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揭晓:量子点技术3位科学家获奖
化学奖颁给物理学家
今日下午17:45分,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23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蒙吉·G·巴文迪(Moungi G. Bawendi)、路易斯·E·布鲁斯(Louis E. Brus)和阿列克谢·叶基莫夫(Alexei Ekimov),三人平分奖金,以表彰他们在发现和合成量子点方面作出的贡献。
量子点是尺寸在1nm到100nm之间,具有“量子限域效应”的半导体纳米晶。
常见的量子点比如: 纳米晶体, 原子簇, 分子(如C60) 以及一些纳米半导体器件。量子点具有新颖的电子和光学等性能,能够用于许多重要的领域,比如显示、光电子、光伏、生物医疗等等。
尤其在消费电子领域,诸如电视、显示器、VR等场景中,量子点电致发光显示技术(QLED)是其中的佼佼者,具有超薄、高色域、可柔性、高对比度等特点。
关于获奖者
阿列克谢·叶基莫夫(Alexei Ekimov)
1945年出生于苏联。
1974年,获俄罗斯科学院Ioffe物理技术研究所博士学位。曾任美国纽约纳米晶体技术公司首席科学家。他因“纳米晶体量子点的发现及其电子和光学特性的开创性研究”而成为美国光学学会2006年伍德奖(R. W. Wood Prize)的共同获得者。
在上世纪80年代初,Alexei Ekimov成功地在有色玻璃中创造了依赖于尺寸的量子效应。颜色来自氯化铜纳米颗粒,他证明颗粒尺寸通过量子效应影响玻璃的颜色。
有关Alexei Ekimov,网络上并没有太多的资料,但其作为最早在量子点领域进行研究的科学家之一,可以算是量子点的“发现者”“奠基人”。
蒙吉·G·巴文迪(Moungi G. Bawendi)
1961年出生于法国巴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学教授。
1993年Moungi G.Bawendi领导的科研小组第一次在有机溶液中合成出了大小均一的量子点,从而推动了整个领域的发展。
他们将硫、硒、碲三种氧族元素溶解在三正辛基氧膦中,而后在200到300℃的有机溶液中与二甲基镉反应,生成与此对应的材料:硫化镉、硒化镉与碲化镉。此后,在此基础上出现了许多合成胶状量子点的方法,目前大部分半导体材料都可以用化学溶液生长的方法合成相应的量子点。
路易斯·E·布鲁斯(Louis E. Brus)
1943年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化学系教授,鲍尔科学成就奖获得者。
1983年,Brus在贝尔实验室证明硫化镉胶体的大小被改变的同时,其激子能量也随之变化。他将这种胶体与量子点的概念联系起来,首次提出胶状量子点(colloidal quantum dot),实现了胶体半导体量子点的控制合成,因此其被称为量子点的胶体半导体纳米晶体的发现者。
关于诺贝尔化学奖
诺贝尔化学奖每年评选和颁发一次,其中有8年因故停发(1916年、1917年、1919年、1924年、1933年、1940-1942年)。根据官网数据显示,1901年至2022年间,共有189 人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有趣的是,今年诺奖在本周三就已经被提前泄露了,瑞典皇家科学院周三7点31分(北京时间13时31分)发出了一份包含202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名单的新闻稿,提到“奖励颁发给量子点,纳米晶体是如此的小,以至于它们的尺寸控制了它们的性质”。
另外,诺贝尔化学奖一直以来都被戏称为“理综奖”,因为与“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有较大的重合度,传统化学领域反而很少有所收获。今年也不出意外,量子点技术除了是化学材料以外,与物理学领域同样有较大关联,今年的获奖者Alexei Ekimov更是一位物理学家。
最后,记得关注微信公众号:镁客网(im2maker),更多干货在等你!
硬科技产业媒体
关注技术驱动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