,要么背靠国家财政,要么在资本市场持续融资。
因此SpaceX能做到盈利,也算得上是一件“里程碑”式的节点。
相比之下,Space X的竞争对手,亿万富翁贝索斯旗下的维珍轨道公司,就因为烧钱太猛,在今年上半年倒下了。
Space X的赚钱能力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得益于猎鹰9号火箭可重复使用这个特性,抢下了多笔订单,几乎做到了“全年无休”。
而另一方面,马斯克所追求的“极致低成本”方式,降低了商业航天发射的成本。
相比之下,其他国家包括美国政府自己主导的联合发射联盟(ULA),他们给出的发射方案价格远远高出猎鹰9号火箭(猎鹰9号以及猎鹰重型火箭的发射起价分别为6200万美元和9000万美元)。
图 | 猎鹰9号
但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印度火箭。
据相关新闻报道,这次成功登月的月船3号,使用的是LVM3-M4运载火箭,属于地球同步卫星运载火箭(GSLV)系列,发射总成本仅为7460万美元。
看上去比发射一次猎鹰9号火箭要贵一些,但考虑到是登月火箭,花费高一些,倒也能理解。
除了本次的LVM3重型火箭外,印度比较出名的火箭系列还有极地轨道卫星运载火箭(PSLV)。
该系列火箭凭借超低的成本(不到3200万美元)在全球航空领域享有盛名。截止2021年2月,PSLV已经为36个国家发射了342颗外国卫星,其中最出名的一次,莫过于2017年02月15号发射的“一箭104星”。
这并不是印度火箭的极限,最新一代小型卫星运载火箭(SSLV)发射成本直接降到了1.5亿卢比(约181万美元)。
这样的价格,就连马斯克来了都得惊叹一句。
从体量上看,PSLV是一款四级固液混合火箭,大致和我国长征四号类似,体量上有了,运力却差了不少。但就是这么一个只能搭载小型卫星的“中型火箭”,却非常受欢迎。
原因就是部署快、发射简单。对比其他国家的商用火箭,印度火箭主打的就是一个方便。
至于省不省心,根据统计数据,PSLV发射成功率超过了90%,反倒是寄予厚望的GSLV系列,出现了多次失败。
航天企业私有化,一针强心剂
印度航天行业其实发展的非常早。
随着苏联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被尊为“印度航天之父”的维克拉姆·萨拉巴伊博士在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的指导下组建印度国家太空研究委员会(INCOSPAR),这就是印度航天研究领域的起步。
比起中国航天行业的艰难探索,印度航天人才有英语的先天优势,因此快速吸收了美国的火箭技术,同时得到了苏联、法国等国家在发射场上的帮助。
当然,印度自身靠近赤道的地理优势,也非常有利于航天发展,其第一个发射场——顿巴赤道发射场就是一个非常理想的航天发射场地。
在海外各国的帮助下,印度航天行业取得了不小的突破,包括国产运载火箭、卫星系统等,该有的技术一个不差。
不过从这里可以看得出来,印度航天行业其实还是离不开外国资本和技术的支持,没有自主技术,终究还是落后别人。
于是在近些年,莫迪政府开始大力推进航天行业的私有化与商业化,并在2021年成立了印度太空协会(ISPA)。
在政策的推进下,印度太空技术初创企业发展地非常迅速。
有数据显示,目前印度有近 150 多家太空技术初创公司在开发运载火箭、卫星和地球观测站解决方案。此外,这些企业还从外部获得了大量资金和人才。
在私有化公司的推进下,印度火箭的商业化非常出色,已经成为猎鹰9号以外另一个订单大户。
反过来,他们也为印度航天计划提供了非常多的宝贵经验。
印度航天能走多远?
在地缘政治和竞争的影响下,围绕着登月计划和其他深空探测计划,新一轮太空竞赛已经悄然开始。
这其中有美、俄、中、欧等老牌航天巨头,也有日本、印度这样的航天新秀,不过从目前的进度来看,深空探索绝非易事。
目前,除了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在持续推进以外,其他国家的月球探索计划都有些一波三折。
今年以来,先是日本私人着陆器Hakuto-R M1探测器在月球表面坠毁,随后俄罗斯的Lunar-24号探测器也宣布失联,只有印度月船3号成功登陆月球南极,这确实能体现印度近些年在航天领域的进步。
图 | 印度月球车拍摄的月船3号着陆器照片
然而,由于印度航天行业长期的私有化和商业化路线,注定了印度航天在载人航天、空间站等大型工程上会出现进度缓慢、资金不足等情况。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了外国资本和技术的支撑,印度航天行业是否像军工行业那样不堪呢?
不过回头来看,印度火箭经过多年来的长期低成本运营,确实为印度航天的独立发展提供了扎实的经验。
在未来补齐重型大推力火箭的性能之后,印度人的“太空大国梦”,似乎真的要起飞了。
最后,记得关注微信公众号:镁客网(im2maker),更多干货在等你!
硬科技产业媒体
关注技术驱动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