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男性晚育下一代高度近视概率高,根本原因在于基因突变
我国这项研究成果入选了2017年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十大进展。
近日,温州医科大学的科研团队在研究早发型儿童高度近视的病因时,发现儿童高度近视新生突变概率与患儿父母的生育年龄正相关。
现在,高度近视已经成为威胁我们健康的“国病”,是当前我国致盲人群的主要病因。
此前,《国民视觉健康》发布的报告中就明确指出:2102年,我国5岁以上人口中各类视力缺陷患者约5亿左右,其中近视总患病人数约4.5亿;预计到2020年,我国5岁以上人口近视患病率将增长到51%左右,患病人口将达7亿。
但是因为影响因素众多,并且其发病机制研究难度很大,故而在实际的预防和治疗过程中,很多时候医生也无计可施。
在此次的实验中,温州医科大学的瞿佳、金子兵等研究人员通过对大量患者的基因数据进行筛选和分析找出突变的基因(高度近视致病基因)BSG,随后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突变基因BSG植入小鼠体内,并通过小鼠的健康变化发现该基因确实可致病。
此外,在大量样本数据的研究分析中,研究团队发现父母年龄越高,儿童的基因突变概率越高。对此,金子兵教授介绍说:“我们通过大量采集样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父母双方在完全没有携带高度近视基因的前提下,如果生育时父亲的年纪超过35岁,那么他们的下一代发生高度近视的概率会增加,最高增加50%。”
显然,随着现在晚婚晚育人群的扩大,该问题的重要程度也日趋加重。
为了未来更精准的治疗,研究人员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找出了该致病基因的目标组织,他们搭建引起眼轴变长的基因突变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分析。
结果发现,该致病基因会对动物的睫状体与神经视网膜产生影响,这也预示着我们可以通过对视网膜与睫状体的保护和治疗来解决遗传性高度近视问题。
该成果已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学院报》,并入选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和《中国医药生物技术》杂志于1月13日主办发布的“2017年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十大进展”。
最后,记得关注微信公众号:镁客网(im2maker),更多干货在等你!
硬科技产业媒体
关注技术驱动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