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捏”整个AI圈后,这家半导体巨头又盯上了人形机器人

jh 1个月前 (02-26)

英伟达的布局还在继续。

Sora的热度还未散去,各家科技巨头和机构已经盯上下一个热点。

自年初一款会做家务的“Mobile ALOHA”机器人火遍互联网后,关于人形机器人的消息层出不穷。

在国外,特斯拉旗下人形机器人Optimus更新已经到第二代,相较于原型,新机器人在多个方面有了显著进步;

此外,OpenAI、微软等科技巨头集体官宣投资明星初创公司Figure AI,他们据称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商业可行性的自主人形机器人。

在国内,机器人公司们同样不缺少投资,资本和散户们轮番对机器人相关概念股进行炒作,机器人板块一度收获了巨大涨幅。

利好的消息背后,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进度依然是个谜题,一些经历翻炒的机器人公司也随着大环境的冷清,股价开始出现回落,让散户们直呼“亏麻了”。

此时,英伟达再度站了出来,给今年人形机器人的热点再添上了一把火

英伟达再次进入新领域

就在上周,英伟达成立了一个全新的研究团队GEAR

GEAR全称为“通用具身智能体研究”(Generalist Embodied Agent Research),该部门由英伟达AI高级研究科学家、AI代理计划的负责人jim Fan以及他的老搭档Yuke Zhu教授共同领导。

据媒体报道称,新部门旨在构建适用于虚拟与物理世界的具身智能体的基础模型,致力于实现跨多模态、多场景的智能应用,并计划在未来让每一个能够移动的机器都将实现自主化,让机器人(模拟智能体)像iPhone一样无所不在。

此外,Jim Fa还强调称,“2024年将是属于机器人、游戏AI和模拟的一年。”

所谓具身智能,可以理解成人形机器人的“灵魂”

在去年ITF World 2023半导体大会上,英伟达CEO黄仁勋高调宣传了这一概念,并在这场活动上公布了一套多模态具身智能系统——Nvidia VIMA。

据他介绍称,Nvidia VIMA能够在视觉文本提示的指导下执行复杂任务的全新AI模型,远比现有的大模型产品功能强大。

但和其他布局人形机器人的科技公司不同,虽然英伟达盯上了人形机器人这块“大蛋糕”,但他们并没有直接从硬件层面入手。

在Jim Fan的演讲里,他给具身智能一个更加明确的定义——“一个掌握广泛技能,控制许多身体,并能够泛化到多个环境中的单一算法。”

这是一个可以在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里泛化的通用智能体模型,而人形机器人是这种模型最好的载体。

虽然英伟达并没有直接造机器人,但国内外还是有不少与英伟达直接/间接产生合作的公司,这其中就包括不少知名的机器人主机厂以及零部件供应商

终极目标是打造生态

事实上,英伟达在机器人路线的布局远比我们想象地更加完善,简单总结下来可以概括成“大模型-数据-开发平台”三大部分。

先说大模型,在GEAR 团队成立之前,英伟达已经在具身智能大模型领域实现了一些研究成果,

其中,比较出名是去年10月公布的Eureka项目,这是Nvidia Research团队利用GPT-4生成奖励函数,教会机器人完成三十多个复杂任务,包括快速转笔,打开抽屉和柜子、以及抛接球等等;

同样是在2023年,英伟达发布了Voyager项目,该项目将GPT-4塞进知名游戏《我的世界》,利用多模态提示实现通用机器人操作能力,这也是第一个 LLM 驱动、能熟练玩游戏的智能体;

而由黄仁勋发布的Nvidia VIMA,同样是一个可以机械臂的多模态LLM。

从整个行业来看,类似的LLM其实并不少,但对比专业机器人公司,英伟达拥有更加丰富且优质的训练数据

这些数据,一部分来自英伟达庞大的生态伙伴,而另一方面,英伟达摸索一条获取数据的“新路”,即利用自身硬件“造”出数据。

在英伟达与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一项最新研究论文中,介绍了一个名为“MimicGen”的系统,该系统可以用不到 200个人类演示,自主生成超过5万个训练数据,从而大大减少昂贵的人工演示工作、加快机器 AI 化进程。

值得一提的是,英伟达不光数据多,训练速度也快——在ISSAC 平台的仿真环境下,该平台可以以比实时快1000 倍的速度模拟现实,从而处理生成的海量数据。

在行业数据资源几近枯竭的背景下,英伟达靠着自身的硬件条件让AI大模型训练更加容易。相比之下,专业的机器人公司只能消耗来自网络的真实数据。

但大模型和数据都不是英伟达布局的最大野心,其最终目的还是打造机器人开发平台与生态,抢占产业链价值最高点

这一点战略早在生成式 AI领域已经得到了验证,通过“拿捏”开发者从中赚取差价,英伟达成了AI圈内最大的赢家。

和生成式AI类似,具身智能被英伟达看作AI的下一个热点。

虽然在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不及预期、商业化进度不明确的情况下,盲目投入大量资金很难回收商业价值。但早进场早点布局,总归是没有错的。

高增长背后,英伟达的多手准备

在达到令人惊叹的2万亿美元市值后,英伟达作为生成式AI热潮下最大的受益者,已经很难有竞争对手追赶上。

换句话说,英伟达的高市值其实反映了外界对当下和未来人工智能行业发展的信心。随着Sora的再度爆火,这种增长态势在2024年大概率还会再次延续。

不过随着中国市场不断被限制,竞争对手开始盯上GPU这个最大的增长点,黄仁勋也需要考虑不少问题——例如其聚焦的高端GPU是否能继续带动AI市场增长?其他AI芯片创业公司留给英伟达的时间窗口还有多久?

在前不久,英伟达指出华为才是当下最大的竞争对手。面对不断萎缩的中国市场以及更加严格的出口管制,华为AI芯片在未来将成为一个重要变数。

想要继续维持高增长,英伟达必须做多手准备,人形机器人正是其未来的重点方向之一

最后,记得关注微信公众号:镁客网(im2maker),更多干货在等你!

镁客网


科技 | 人文 | 行业

微信ID:im2maker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硬科技产业媒体

关注技术驱动创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