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加速器CEO罗斌:小公司只做小公司的生意,就是个伪命题
微软加速器会定期对毕业的企业做经营状况的调查和汇总,根据统计结果显示,所有从加速器毕业的企业融资成功率高达93%。
微软加速器北京驻企CEO
在加入微软加速器之前,罗斌先生任Canonical公司亚太业务发展总监,负责Ubuntu操作系统在亚洲地区的业务、市场推广和合作伙伴关系。此前,他在英特尔公司工作超过13年,其中8年以上效力于英特尔投资,历任英特尔投资亚太业务发展总监、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技术发言人、平台架构经理等职。罗斌先生亦曾服务于Novell公司和中国惠普有限公司担任大客户业务经理、渠道销售经理和产品市场经理。
罗斌先生全面负责微软加速器北京的业务、合作伙伴关系及未来发展战略,同时带领团队为创业者提供最好最专业的服务。
•正文:
2017年6月13日,北京中关村。
原本跟罗斌先生约好早上十点专访,因为北京下了大雨,短短不到3公里的距离竟然整整走了58分钟。这让我又一次深刻体会了北京的庞大和它的包容。
上午10:40,我们在微软(中国)总部大厦2号楼2层的“鸟巢” 会议室(话说这些会议室的名字也是蛮有京味儿的)见到了罗斌先生。
罗斌先生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极好的,他是一个温雅的人,同时也非常健谈。在“鸟巢”,我们几乎全程都是在听他一个人在洋洋洒洒的“唠叨”,整个专访长达4小时。
在这4个小时里,我们天南海北的聊了很多,有科技相关的讨论,也有文化情怀的交流。不过总体来说,更多的是集中于对行业的思考和判断。
• 本文主线脉络:
▉ 宿命 | 从操作系统开始
1.在Novell,占领全球PC操作系统90%以上的份额
2.去了Canonical做Ubuntu,跟大量的ODM、OEM公司深度合作
▉ 承担 | 将全身心献给本土科创
1.中国本土的初创企业水平很高,让人惊叹
2.对于科创企业来说,小公司只做小公司的生意,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 解惑 | 我在哪里,我要做什么?
1.微软加速器驻企CEO,是创业导师与顾问,也是入孵企业CEO们的CEO
2.微软加速器就是要再造一个中国科技创业新生态
▉ 传道 | 对云计算、工业互联网、VR/AR的一些思考
1.云计算服务,就是计算资源的共享,但绝不是用户数据的共享
2.工业互联网时代,所有商业和盈利模式都将是全新的
3.VR/AR应该是工具,而不是玩具
▉ 未来 | 情怀将常在
1.国内的VC基金们应该把目光更多的投向本土企业
2.帮助更多科创企业成功,是微软加速器的愿景,也是我的情怀延伸
宿命 | 从操作系统开始
简短的寒暄和茶水之后,罗斌先生给我们讲述了他的多次创业经历。
“我的第一次创业是在2000年以前,那个时候我在Novell(Novell, Inc是世界上最具实力的网络系统公司,其主要产品为NETWARE网络操作系统,其他产品包括在欧洲流行的Linux操作系统SUSE、网络管理软件Zenworks、集成工具、文件目录服务产品等。)供职。在Windows流行之前,Novell占据了全球PC操作系统90%以上的份额。
“在Novell工作期间,让我积累了宝贵的国际企业工作经验,也有了一点小小的成就。”
罗斌先生工作的时间正值改革开放最为活跃的初期,大量的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涌入中国市场,他也是当时国内第一批外企直接招聘的员工之一。
“第二次创业是在英特尔内部。
当时在英特尔的时候,被借调到RosettaNet(国际电子商务标准化组织)工作了两年。回来之后,英特尔方面觉得我有了一定的运行小企业的经验,于是调我去英特尔投资(世界最大的企业内部风险投资机构),这一干就是8年时间。
在英特尔投资工作期间,我们每年都会投大概150家公司,国内比较有名的像搜狐、亚信、联创等,投资金额在美金5M-15M之间。
离开英特尔投资之后,就去了Canonical,这是一家在英国注册、亚洲总部在台湾地区的公司。当时我负责Ubuntu操作系统的业务和市场。
我们跟台湾地区大量的ODM、OEM公司有很深入的合作,主要在于PC、工业电脑和物联网设备产品的操作系统预装方面。之后也跟国内的很多手机厂商有过很深的渊源,如2014年跟魅族手机合作推出Ubuntu版MX3。
2016年春节后,我离开Canonical。
2016年2月23日,正式加入微软加速器北京。”
承担 | 将全身心献给本土科创
•中国本土的初创企业水平很高,让人惊叹
微软加速器项目,从2012年开始运作,到今天正好是5年时间。
2012年7月在中国启动以来,微软加速器·北京已经成功孵化了156家科创企业,并于2013、2014、2015、2016,2017年连续5年夺得投中集团颁发的中国最佳孵化器/众创空间称号。
“我在2016年2月底正式加入微软加速器北京,当时正好赶上了第7期的Demo Day(入孵企业毕业典礼),那时候我入职还不到1周。
在我登台主持的第一期Demo Day上,我惊讶的发现,咱们国内本土的科技初创企业水平之高完全出乎意料,已经丝毫不逊于国外任何国家了。
当时,心里充满了感叹!我为自己是其中的一份子而感到骄傲,同时自己更深深的喜欢上了这个岗位!
哦,对了,这也正好回答了你的第3个问题 ~ ”
•对于科创企业来说,小公司只做小公司的生意,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目前,国内的科技企业构成中,中小型初创企业的比例占了95%以上。他们的数量是如此之多,又该如何生存?就成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我的观点来看,主要有两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第一,小公司只做小公司的生意,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你看吧,不光是科技企业,还包括其他所有类型的公司,为什么中国的小微企业像花朵一样熬不过寒冬、撑不过3年?因为他的业务对象是同等的小公司,所以盈利不足,赚的钱不够花。
对于小公司来说,最好的办法是找到大公司(500强企业最好)抱大腿。如果被巨头们看上了,今后自然就不愁业务,更不愁发展了。
第二呢,除技术本身之外,更应该考虑的是:你的生态如何构成?如何借助完整的生态把企业做大做强?
我们都知道,小企业们普遍资源不足、渠道不足、资金不足,而这个时候就需要有贵人相助。贵人是谁?可以是你的经验、你的人脉、你的渠道,也可以是VC。
而我们微软加速器要帮助科创企业做的事儿,就是这第二点。”
解惑 | 我在哪里,我要做什么?
•微软加速器驻企CEO,是创业导师和顾问,也是入孵企业CEO们的CEO
2014年9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几个月后,又将其写入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至此,“双创”一词开始正式进入大众视野,迅速引发全民创业浪潮,并延续至今。
罗斌先生以“双创”为背景,从微软加速器的引领作用和对企业的帮扶,进而谈到了创业之心,让人印象深刻。
“2015年以来,政府在双创上的推进力度是前所未有的,既提倡、既有方向,又有决心、有落地政策。而微软加速器也借此东风,在业内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其实,关于我的职位有一个更为贴切的说法,叫:驻企CEO。
什么是驻企CEO?
就是说,你看,很多科创企业的CEO们受限于年龄、资源、资金等困境,经常会比较苦闷,他们不知道该找谁商量。这个时候我就出现了,他们可以找我,我从我的个人经历和行业判断方面给他们提供行之有效的意见和建议。
这个时候,我就是他们的顾问。
另外,当一个科创企业暂时没选出合适CEO的时候,我可以临时的做他们的CEO(注意,这个CEO是货真价实的,而不仅仅只是顾问。);同时,那么多企业的CEO如果都有困惑怎么办?那我就要全都给他们指导、给他们提建议、帮他们找资源。
而这个时候,我就是这些CEO们的CEO。
我个人以往的经验,是我做加速器北京驻企CEO的前提。但是更为根本的是,我们需要有一颗愿意帮扶企业的心,愿意跟他们共同提高,这才是我来加速器供职的初心。”
•微软加速器就是要促成一个中国科技创业新生态的产生
2008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年份,它不光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同时罗斌先生认为,这一年还让国家的科技发展有了一次脱胎换骨的变化。
“说到中国发展的时间节点,2008年绝对值得一提。
那一年,大半个世界都受到美国次贷危机的波及,进而从东南亚开始,发展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但是在国内,咱们有08年奥运会!这是一口气,一个势头,而发展的大势是拉不住的,它会带着你往前走。所以你看,到现在不到10年时间,中国的发展、经济体量已经是当年的数倍不止了。
其实(微软)加速器所做的也是给予企业一个‘势’的氛围,让入驻企业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让他们成功。
入驻企业们成功了,(微软)加速器也就成功了。这就是我所信奉的,通过让别人成功,来让自己成功。别人越成功,自己也就越成功。
我们就是要达到这样一个“成功复成功”的格局,再造一个中国科技创业的新生态。
传道 | 对云计算、工业互联网、VR/AR的思考
•云计算服务,就是计算资源的共享,但并不是用户数据的共享
目前国内的云服务市场,百花齐放,格局初定。有国际巨头Amazon 的AWS、Microsoft 的Azure等,也有国内本土企业阿里、百度、腾讯、金山......。
以公有云市场为例,据Gartner预测,全球公有云服务市场将从2016年的2092亿美元增至2017年的2468亿美元,增幅高达18%。最高增速将来自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预计将在2017年增长36.8%,达到346亿美元;SaaS(软件即服务)预计将增长20.1%,达到463亿美元。(参见:「深度」国内云服务格局初定但机会犹在,中小玩家的空间更多在“特色云”)
“从各种云计算平台的竞争态势和市场发展势头来看,Amazon 的AWS目前全球排名第一,紧随其后的就是微软Azure。而这些云计算平台,其实做的就是计算资源共享。我们在对其做优劣评级划分的时候,通常有三个标准:
第一是security(安全)。通俗的说,你辛苦开了一家公司,做了一个事儿,你总不希望你的核心数据被攻击、被篡改吧?这里就要求云计算平台必须要有足够的安全保障。
第二是privacy(私密性)。关于这一点,业内很多大公司们的做法其实并不太值得称道。如果你仔细留意的话,会发现很多云(计算)平台的协议里有一条说的是“你公司的所有数据,我们都是有权共享的(大意如此)”。希望这种状况能尽快得以改善吧,毕竟没有人希望自己的数据被共享、更不希望自己的劳动果实被窃取。
第三,要看你是只搭建了一个云平台,还是你的平台里有一系列的诸如可视化表征的应用工具。这里说的就是云平台的工具属性的强弱,和使用的便利性。
目前微软Azure已经开发出了60多个不同的云服务应用(VR表征、认知服务等等),未来还将开放IOT(物联网)相关的服务应用。同时微软在全国有1000多个ISV(独立软件开发商)和80000多用户,在这样的背景下,微软从去年开始,正式提出了“云、物、大、智”策略的技术路线图,作为今后微软的主要发力方向。
•工业互联网时代,所有商业和盈利模式都将是全新的
“如AI,当它出现之后,会给那些例如忧郁症、自闭症、老龄化的人群带来哪些价值,这些价值又会通过哪些方法去实现?
因为真正的工业互联网时代并未到来,所以对于这些,我们是无法做出准确判断的。
紧接着的是,在那之后的商业模式是什么,企业通过何种渠道盈利?我们也依然无从知晓。
不过我们可以预判的是,将来推动社会和技术进步的模式,将会从平台驱动转向模式驱动。得益于云计算的应用普及,人们的很多固有思维模式都将会发生改变。未来谁发现和掌握了最佳的运作模式,谁就能取得更快更大的成功。”
•VR/AR应该是工具,而不是玩具
除操作系统和云服务之外,微软在VR/AR上的成就也是全球领先的,著名的Hololens已经成为业界标杆般的存在,也极大推动了VR/AR的技术进步。
不过,在VR/AR的定位上,罗斌先生提出了自己的不一般的观点。
“其实我个人对VR/AR还是相当看好的,我们微软本身也有Hololens产品。不过受制于出口的限制,它在国内的售价偏高(3000美金起步),相对的普及率也不高。当然这些都不是重点。
我注意到一个现象,那就是中外对VR/AR的定位似乎存在很大的不同。
从目前VR/AR的软硬件和技术水平来看,它似乎更应该被看做一个工具,或是特殊领域(如危险环境的设备检修等)的研究教具,Hololens用来做研究和开发用途似乎更符合它的产品特性。但咱们国内更多的把它当成了一个娱乐的玩具,像VR游戏、VR视频、AR抢红包等等。其中尤其是VR游戏,在当前的硬件技术、分辨率(目前头显多是只有2K甚至高清,4K及以上的极少)、延时等限制下,几乎无乐趣性可言。
既然如此,我们在努力提高软硬件和技术的同时,为什么不把更多精力放在它的工具属性的开发上?比如像VR 内容创立,用户界面优化、VR教育、VR培训等,就是不错的方向,相比而言,它们也更符合工具性。
另外,我也坚信,VR/AR在未来将成为下一代计算机的UI(用户界面),同时未来的界面也必将是三维呈现,它将会更加直观,用户处理也将更加高效。”
未来 | 情怀将常在
•国内的VC基金们应该把目光更多的投向本土企业
“近几年,由于政府“双创”倡议和众多科创企业自身的努力,让国内的创业氛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由此也催生了资本市场的火热。中国的热钱很多,尤其是优质的热钱,更多——已经成为了国际上的共识。所以,近年来到中国寻求投资的国外企业数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
不过我个人认为,国内的投资方们更应该把更多资金放在国内,放在国内的优质企业身上。
原因很简单,中国的市场足够大!
首先从企业上来说,国内外的市场环境是有各种差异的,一种产品在国外大火,但不见得适合国内市场;第二个因素,中国和国外在语言、文化、政策等更是存在相当大的不同,这也会对企业的发展周期产生明显的影响。
举个例子吧:
一个以色列商人,在他拿到VC的投资以后会举家搬迁到硅谷开始新的发展(这种现象真实 存在且非常普遍)。一般情况下,在一个月之后他就可以拿到下一轮融资从而获得更快发展。当然,也有可能把企业做死,做死之后马上就地开始新一轮创业。不管怎么说,一两个季度的时间足够看到他和企业的发展趋势。
但是如果他到了中国,或是在国内开设分公司,情况会怎么样?我想仅仅是一个语言关,就够他折腾几个月,更别提其他如工商注册、股权梳理、渠道搭建了。
反过来看国内的本土企业,依托于中国这个世界第一大市场,他们天然具有的本土优势恰恰是所有国外企业欠缺的。可以想象,在和国外企业的碰撞中,谁将胜出。
创业是打群架,没有资金、渠道的加持,只靠一个人、一家企业,难以迅速打开局面。从这一点来说,国内的VC基金们更应该把资源多向本土企业倾斜。”
•帮助更多科创企业成功,是微软加速器的愿景,也是我的情怀延伸
罗斌先生说,他在微软加速器只想做好一件事:帮助更多科创企业走向成功。
他就任加速器CEO以来,第7期、第8期的30多家入孵企业已经顺利毕业,第9期的16家企业已经在孵化中。此外,加速器会定期对毕业的企业做经营状况的调查和汇总,根据统计结果显示,所有从加速器毕业的企业融资成功率高达93%。
另外,在今天的采访中,我们顺便成功地向罗斌先生PR了镁客网首倡的“硬科技”概念。
“在硬科技领域,我希望找到哪一块是最快出成效的东西,了解它的大概时间、需要哪些支持和配合。我要帮助愿意在这方面付出时间和精力的人,然后跟他们在一起。
这种情怀,源于我之前所有创业和在跨国企业工作经历。
当年在英特尔工作期间,我曾经有幸聆听和目睹CEO 格鲁夫先生( Andrew S Grove) 对计算机产业、互联网、AI、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有着很独到的见解。在他退任CEO后每天下班,他都会开着车到硅谷的那些公司里去,给予他们指导:你下一步要做什么,我能帮你什么,你应该怎么改?
我曾经还看到,神秘客人-苹果的Steve Jobs到他办公室,毕恭毕敬的神态。
后来,格鲁夫先生的书《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成了MBA课程及众多创业者的必修课,也让他成为了硅谷的教父。
多多少少,我如果能为亚洲或中国的企业们,做一些类似这样的事情,那就是完成了加速器的基本初衷。
而这也是我的初心,是我情怀的延伸。”
关于微软加速器:
微软加速器旨在做顶尖、专业的创业服务,始终致力于为中国早期创新创业团队提供人、财、策略、市场拓展的全方位优质服务。微软加速器为入选的创业团队提供4-6个月的位于微软亚太研发集团大厦内部的办公空间,并得到由思想领袖、行业专家及技术专家组成的导师团的扶植与指导;同时,每个入选团队还将得到价值300万人民币的微软Azure云资源。创业团队一旦入选,所有资源均为免费提供。
最后,记得关注微信公众号:镁客网(im2maker),更多干货在等你!
硬科技产业媒体
关注技术驱动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