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没有一家AI公司能躲开台积电

jh 16小时前

没有台积电,或许会有其他人想接下这波 AI 热潮。

6月4日,台积电股东大会上,魏哲家正式接替刘德音,担任公司董事长一职,成为这家代工巨头新的掌门人。股东会结束后,魏哲家也首次以董事长的身份,接受了到场媒体的问答。

在过去几年里,魏哲家作为台积电的总裁,更多专注于公司管理,而对外联系则由刘德音负责。

对比刘德音相对严肃的风格,魏哲家的回答显得非常轻松但不失严谨,并且信息量特别多。

有意思的是,恰逢台北国际电脑展,各大科技公司高管们齐聚台北,演讲的重点几乎离不开“AI”,而在魏哲家

的问答里,“AI”的含量同样惊人。

AI 时代,台积电要给英伟达涨价了

我们都知道,想要代工先进制程芯片,只有台积电与三星两家可以胜任。但受制于良率的问题,目前只有台积电一家可以做到产能全开。

而在训练 AI 模型所需要的高端芯片供应上,台积电凭一己之力就包下了所有的产能。按魏哲家的说法;“台积电的技术无庸置疑,几乎所有的AI芯片都是台积电所生产,全球只有一家半导体业者不是我客户。”

在这里,记者是拿“中芯国际的7nm以下制程”进行提问,但魏哲家强调“台积电没有竞争对手”,实际上也是侧面到了三星以及英特尔。

截至目前,苹果M系列芯片、英伟达最先进的GPU以及高通、AMD、英特尔等芯片厂商的AI处理器,都由台积电代工,而其他体量较小AI芯片厂商,只能排队等待台积电的产能。

掌握了产能,其实也相当于掌握了话语权。

随着英伟达等AI芯片巨头在人工智能浪潮中赚得盆满钵满,台积电也打算要从中分得更大的蛋糕。

魏哲家暗示,他正在考虑提高公司 AI 芯片生产服务的价格,并表示他已经与英伟达 CEO 黄仁勋谈到了这个话题。

“我确实向英伟达的黄仁勋(『三万亿家伙』)抱怨说,他的产品太贵了”。所谓三万亿,指的的媒体估测黄仁勋的身价为 3 万亿新台币(926 亿美元)。“我认为这些产品确实非常有价值,但我也在考虑向他展示我们的价值。”

不过在媒体问答环节,魏哲家并没有直接透露涨价的消息,而是从支出的角度强调了AI的昂贵。

例如在谈到台积电的领先地位时,魏哲家表示不会乱花钱,所有资本支出都是为了以后长期发展。又例如在聊到增产时,魏哲家表示,台积电会谨慎规划产能,但资本支出仍有增长的可能性。

有意思的是,在被问到“OpenAI将进军芯片制造市场,筹资兴建几十座晶圆厂”的话题时,魏哲家认为台积电拥有最多的信息,因此会需要评估。

虽然OpenAI建晶圆厂的计划是与台积电进行合作,但笔者认为,台积电并不会允许一个新的竞争对手出现。

台积电的新挑战

尽管AI的强劲需求为台积电后续的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但这场芯片竞赛并不只有台积电一个玩家,三星与英特尔仍有实力弥补差距。

目前,台积电为了保持领先,需要花费巨额的支出,同时确保订单牢牢抓在手里。

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英特尔专为人工智能时代设计的系统代工厂,很有可能从台积电手里抢下一些头部客户的订单。

另一方面,中国的AI芯片公司也是英特尔的潜在客户。据路透社报道称,一些中国 AI 芯片公司目前正在设计功能较弱的处理器,以确保台积电在面临限制的情况下,依然可以接单生产。

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国内AI芯片初创公司对于芯片制造有着非常高的需求。

而这一点也引出台积电另一个挑战,那就是无法避免的地缘政治。

在过去几年里,刘德音在东西方的交道中,让台积电维持在一个相对平衡的阶段。但随着国际形势的日益复杂,台积电开始在美国、欧洲以及日本三地建立了海外生产工厂,以此来降低风险。

但因为文化、工作方式和习惯都不同,台积电在海外工厂的建设中或多或少出现了阻碍,如何处理这些不确定因素,成了魏哲家未来的重点工作。

总的来说,在 AI 时代,没人一家AI公司能躲开台积电,但反过来,没有台积电,也有会有其他人接下这波AI 热潮。

最后,记得关注微信公众号:镁客网(im2maker),更多干货在等你!

镁客网


科技 | 人文 | 行业

微信ID:im2maker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硬科技产业媒体

关注技术驱动创新

分享到